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327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包括:防渗液隔离层,位于填埋场四周及底部内侧,用于对填埋场进行渗透隔离;生物降解层,覆盖于垃圾堆体上表面,用于对垃圾和填埋气进行分解;雨水阻隔层,覆盖于生物降解层顶部,对填埋场顶部进行雨水阻隔;地下排水系统,位于底部的防渗液隔离层下层;支撑框架,通过模块单元拼接而成,模块单元包括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杆体结构,杆体结构内部为空腔,梯形的下底所在面朝向填埋场内侧,梯形的两腰所在面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纵向支撑部分填埋在碎石层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保持长期的结构稳定性,具有更优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针对大量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化的处理成为了目前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现有技术中,通过建立具有独立空间的垃圾填埋场来解决污染物的扩散问题,使得生活垃圾在与外界环境隔离的空间里实现降解,从而有效解决污染物的扩散,上述独立空间作为污染物的生态修复系统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自然状态下,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何保证上述生态修复系统长期的结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从而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技术保护点】
1.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渗液隔离层(2),位于填埋场(1)四周及底部内侧,用于对所述填埋场(1)进行渗透隔离;/n生物降解层(3),覆盖于垃圾堆体上表面,用于对垃圾和填埋气进行分解;/n雨水阻隔层(4),覆盖于所述生物降解层(3)顶部,对所述填埋场(1)顶部进行雨水阻隔;/n地下排水系统(5),位于底部的所述防渗液隔离层(2)下层;/n支撑框架(6),包括位于所述雨水阻隔层(4)顶部的水平支撑部分和围绕所述填埋场(1)四周设置的纵向支撑部分,所述水平支撑部分和纵向支撑部分均通过模块单元(61)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单元(61)包括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杆体结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渗液隔离层(2),位于填埋场(1)四周及底部内侧,用于对所述填埋场(1)进行渗透隔离;
生物降解层(3),覆盖于垃圾堆体上表面,用于对垃圾和填埋气进行分解;
雨水阻隔层(4),覆盖于所述生物降解层(3)顶部,对所述填埋场(1)顶部进行雨水阻隔;
地下排水系统(5),位于底部的所述防渗液隔离层(2)下层;
支撑框架(6),包括位于所述雨水阻隔层(4)顶部的水平支撑部分和围绕所述填埋场(1)四周设置的纵向支撑部分,所述水平支撑部分和纵向支撑部分均通过模块单元(61)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单元(61)包括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杆体结构,所述杆体结构内部为空腔,所述梯形的下底所在面朝向所述填埋场(1)内侧,所述梯形的两腰所在面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62),所述水平支撑部分边缘和所述纵向支撑部分填埋在碎石层内;所述水平支撑部分和纵向支撑部分均向所述碎石层内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液隔离层(2)由内之外至少包括HDPE膜、黏土层、无纺土工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设置的各所述模块单元(61)与纵向设置的所述模块单元(61)顶部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久稳定型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设置的各所述模块单元(61)通过导水管(63)连接;
所述导水管(63)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平行的两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等腰梯形等轮廓的安装通孔(631),供所述模块单元(61)贯穿,所述模块单元(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仁和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