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89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柜体,述无功补偿装置柜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收纳腔通过两个滑槽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无功补偿装置柜体的底部的收纳腔,方便使用者放置检修工具,而且可以通过转动转动齿轮,使得螺纹杆转动,因为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的相互限制,从而方便螺纹杆带动套管上下移动,然后通过移动移动板,同时固定板与伸缩板之间可以滑动,进而方便调节整个收纳腔内部的空间结构,以此满足不同的存放需求,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功补偿装置
,具体涉及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无功补偿装置改善电能质量措施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无功补偿、抑制谐波、降低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解决三相不平衡等方面。目前无功补偿分为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GB规定无功补偿跟踪时间在5S以上的无功补偿叫静态无功补偿;无功补偿跟踪时间在5S以内的无功补偿叫动态无功补偿。随着电网容量的日趋增加,对电网无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在电能传输和转换过程中建立电磁场的必要功率,无功功率的补偿和平衡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柜体不具有收纳功能,在需要对无功补偿装置柜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检修时,需要维修员自己携带检修工具,然后进行检修,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柜体,述无功补偿装置柜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收纳腔通过两个滑槽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收纳腔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的一侧插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转动环底部的一侧和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r>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轮,两个所述滑轮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伸缩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板的一端与收纳腔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在腔室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管的中部与通孔的内部插接,所述移动板在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套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收纳腔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套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收纳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顶部与卡块的一端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所述转动环的中部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的两侧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无功补偿装置柜体的底部的收纳腔,方便使用者放置检修工具,而且可以通过转动转动齿轮,使得螺纹杆转动,因为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的相互限制,从而方便螺纹杆带动套管上下移动,然后通过移动移动板,同时固定板与伸缩板之间可以滑动,进而方便调节整个收纳腔内部的空间结构,以此满足不同的存放需求,实用性较强。(2)、通过卡块与卡扣的卡合与分离,可以控制封闭门的开关,方便使用者使用收纳腔,同时在关闭封闭门后,弹簧会自动复位,带动转动环往外移动,使得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块分离,从而避免因为误碰操作,使得封闭门打开,具有一定的保护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收纳腔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板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动环连接示意图。图中:1、无功补偿装置柜体;2、封闭门;3、收纳腔;4、移动板;5、转动环;6、第一限位槽;7、卡块;8、固定板;9、固定片;10、伸缩板;11、第一限位块;12、弹簧;13、滑槽;14、滑轮;15、卡槽;16、套管;17、通孔;18、腔室;19、转动齿轮;20、螺纹杆;21、第二限位槽;22、第二限位块;23、卡扣;24、转动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述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腔3,收纳腔3内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收纳腔3通过两个滑槽13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移动板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腔室18,腔室18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套管16,收纳腔3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闭门2,封闭门2的一侧插接有转动柱24,转动柱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9,固定片9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2,两个弹簧12的一端分别与转动环5底部的一侧和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板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轮14,两个滑轮14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方便移动移动板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板4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一侧与伸缩板1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伸缩板10的一端与收纳腔3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方便改变收纳腔3的空间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纹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19,方便转动螺纹杆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板4在腔室18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7,套管16的中部与通孔17的内部插接,移动板4在通孔1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套管1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2,两个第二限位块2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对套管16进行限位,方便套管16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收纳腔3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5,套管16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卡槽15的内部卡合连接,方便固定移动板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柱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收纳腔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23,卡扣23的顶部与卡块7的一端卡合连接,方便将封闭门2固定起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柱24的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1,转动环5的中部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6,两个第一限位槽6的内部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1的两侧卡合连接,方便转动环5带动转动柱24转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往里按压转动环5,压缩弹簧12,直到第一限位槽6与第一限位块11卡合,然后转动转动环5,使得转动柱24转动,从而带动卡块7与卡扣23逐渐脱离卡合,再往外拉动转动环5,使得封闭门2打开,然后转动转动齿轮19,使得螺纹杆20转动,同时因为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21的相互配合,使得螺纹杆20带动套管16往下移动,从而与卡槽15脱离卡合,根据实际存放需求,再往右或者往右移动移动板4,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腔(3),所述收纳腔(3)内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收纳腔(3)通过两个滑槽(13)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腔室(18),所述腔室(18)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套管(16),所述收纳腔(3)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闭门(2),所述封闭门(2)的一侧插接有转动柱(24),所述转动柱(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9),所述固定片(9)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2),两个所述弹簧(12)的一端分别与转动环(5)底部的一侧和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装置柜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腔(3),所述收纳腔(3)内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收纳腔(3)通过两个滑槽(13)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腔室(18),所述腔室(18)内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套管(16),所述收纳腔(3)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闭门(2),所述封闭门(2)的一侧插接有转动柱(24),所述转动柱(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9),所述固定片(9)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2),两个所述弹簧(12)的一端分别与转动环(5)底部的一侧和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轮(14),两个所述滑轮(14)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混合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4)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一侧与伸缩板(1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板(10)的一端与收纳腔(3)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混合动态无功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得志蓝治茂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智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