【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凝胶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凝胶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在疾病检测、药物发现等领域都需要进行高通量的生物分析。虽然平面芯片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高通量分析中,但他们在反应速度上有一定限制,在可重复性和可靠性上有一定局限性。悬浮阵列是另外一项替代策略,探针分子载体则可以自由散布到反应体系中,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对于悬浮阵列,主要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需要对流动载体进行编码。近年来各种新型的编码载体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固相载体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比表面积大、可以通过搅拌等辅助手段加快反应速度、表面结合的分子在反应后可以从溶液分离出来等等。目前,传统的载体编码方法通常是基于微球的光学性质,但由于荧光编码方法易被光漂白,并且易受生物样本中强烈的自发荧光影响,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宽的特性也极大地限制了其编码能力。因此,更加简单和集成的编码技术将为生物医学应用带来广阔前景。此外,目标分子的分析是悬浮载体技术中另一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以油相溶液为载体,包含引发剂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胶材料的水相溶液分散在所述油相溶液中,通过改变不同成胶材料之间的浓度比,形成密度编码的水凝胶微载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以油相溶液为载体,包含引发剂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胶材料的水相溶液分散在所述油相溶液中,通过改变不同成胶材料之间的浓度比,形成密度编码的水凝胶微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凝胶微载体用异氰酸酯修饰的染料标记,形成密度和颜色二维编码的水凝胶微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利用微流控技术,不同流速的油相溶液通过剪切力将水相溶液斩断形成粒径不同的水凝胶液珠,形成大小、密度和颜色三维编码的水凝胶微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键偶联在水凝胶微载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分子为包含人端粒重复序列HTG和靶标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所述核酸适配体为TMB-PSA、TMB-MUC1、TMB-PDGF、TMB-CEA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TMB-PSA的DNA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序列;
所述TMB-MUC1的DNA序列为SEQIDNO.2所示的序列;
所述TMB-PDGF的DNA序列为SEQIDNO.3所示的序列;
所述TMB-CEA的DNA序列为SEQIDNO.4所示的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液中成胶材料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丝素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
和/或,所示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和/或,所述油相溶液为含氟油;
和/或,所述油相溶液包括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含氟油;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乙二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FSL表面活性剂;所述含氟油为HFE-7500油或FC-40油。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凝胶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浓度比的成胶材料与引发剂混合得到水相溶液;
S1-2、将水相溶液包裹在油相溶液中,形成水凝胶液珠,
S1-3、将所述水凝胶液珠固化成密度编码的水凝胶微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S1-1具体为: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浓度比的成胶材料、引发剂和生物分子混合得到水相溶液,将表面活性剂和TEMED溶于油介质中得到油相溶液;
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