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机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950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机壳组件,属于电机领域。包括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以及线圈,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还包括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其中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该组件通过添加金属导磁材质的阻尼片,来为动子组件提供电磁阻尼,从而消除当前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磁性流体阻尼所存在的问题,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机壳组件
本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机壳组件。
技术介绍
线性振动元件在动子振动时需要一定的阻尼来限制动子的运动振幅,如果没有阻尼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振幅过大的动子会加大其外侧弹簧的压缩量,使得弹簧应力上升,容易引发弹簧变形或弹簧断裂风险,从而导致产品失效;(2)振幅过大的动子组件会与中框本体的内壁面产生撞击而发出杂音,影响体验效果;(3)停止速度慢,当马达停止通电后,动子组件在惯性的带动下不能快速停止,影响触觉体验。目前常规产品的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的阻尼方式是在动子组件与上盖板的间隙处添加磁性流体,磁性流体有一定的磁性和粘度,能在动子运动时能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但是磁性流体有以下几个致命的问题:(1)磁性流体温度敏感性极强,它在常温时起到的阻尼效果和在高低温环境下起到阻尼效果差异非常大。高温时,磁性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下降,温度每升高10℃~15℃,磁性流体的粘度要下降一倍,这会导致阻尼效果失效,进而引发弹簧变形、断裂或噪音等问题,影响使用体验;低温时,磁性流体的粘度又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上升,温度每降低10℃~15℃,磁性流体的粘度要升高一倍,急剧上升的阻尼会使马达因阻尼过大而无法振动,从而失去振动体验;(2)磁性流体添加过程技术难度大,添加量的一致性不好把握,需要重复的添加或吸取,使得产品一致性差;(3)磁性流体为液态,产品在经过各种跌落等破坏性试验后会出现流失或减少的现象,进而降低阻尼效果,影响产品品质;(4)磁性流体价格昂贵,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机壳组件,以解决当前线性振动马达采用磁性流体阻尼导致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机壳组件,包括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以及线圈,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还包括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其中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进一步,下机壳本体上设有轴孔,安装轴穿过轴孔并与下机壳本体相固连。进一步,安装轴铆接固定在下机壳本体的轴孔上,柔性电路板粘结在下机壳本体上,线圈通过胶水粘结在安装轴与柔性电路板上,导磁片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安装轴与线圈上方,阻尼片通过胶水粘结在轴与导磁片上方。进一步,安装轴为圆轴,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均为圆环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阻尼片为金属导磁材质,稳定性强,不会存在磁性流体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常温、高温、低温性能一致,产品稳定性好;(2)阻尼片为金属材质,可加工性强,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加工精度可得到保障,产品一致性高;(3)阻尼片通过胶水与导磁片以及安装轴相固定,强度有保障,在经过各种跌落等破坏性试验后产品不变化,产品可靠性强;(4)导磁片和阻尼片均为通用材料制成,价格低,可有效的节约成本;(5)采用导磁片加铜质阻尼片的方案可有效收敛磁力线,提高磁钢利用率,提升产品性能,并能减少漏磁量,从而降低与其他部件的磁干扰;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下机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带有该下机壳组件的马达剖面图。附图标记:下机壳组件3;下机壳本体31、柔性电路板32、安装轴33、线圈34、导磁片35、阻尼片36、轴孔3101;上机壳1;弹簧21、垫片22、振子23、磁钢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2,为一种下机壳组件3。该下机壳组件3主要有下机壳本体31、柔性电路板(FPC)32、线圈34、导磁片35以及阻尼片36组成;其中下机壳本体31上固设有安装轴33,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33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31的上端面上,线圈34、导磁片35以及阻尼片36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32上方的安装轴33上并与安装轴33相固接。具体的,下机壳本体31上设有轴孔3101,安装轴33穿过轴孔3101并与下机壳本体31相固连。具体的,安装轴33通过铆接固定在下机壳本体31的轴孔3101上,柔性电路板(FPC)32通过自带的背胶粘结在下机壳本体31上,线圈34通过胶水粘结在安装轴33与FPC上,导磁片35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安装轴33与线圈34上方,阻尼铜片通过胶水粘结在安装轴33与导磁片35上方。该下机壳组件3的主要作用是为各部件提供支撑平台,并与上机壳1合并为封闭的马达内部空间。柔性电路板(FPC)32的主要作用为线圈34提供供电信号,安装轴33的主要作用为将线圈34、导磁片35以及阻尼片36与下机壳本体31相连接固定,并为线圈34加强磁力线;线圈34的主要作用为产生电磁力。此处在下机壳组件3内添加了导磁片35,导磁片为导磁材料,而导磁材料能很好的收敛磁力线,提高磁性的利用率,并能有效锁定磁力线外泄,降低产品漏磁,从而使本产品对其他磁敏感元件的干扰降低到最低。本实施例中的下机壳组件3内还添加有阻尼片36,此处的阻尼片36是由铜制成。此处阻尼铜片的作用为:为马达提供电磁阻尼,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机壳组件,包括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以及线圈,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其中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机壳组件,包括下机壳本体、柔性电路板以及线圈,下机壳本体上固设有安装轴,柔性电路板套在安装轴上并固设在下机壳本体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磁片以及阻尼片;其中线圈、导磁片以及阻尼片由下至上依次套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方的安装轴上并与安装轴相固接;阻尼片由铜或是软磁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下机壳本体上设有轴孔,安装轴穿过轴孔并与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灵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