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胀筋装置及一种桶的胀筋样式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胀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桶工艺一般包含翻边工序、卷边工序、胀筋工序、封罐工序等。其中,胀筋工序是指利用胀筋装置在桶的内表面膨胀使外表面形成突出的外缘。桶的胀筋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由内模具、外模具共同作用胀筋,另一种由内模具胀筋。这两种胀筋加工分别由不同的胀筋装置完成,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胀筋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胀筋装置,所述胀筋装置包括外模机构、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组、内轨迹模,所述外模机构包括外模组,所述外模组包括外模具,所述内模组包括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第一内模具、第二内模具,所述第一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一台与所述第二台之间,所述第二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二台与所述第三台之间,所述第一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一台、所述第二台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第二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二台、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筋装置包括外模机构、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组、内轨迹模,所述外模机构包括外模组,所述外模组包括外模具,所述内模组包括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第一内模具、第二内模具,所述第一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一台与所述第二台之间,所述第二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二台与所述第三台之间,所述第一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一台、所述第二台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第二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二台、所述第三台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内轨迹模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第三位点、第四位点,所述内轨迹模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的方式延伸,所述内轨迹模自所述第三位点至所述第四位点以缩径的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筋装置包括外模机构、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组、内轨迹模,所述外模机构包括外模组,所述外模组包括外模具,所述内模组包括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第一内模具、第二内模具,所述第一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一台与所述第二台之间,所述第二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二台与所述第三台之间,所述第一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一台、所述第二台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第二内模具可相对所述第二台、所述第三台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内轨迹模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第三位点、第四位点,所述内轨迹模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的方式延伸,所述内轨迹模自所述第三位点至所述第四位点以缩径的方式延伸,定义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部分为第一段,定义所述第三位点至所述第四位点部分为第二段,当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分沿所述第一段扩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内模具向外滑动,所述第一内模具与所述外模具配合,当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分沿所述第二段扩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内模具向外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机构包括外轨迹模,所述外轨迹模中空,所述外轨迹模位于所述外模组外侧,所述外模组包括外模上层、外模下层,所述外模具位于所述外模上层与所述外模下层之间,所述外模具可沿所述外模上层、所述外模下层向内或向外滑动,所述外轨迹模包括工作段、非工作段,所述工作段自与所述非工作段的交点开始以缩径的方式延伸,当所述工作段与所述外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分沿所述工作段缩径方向移动时,所述外模具向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机构包括丝杆螺母组件,所述丝杆螺母组件与所述内轨迹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支撑套,所述内模支撑套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内模支撑套开设套孔,所述丝杆螺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套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包括丝杆、丝杆螺母、限位体,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内轨迹模相连,所述限位体固定于所述丝杆螺母,所述内模支撑体套开设侧孔,所述侧孔为长条形,所述侧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月刚,肖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纽格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