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960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包括风冷风道结构和隔热结构,风冷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设置在电机机壳的一端,风道形成于电机机壳的内壁与电机机壳内的换向器的外壁之间,风道与进风口相连通,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机壳内碳刷外侧的第一隔热体,第一隔热体上通过螺钉还固定有第二隔热体,第二隔热体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机壳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结构,使大面积的风直接通过换向器位置往整个电机通过,使其达到快速降温冷却的效果,冷却效果提升10%以上;为了阻挡换向器和碳刷处传递过来的热量,在刷架前面设置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使得电机机壳不易软化变形,有效的避免了刷架安装失效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换向器是直流电机和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电枢的一个重要部件,电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是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结构上,换向器是几个接触片围成圆型,分别连接转子上的每个触头,外边连接的两个电极称为电刷与之接触,同时只接触其中的两个。电机工作时,电流增大,使得电机中换向器、碳刷的热量和温度增加,如果不能有效的降温和隔热,会影响整个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机工作时,电流增大,使得电机中换向器、碳刷的热量和温度增加,影响整个电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包括风冷风道结构和隔热结构,所述风冷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风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电机机壳的一端,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内壁与所述电机机壳内的换向器的外壁之间,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碳刷外侧的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一隔热体上通过螺钉还固定有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外部。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碳刷发热源处设有刷架导热体,所述刷架导热体位于所述风道的内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风道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风道以所述换向器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电机机壳上开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风道设置为锥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冷却结构,通过风冷风道结构的设计,优化了风道的设计方向,使风可以直接冷却电机的换向器部位,大面积的风直接通过换向器位置往整个电机通过,使其达到快速降温冷却的效果,冷却效果比常规的直线风道提升10%以上,从而延长产品整体核心的寿命;(2)为了阻挡换向器和碳刷处传递过来的热量,在刷架前面设置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使得电机机壳不易软化变形,有效的避免了刷架安装失效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图中:1-机壳;2-进风口;3-换向器;4-风道;5-第一隔热体;6-第二隔热体;7-螺钉;8-刷架导热体;9-碳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3所示,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包括风冷风道结构和隔热结构,风冷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2和风道4,进风口2设置在电机机壳1的一端,风道4形成于电机机壳1的内壁与电机机壳1内的换向器3的外壁之间,风道4与进风口2相连通,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机壳1内碳刷9外侧的第一隔热体5,第一隔热体5上通过螺钉7还固定有第二隔热体6,第二隔热体6通过螺钉7固定于电机机壳1的外部。结构原理:风冷风道结构是风道4的优化设计,使风直接冷却电机的换向器3的部位,大面积的风直接通过换向器3位置往整个电机通过(如图2中的B方向),使达到快速降温冷却效果,冷却效果比常规的直线风道(如图2中的A方向)提升10%以上,从而延长整体核心的寿命;隔热结构的设计,在刷架前面设置第一隔热体5和第二隔热体6,使得电机机壳1不易软化变形,可以阻挡换向器3和碳刷9处传递过来的热量,有效的避免了刷架安装失效的几率。碳刷9发热源处设有刷架导热体8,刷架导热体8位于风道4的内侧。上述设计,可以有效的传导热量,使得散热更快。进风口2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防尘网的设计,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到风道4中,保证进风效果。风道4设置有两组,两组风道4以换向器3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上述设计,便于空气的流动,热量的排出,提高热量的冷却效果。电机机壳1上开设有与螺钉7相匹配的螺纹孔。上述设计,便于第一隔热体5和第二隔热体6的安装,上述第一隔热体5和第二隔热体6可以由环氧板制成,环氧树脂体系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可以选着阻燃环氧板,是产品具备阻燃隔热的效果。风道4设置为锥形结构。上述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直线型设置,使得风力更大,散热效果更好。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风道结构和隔热结构,所述风冷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风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电机机壳的一端,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内壁与所述电机机壳内的换向器的外壁之间,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碳刷外侧的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一隔热体上通过螺钉还固定有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风道结构和隔热结构,所述风冷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风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电机机壳的一端,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内壁与所述电机机壳内的换向器的外壁之间,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碳刷外侧的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一隔热体上通过螺钉还固定有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电机内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发热源处设有刷架导热体,所述刷架导热体位于所述风道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杰吕群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创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