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跳线装置与双联插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8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跳线装置与双联插座。其中的一种音频跳线装置,包括机匣,机匣的前面设为前面板,机匣的后面设为后面板;机匣内腔设置复数个跳线单元,且1个跳线单元包括2个双联插座;跳线单元中的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前面板,跳线单元中另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后面板;安装在前面板的双联插座设为前双联插座,安装在的双联插座设为后双联插座,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前后位置相对应,同一跳线单元的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通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音频跳线装置大大简化了用户的连接工作,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元件进行批量生产,使得音频跳线装置的零件采购与产品组装更加容易,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跳线装置与双联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频跳线装置与双联插座。
技术介绍
一、传统音频跳线盘的结构音频跳线盘(简称跳线盘)在专业音频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放置在信号输入端,在信号链路中加入一些断点,实现一系列信号的手动切换,这样你需要更改系统接线的时候就不用钻到设备的背后插拔线,作用相当于手动的信号路由器,可实现信号临时改变走向、故障设备跳过等功能。传统的跳线盘和音频跳线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48口的跳线盘,有上、下两排插口,上排插口通常连接信号源设备或前级设备,下排插口通常连接后向设备,插口后面是焊点连接。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组成一个跳线单元,该跳线盘有24个跳线单元,可以接24路信号。图2是传统跳线盘的跳线插头和一个跳线单元示意图,插头是3芯的,3芯插头的3个接点分别称作TIP端、RING端和SLEEVE端。专业音频信号的传输都是平衡是信号,需要3根传输线,即信号+、信号-和地线,正好使用一个3芯插头,通常插头的TIP端接信号+,RING端接信号-,SLEEVE端接地线。传统跳线盘的连接和信号走向如图3所示,上下排插口之间、插口和外部信号通过焊点焊线连接,红色线表示信号+,蓝色线表示信号-,绿色线表示地线。平时没有音频跳线插头插入时,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里面TIP1端和TIP2端、RING1端和RING2端是常闭连通的,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通过焊线连通的,信号从上排插口焊点流入,从下排插口焊点流出。每个跳线单元通过1路信号,第1路信号由第1跳线单元通过,第2路信号由第2跳线单元通过,第n路信号由第n个跳线单元通过,有多少路信号就需要多少个跳线单元。二、传统跳线盘存在的问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跳线盘后端有大量的端子焊接,所有信号连线(包括内部连线)都是需要焊接的,每个插口有5个引脚,分别是地线、信号+入、信号+出、信号-入和信号-出。跳线盘通常有48口(24单元)和96口(48单元),全部使用的话,48口会有240个焊点,96口更是达到480个焊点,焊点密度惊人,其焊接后效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传统的跳线盘的焊点数量是巨大的,尤其是集中在1U的面板范围内,这样的连接方式,焊点密集,全部需要人工焊接,电缆又与其它设备相连,焊接、安装非常不方便,可靠性也难保证。安装上机柜以后,维护更是麻烦,万一里面某个焊点出问题,需要从机柜上拆下跳线盘,在密集的走线里维修焊点,都是不容易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频跳线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联插座。对于音频跳线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音频跳线装置,包括机匣,机匣的前面设为前面板,机匣的后面设为后面板;机匣内腔设置复数个跳线单元,且1个跳线单元包括2个双联插座;跳线单元中的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前面板,跳线单元中另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后面板;安装在前面板的双联插座设为前双联插座,安装在的双联插座设为后双联插座,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前后位置相对应,同一跳线单元的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通过电连接。作为优选,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接口端子通过电路板连接。作为优选,前双联插座或后双联插座包括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均包括TIP1端、TIP2端、RING1端、RING2端和SLEEVE端,且上排插口或下排插口的TIP1端和TIP2端、RING1端和RING2端均构成弹性开关常闭端。作为进一步优选,前双联插座的上排插口的TIP2端、RING2端和SLEEVE端分别与前双联插座的下排插口的TIP2端、RING2端和SLEEVE端通过连线连接;前双联插座的上排插口的TIP1端、RING1端和SLEEVE端与后双联插座的上排插口的TIP1端、RING1端和SLEEVE端通过连线连接;前双联插座的下排插口的TIP1端、RING1端和SLEEVE端与后双联插座的下排插口的TIP1端、RING1端和SLEEVE端通过连线连接。更进一步的优选,TIP1端接信号+,RING1端接信号-,SLEEVE端接地线。作为优选,若干个跳线单元集成为一个跳线模块。作为优选,还包括带有插头的音频跳线;音频跳线带有的插头与前双联插座相适配,且插头能够从前双联插座的插口中插入或拔出。进一步的优选,音频跳线的插头为包括TIP端、RING端和SLEEVE端的3芯插头,其中TIP端接信号+,RING端接信号-,SLEEVE端接地线。对于双联插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均包括TIP1端、TIP2端、RING1端、RING2端和SLEEVE端,且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的TIP1端和TIP2端、RING1端和RING2端均构成弹性开关常闭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具有2个双联插座的跳线单元代替由两个单联插座组成的一个传统的跳线单元,且以复数个跳线单元组装成音频跳线装置,大大简化了用户的连接工作,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元件进行批量生产,使得音频跳线装置的零件采购与产品组装更加容易,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传统音频跳线盘与跳线的外观。图2是传统音频跳线盘的一个跳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音频跳线盘的传统跳线盘的单元结构。图4是传统音频跳线盘的连接线效果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音频跳线装置的跳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音频跳线装置的信号走向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音频跳线装置的成品外形。图7中标记:1-前面板,2-后面板,3-上排插口,4-下排插口。具体实施方式针对实际中传统跳线盘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音频跳线装置。取消跳线盘后面的焊点,采用双联插座连接,这样安装时就不需要焊接,避免了传统跳线盘安装不易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插口的TIP1端和TIP2端、RING1和RING2端、SLEEVE端是根据插入插口的插头的TIP端、RING端和SLEEVE端所接触的相应端口来命名的。当插头插入插口时,与插头TIP端接触的为插口的TIP1端,与插头RING端接触的为插口RING1端,与插头SLEEVE端接触的为插口SLEEVE端。在本实施例中,双联插座是集成了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的一个单独的元件。如将2个同样结构的双联插座组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即构成了一个跳线单元。如果将一个跳线单元作为一个标准元件来生产,即是一个最小规格的跳线模块。为方便叙述,本实施例的音频跳线装置,采用n个跳线单元,或者是n个最小规格的跳线模块组装而成,即一个跳线单元只由一个前双联插座和一个后双联插座构成。本实施例中,一个跳线单元须用2个孔径为6.35mm的双联插座构成,每个双联插座分别设置有上排插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跳线装置,包括机匣,所述机匣的前面设为前面板,所述机匣的后面设为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内腔设置复数个跳线单元,且1个所述跳线单元包括2个双联插座;/n所述跳线单元中的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前面板,所述跳线单元中另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后面板;安装在前面板的双联插座设为前双联插座,安装在的双联插座设为后双联插座,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前后位置相对应,同一跳线单元的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通过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跳线装置,包括机匣,所述机匣的前面设为前面板,所述机匣的后面设为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内腔设置复数个跳线单元,且1个所述跳线单元包括2个双联插座;
所述跳线单元中的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前面板,所述跳线单元中另一个双联插座安装在后面板;安装在前面板的双联插座设为前双联插座,安装在的双联插座设为后双联插座,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前后位置相对应,同一跳线单元的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通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跳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前双联插座与后双联插座的接口端子通过电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跳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联插座或后双联插座包括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所述上排插口和下排插口均包括TIP1端、TIP2端、RING1端、RING2端和SLEEVE端,且上排插口或下排插口的TIP1端和TIP2端、RING1端和RING2端均构成弹性开关常闭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跳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双联插座的上排插口的TIP2端、RING2端和SLEEVE端分别与前双联插座的下排插口的TIP2端、RING2端和SLEEVE端通过连线连接;所述前双联插座的上排插口的TIP1端、RING1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洴陈文钟细和袁涛杨道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普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