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强专利>正文

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89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主体以及控制柜主体内的多个线缆,所述控制柜主体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长孔,控制柜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多个矩形板与多个矩形长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矩形板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矩形穿线孔,线缆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长孔和矩形穿线孔并延伸至控制柜主体外,矩形穿线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穿线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便于同步快速对多个线缆夹紧和包紧,能够实现对线缆的外侧稳定包紧贴合密封,便于对多个线缆分线隔开,有效避免多个线缆集中一起导致凌乱的现象,方便后续维修维护时的挑线工作,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控制柜
,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电力控制柜来对开采过程进行控制,电力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电力控制柜属于控制柜的一种;如授权公告号CN208723397U公开的一种天然气开采中的电力控制柜,包括安装箱体,所述电力箱的一侧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通孔,所述电力箱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三个扇形通孔,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均匀固定安装有与活动腔相匹配的三个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与扇形通孔相对应,三个所述扇形挡板的一侧共同固定安装有环形齿条,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通孔相匹配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环形齿条相啮合,通过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转动,实现扇形挡板的转动,达到控制电气柜扇形通孔开闭的效果,提高电气柜散热效率。现有的天然气开采中的电力控制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大多不具备分线功能,存在不能够对电力控制柜中的众多线缆进行分线隔开的缺点,众多线缆集中在一块较凌乱,给后期检修维护挑线时带来很大的不便,且其众多线缆集中一起穿出的方式密封效果也较差,水汽容易经多个线缆之间形成的缝隙进入,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主体以及控制柜主体内的多个线缆,所述控制柜主体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长孔,控制柜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多个矩形板与多个矩形长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矩形板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矩形穿线孔,线缆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长孔和矩形穿线孔并延伸至控制柜主体外,矩形穿线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穿线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且第一矩形孔内滑动套设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穿线孔和矩形槽并延伸至矩形板的上方,移动板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板的下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矩形穿线孔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一矩形软胶块,第一矩形软胶块位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内,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底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矩形软胶块,第二矩形软胶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粘接固定,第二矩形软胶块的底部弧形结构和第一矩形软胶块的顶部弧形结构形成一个穿线圆孔,穿线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线缆的外侧紧密接触,位于最上方的多个移动板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座,多个矩形板中位于上方的矩形板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螺杆,升降座螺纹套设在螺杆上,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形把手,螺杆上转动套设有L形支撑杆,且L形支撑杆的底端与位于上方的矩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软胶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矩形孔,且第三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移动板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位于上方的矩形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L形支撑杆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均与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矩形穿线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矩形长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比对应的矩形板的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距离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柜主体、矩形长孔、线缆、矩形板、矩形穿线孔、第一矩形软胶块、矩形槽、第二矩形软胶块、第一矩形孔、移动板、第二矩形孔、升降座、螺杆、L形支撑杆与回形把手相配合,将多个线缆穿出或穿入时,正向转动回形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升降座向上移动,升降座带动位于上方的多个移动板向上移动,位于上方的多个移动板带动位于中间对应的多个移动板向上移动,依次递增,能够使得全部移动板均同步向上移动,移动板带动对应的第二矩形软胶块向上与第一矩形软胶块分离,此时将多个线缆分别经对应的第一矩形软胶块和第二矩形软胶块之间穿出或穿入完成后,反向转动回形把手带动螺杆回转,同理与正向转动回形把手的运动方向相反,此时移动板转变为向下回移并带动对应的第二矩形软胶块向下对线缆挤压,使得线缆逐渐被夹紧并包紧在对应的第二矩形软胶块和第一矩形软胶块之间形成的穿线圆孔内,多个矩形穿线孔的设置,能够对多个线缆进行分线隔开。本技术设计合理,便于同步快速对多个线缆夹紧和包紧,能够实现对线缆的外侧稳定包紧贴合密封,便于对多个线缆分线隔开,有效避免多个线缆集中一起导致凌乱的现象,方便后续维修维护时的挑线工作,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的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的矩形板、移动板、第一矩形软胶块、第二矩形软胶块连接件右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移动板和第二矩形软胶块连接件示意图。图中:1控制柜主体、2矩形长孔、3线缆、4矩形板、5矩形穿线孔、6第一矩形软胶块、7矩形槽、8第二矩形软胶块、9第一矩形孔、10移动板、11第二矩形孔、12升降座、13螺杆、14L形支撑杆、15回形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主体1以及控制柜主体1内的多个线缆3,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长孔2,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4,多个矩形板4与多个矩形长孔2一一对应设置,矩形板4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矩形穿线孔5,线缆3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长孔2和矩形穿线孔5并延伸至控制柜主体1外,矩形穿线孔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9,且第一矩形孔9内滑动套设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的顶部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穿线孔5和矩形槽7并延伸至矩形板4的上方,移动板10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板4的下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个移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11,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一矩形软胶块6,第一矩形软胶块6位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内,矩形槽7内滑动套设有底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矩形软胶块8,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粘接固定,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底部弧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主体(1)以及控制柜主体(1)内的多个线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长孔(2),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4),多个矩形板(4)与多个矩形长孔(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矩形板(4)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矩形穿线孔(5),线缆(3)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长孔(2)和矩形穿线孔(5)并延伸至控制柜主体(1)外,矩形穿线孔(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9),且第一矩形孔(9)内滑动套设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的顶部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穿线孔(5)和矩形槽(7)并延伸至矩形板(4)的上方,移动板(10)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板(4)的下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个移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11),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一矩形软胶块(6),第一矩形软胶块(6)位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内,矩形槽(7)内滑动套设有底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矩形软胶块(8),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粘接固定,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底部弧形结构和第一矩形软胶块(6)的顶部弧形结构形成一个穿线圆孔,穿线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线缆(3)的外侧紧密接触,位于最上方的多个移动板(10)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座(12),多个矩形板(4)中位于上方的矩形板(4)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螺杆(13),升降座(12)螺纹套设在螺杆(13)上,螺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形把手(15),螺杆(13)上转动套设有L形支撑杆(14),且L形支撑杆(14)的底端与位于上方的矩形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主体(1)以及控制柜主体(1)内的多个线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长孔(2),控制柜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矩形板(4),多个矩形板(4)与多个矩形长孔(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矩形板(4)的右侧开设有多个矩形穿线孔(5),线缆(3)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长孔(2)和矩形穿线孔(5)并延伸至控制柜主体(1)外,矩形穿线孔(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矩形孔(9),且第一矩形孔(9)内滑动套设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的顶部依次贯穿对应的矩形穿线孔(5)和矩形槽(7)并延伸至矩形板(4)的上方,移动板(10)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板(4)的下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个移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11),矩形穿线孔(5)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顶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一矩形软胶块(6),第一矩形软胶块(6)位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内,矩形槽(7)内滑动套设有底部为弧形结构的第二矩形软胶块(8),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粘接固定,第二矩形软胶块(8)的底部弧形结构和第一矩形软胶块(6)的顶部弧形结构形成一个穿线圆孔,穿线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线缆(3)的外侧紧密接触,位于最上方的多个移动板(10)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座(12),多个矩形板(4)中位于上方的矩形板(4)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强胡道信张春雷常磊裴浩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