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32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涉及超细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具设计及变形参数的确定:首先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建立中碳钢棒材3D‑SPD的有限元模型,并设定收敛条件为:变形区内任意质点的扭转角度不小于200°,确定出轧辊及导板变形工具形状,以及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调整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拓展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大幅提升材料力学性能,通过相对低的轧制温度,降低能耗;采用压扭复合3D‑SPD工艺,避免了以往需要添加昂贵的合金元素来达到材料预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晶制备
,具体涉及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超细晶/纳米晶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国材料领域专家的关注。人们通过持续细化晶粒来不断提高多晶材料的强韧化水平,其中,尤其以剧烈塑性变形(SeverePlasticDeformation,简称SPD)技术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目前,主流的SPD工艺包括高压扭转(HPT)、等通道转角挤(ECAP)、累积叠轧(ARB)、多向锻造(MF)和扭转挤压(TE)五种方法。不过这些SPD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剧烈变形区的渗透性差,仅发生在工件-模具或工件-工件表层附近,没有渗透到工件芯部,即变形区穿深小或穿深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级大尺寸通体超细晶材料制备的要求。(2)现有SPD技术在变形过程中,足够大的静水压力对于抑制裂纹等变形缺陷,约束材料自由变形以强化变形累积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现有各类SPD方法的成形载荷(平均单位压力达GPa级)远远高于常规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工具设计及变形参数的确定:首先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建立中碳钢棒材3D-SPD的有限元模型,并设定收敛条件为:变形区内任意质点的扭转角度不小于200°,确定出轧辊及导板变形工具形状,以及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调整参数;/n若坯料在确定出的变形工具及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调整参数作用下,扭转角度满足收敛条件则进行下一步,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重复第一步,直至符合收敛条件;/n第二步,变形工具工装加工制备及安装:根据第一步得出符合收敛条件时输入的参数,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尺寸超细珠光体中碳钢棒材3D-SPD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具设计及变形参数的确定:首先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建立中碳钢棒材3D-SPD的有限元模型,并设定收敛条件为:变形区内任意质点的扭转角度不小于200°,确定出轧辊及导板变形工具形状,以及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调整参数;
若坯料在确定出的变形工具及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调整参数作用下,扭转角度满足收敛条件则进行下一步,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重复第一步,直至符合收敛条件;
第二步,变形工具工装加工制备及安装:根据第一步得出符合收敛条件时输入的参数,设计轧辊及导板变形工具,该参数为最佳工艺参数;
设计辗轧角调整垫块,设计送进角调整工装,然后完成轧辊、导板、辗轧角调整垫块、送进角调整工装的制备加工、安装调试工作,
第三步,变形参数调整:安装调试完成以后,根据最佳工艺参数调整轧机辊面锥角α、送进角β、辗轧角γ、孔型椭圆度系数、辊距参数;
第四步,坯料加热:将直径为40-90mm,长度为300-10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