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目前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随著核工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反应堆被广泛研究。反应堆逐渐小型化、换料周期长、金属冷却等,遂对作为反应堆核心材料的核燃料不断提出新要求:高熔点、高导热性、高重金属原子密度、与包壳材料和冷却剂的相容性高、低膨胀、低裂变气体释放和可造性,即良好的燃料增殖性能、高热传导率、高热稳定性、与包壳材料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工业级的后处理能力等。氮化铀具有传统陶瓷燃料大部分的优良性能和潜在的最佳性能特征。氮化铀燃料的高铀密度、高热导、高温稳定性、与液态金属良好的相容性等优良的性能,使其成为未来空间堆动力、空间核电源以及核动力火箭的首选燃料。美国在SPR-6、SP-100、SAFE、HOMER、Prometheus、SAFE-400、HOMER-15、JIMO、SSTAR、HPM,以及俄罗斯的SVBR-75/100小型反应堆均设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系统(1)、混料系统(2)、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尾气处理装置(5)以及吸收塔(6);所述气体系统(1)与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分别连接,所述混料系统(2)与低温流化床(3)连接,所述低温流化床(3)与高温流化床(4)连接,所述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分别与尾气处置装置(5)连接,尾气处置装置(5)与吸收塔(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系统(1)、混料系统(2)、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尾气处理装置(5)以及吸收塔(6);所述气体系统(1)与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分别连接,所述混料系统(2)与低温流化床(3)连接,所述低温流化床(3)与高温流化床(4)连接,所述低温流化床(3)、高温流化床(4)分别与尾气处置装置(5)连接,尾气处置装置(5)与吸收塔(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系统(1)包括Ar及Ar、NH3、N2、H2组合气体,所述气体系统(1)用于向低温流化床通入Ar,向高温流化床(4)通入Ar、NH3、N2、H2组合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系统(2)为具有球磨功能的容器,内部包括摩尔比1∶4~1∶8比例的UO2与NH4HF2原料或摩尔比1∶12~1∶24比例的U3O8与NH4HF2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流化床(3)包括第一容器本体(30)、第一下法兰(31)、第一下网栏(32)、第一加热装置(33)、第一控温传感器(34)、第一进料口(35)、第一出料口(36)、第一上网栏(37)、第一上法兰(38),所述第一容器本体(30)上下两端分别接有第一上法兰(38)、第一下法兰(31),所述第一上法兰(38)、第一下法兰(31)上分别设有第一出气口(380)以及第一进气口(310),所述第一下法兰(31)内设有气腔(311),所述第一容器本体(30)为聚四氟乙烯内衬(39),所述第一容器本体(30)上设有第一加热装置(33)以及第一温控传感器(34)用于控制第一容器本体(30)内的物质加热到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容器本体(30)内上下两端分别装有第一上网栏(37)以及第一下网栏(32),第一上网栏(37)与第一下网栏(32)之间的第一容器本体(30)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35)以及第一出料口(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氮化铀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流化床(4)包括第二容器本体(40)、第二下法兰(41)、第二下网栏(42)、第二加热装置(43)、第二控温传感器(44)、第二进料口(45)、第二出料口(46)、第二上网栏(47)、第二上法兰(48),所述第二容器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菊,梅华平,李桃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