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65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附装置,用于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该贴附装置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部分和所述活动座的部分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和模组承载座,所述模组承载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活动座的上方,并可相对于所述活动座升降,所述模组承载座用以安置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表面显露于所述模组承载座,并位于所述活动座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高了遮光膜贴附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贴附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显示模组和设于显示模组上的盖板,而显示模组主要由液晶显示器(LCD)、集成芯片(IC)、偏光片(POL)、柔性电路板(FPC)、背光源(BLU)等结构件组成。随着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越来越高,显示模组的液晶显示器和背光源与盖板的摄像孔、IR孔以及闪光孔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为了避免显示模组的液晶显示器和背光源的边缘发生漏光现象而导致对盖板的摄像孔、IR孔以及闪光孔的光学效果产生影响。相关技术中一般会采用遮光膜对显示模组靠近盖板的摄像孔、IR孔以及闪光孔周缘进行贴附遮光膜,以防止液晶显示器和背光源发生漏光现象。具体地,需要对显示模组背离盖板的背光面和朝向盖板的摄像孔、IR孔以及闪光孔的侧表面进行贴附遮光膜。目前,该贴附过程一般分两个步骤完成:先通过手工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背光面进行贴附,然后通过手工弯折遮光膜使其贴附于显示模组的侧表面,从而完成了遮光膜的贴附。由于两个步骤处于两个不同工位,并且弯折时也缺乏相应的治具进行定位。如此使得遮光膜的贴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工位的误差的影响而偏离预设贴设位置,导致降低了遮光膜贴附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贴附装置,用于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光面的侧表面,所述遮光膜贴附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面和侧表面,旨在提高遮光膜贴附的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贴附装置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部分和所述活动座的部分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和模组承载座,所述模组承载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活动座的上方,并可相对于所述活动座升降,所述模组承载座用以安置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表面显露于所述模组承载座,并位于所述活动座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主体部和固定导向部,所述固定导向部凸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表面,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活动座的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导向部的侧表面,所述活动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的部分和所述固定导向部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所述模组承载座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动座,并和所述固定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活动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主体部设有第一导套,所述活动座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沿所述活动座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导柱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套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包括活动主体部和活动导向部;所述活动主体部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活动主体部的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导向部的侧表面;所述活动导向部凸设于所述活动主体部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活动导向部的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导向部的侧表面,所述活动导向部背离所述活动主体部的一侧和所述固定导向部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所述模组承载座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主体部,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活动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模组承载座的侧表面抵接于所述活动导向部的侧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活动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活动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或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活动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之间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模组承载座,并和所述活动主体部连接;当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模组承载座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模组承载座,并和所述固定主体或者所述活动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模组承载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主体部和/或所述固定主体部设有第二导套,所述模组承载座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沿所述模组承载座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柱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套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承载座设有避让孔,所述固定导向部和所述活动导向部插设于所述避让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和/或,所述模组承载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设有模组定位槽,用以安置所述显示模组的部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贴附装置在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时,将遮光膜安置于底座组件的固定座和活动座,同时将显示模组的部分放置安置于模组承载座,并将显示模组的背光面朝向遮光膜。然后通过外力作用驱使模组承载座下降,在模组承载座下降至一定距离时,位于模组承载座上的显示模组的背光面可以和安置于活动座上的遮光膜相抵接,使得安置于活动座上的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的背光面。而外力作用驱使模组承载座继续下降时,模组承载座可以带动活动座下降,使得安置于固定座上的遮光膜能够发生弯折并贴附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表面,从而完成了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的贴附过程。由于本方案中的贴附装置通过模组承载座的下降一次性地完成对显示模组的背光面和侧表面的贴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遮光膜的贴附过程需要分步而在不同工位中进行。本方案中贴附装置的贴附过程在一个工位内即可完成,避免了不同工位的误差对遮光膜的贴附所带来的影响,能够使得遮光膜准确的贴附于显示模组的预设贴设位置,从而提高了遮光膜贴附的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贴附装置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一视角示意图;图2为图1中贴附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贴附装置对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附装置,用于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光面的侧表面,所述遮光膜贴附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面和侧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包括:/n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部分和所述活动座的部分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和/n模组承载座,所述模组承载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活动座的上方,并可相对于所述活动座升降,所述模组承载座用以安置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表面显露于所述模组承载座,并位于所述活动座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附装置,用于将遮光膜贴附于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光面的侧表面,所述遮光膜贴附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面和侧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包括:
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部分和所述活动座的部分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和
模组承载座,所述模组承载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活动座的上方,并可相对于所述活动座升降,所述模组承载座用以安置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表面显露于所述模组承载座,并位于所述活动座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主体部和固定导向部,所述固定导向部凸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表面,
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活动座的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导向部的侧表面,所述活动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的部分和所述固定导向部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相配合用以安置所述遮光膜;
所述模组承载座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固定主体部和所述活动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动座,并和所述固定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活动座背离所述固定主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部设有第一导套,所述活动座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沿所述活动座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导柱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套内。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包括活动主体部和活动导向部;
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波杨小华朱永祥杨水良刘小彪胡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华显光电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