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4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散热器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包括后盖组件、防尘网、风扇安装架、安装孔、静音风扇、换热器组件、翅片式换热器、后侧板、安装板、集液管、分液管、连接支脚、前盖组件、透气孔、出气孔、横梁、进气通道、PWM风扇调速器、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开关电源、船型开关、支脚,翅片式换热器、自控系统、壳体结构,其中翅片式换热器采用的为7mm紫铜管及亲水铝箔翅片,在同等换热量条件下体积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居住项目代替家庭用传统散热器,自控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可实现风速的自动调节、冷热量供需平衡、定时开闭等功能,结构设计上便于部件的拆换,表面无装配部件,内部不同功能零部件均可单独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
技术介绍
本技术旨在解决市面上现有的散热器无法快速散热、提升室内采暖温度的缺陷,以及已有的强制对流散热器无法同时作为空调末端应用的缺陷,即不能同时作为夏季供冷的末端应用,用户端仍需要分别安装散热器和供冷末端,造价高、施工复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包括后盖组件、防尘网、风扇安装架、安装孔、静音风扇、换热器组件、翅片式换热器、后侧板、安装板、集液管、分液管、连接支脚、前盖组件、透气孔、出气孔、横梁、进气通道、PWM风扇调速器、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开关电源、船型开关、支脚,所述后盖组件左端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右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后盖组件左侧外壁与凹槽连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梁,所述后盖组件左端面与横梁连接处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PWM风扇调速器、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开关电源和船型开关,所述开关电源与PWM风扇调速器、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船型开关和静音风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尘网通过弹性卡扣安装在风扇安装架右端面,所述风扇安装架通过螺丝固定在两组横梁上,所述风扇安装架左端面上下等距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腔设有静音风扇,所述换热器组件固定在风扇安装架左侧外壁,所述前盖组件通过两侧的卡边插入到后盖组件的卡槽后,通过上部和下部的螺栓紧固,所述后盖组件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栽丝定位螺孔,所述防尘网、风扇安装架和换热器组件均位于前盖组件与后盖组件内侧,所述前盖组件左侧外壁均匀设有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通过螺丝固定在风扇安装架左侧外壁四角的连接支脚,前后同侧的所述连接支脚分别安装有后侧板和安装板,所述后侧板与安装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集液管和分液管均位于底部,且所述集液管和分液管底部延伸至安装板下方,所述后盖组件底部外壁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组件右侧外壁四角均设有支脚。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组件顶部和底部外壁均匀设有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与静音风扇连接处的左侧安装有金属防护网。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安装架为镂空不锈钢金属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翅片式换热器、自控系统、壳体结构,其中翅片式换热器采用的为7mm紫铜管及亲水铝箔翅片,在同等换热量条件下体积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居住项目代替家庭用传统散热器,自控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可实现风速的自动调节、冷热量供需平衡、定时开闭等功能,结构设计上便于部件的拆换,外壳为一单独整体结构,表面无装配部件,内部不同功能零部件均可单独取下,便于维修,壳体出风孔开具结合现代装修风格;2、本技术翅片式换热器采用横管竖翅片,液路一共分为11路,将风扇装配于翅片式换热器背部,散热器为管内强迫对流、翅片式换热器外外掠圆管强迫对流换热换热,壳体下部焊接接水盘,作为夏季空调冷凝水收集装置,壳体内上部安装有自控系统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后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盖组件与横梁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翅片式换热器侧视图。图中:1、后盖组件;2、防尘网;3、风扇安装架;31、安装孔;32、静音风扇;4、换热器组件;41、翅片式换热器;42、后侧板;43、安装板;44、集液管;45、分液管;46、连接支脚;5、前盖组件;6、透气孔;7、出气孔;8、横梁;9、进气通道;10、PWM风扇调速器、11、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2、开关电源;13、船型开关;14、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请参阅图1-4,包括后盖组件1、防尘网2、风扇安装架3、安装孔31、静音风扇32、换热器组件4、翅片式换热器41、后侧板42、安装板43、集液管44、分液管45、连接支脚46、前盖组件5、透气孔6、出气孔7、横梁8、进气通道9、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船型开关13、支脚14,后盖组件1左端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右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进气通道9,后盖组件1左侧外壁与凹槽连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梁8,后盖组件1左端面与横梁8连接处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和船型开关13,开关电源12与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船型开关13和静音风扇32通过导线连接,防尘网2通过弹性卡扣安装在风扇安装架3右端面,风扇安装架3通过螺丝固定在两组横梁8上,风扇安装架3左端面上下等距设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内腔设有静音风扇32,换热器组件4固定在风扇安装架3左侧外壁,翅片式换热器41、自控系统、壳体结构,其中翅片式换热器41采用的为7mm紫铜管及亲水铝箔翅片,在同等换热量条件下体积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居住项目代替家庭用传统散热器,自控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可实现风速的自动调节、冷热量供需平衡、定时开闭等功能,后盖组件1左侧外壁与凹槽连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梁8,防尘网2活动插接在凹槽内,风扇安装架3通过螺丝固定在两组横梁8上,风扇安装架3左端面上下等距设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内腔设有静音风扇32,静音风扇32工作时将外部空气通过出气孔7和进气通道9吸入壳体内腔进行热交换;请参阅图1-4,前盖组件5通过两侧的卡边插入到后盖组件1的卡槽后,通过上部和下部的螺栓紧固,后盖组件1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栽丝定位螺孔,防尘网2、风扇安装架3和换热器组件4均位于前盖组件5与后盖组件1内侧,前盖组件5左侧外壁均匀设有透气孔6,将静音风扇32装配于翅片式换热器41背部,散热器为管内强迫对流、翅片式换热器41外外掠圆管强迫对流换热;请参阅图1-2,换热器组件4包括通过螺丝固定在风扇安装架3左侧外壁四角的连接支脚46,不直接接触,可对静音风扇32进行保护,且连接支脚46需采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避免静音风扇32漏电时发生联电事故,前后同侧的连接支脚46分别安装有后侧板42和安装板43,后侧板42与安装板43之间固定安装有翅片式换热器41,翅片式换热器41的集液管44和分液管45均位于底部,且集液管44和分液管45底部延伸至安装板43下方,后盖组件1底部外壁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通孔,集液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包括后盖组件(1)、防尘网(2)、风扇安装架(3)、安装孔(31)、静音风扇(32)、换热器组件(4)、翅片式换热器(41)、后侧板(42)、安装板(43)、集液管(44)、分液管(45)、连接支脚(46)、前盖组件(5)、透气孔(6)、出气孔(7)、横梁(8)、进气通道(9)、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船型开关(13)、支脚(1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1)左端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右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进气通道(9),所述后盖组件(1)左侧外壁与凹槽连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梁(8),所述后盖组件(1)左端面与横梁(8)连接处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和船型开关(13),所述开关电源(12)与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船型开关(13)和静音风扇(3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尘网(2)通过弹性卡扣安装在风扇安装架(3)右端面,所述风扇安装架(3)通过螺丝固定在两组横梁(8)上,所述风扇安装架(3)左端面上下等距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内腔设有静音风扇(32),所述换热器组件(4)固定在风扇安装架(3)左侧外壁,所述前盖组件(5)通过两侧的卡边插入到后盖组件(1)的卡槽后,通过上部和下部的螺栓紧固,所述后盖组件(1)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栽丝定位螺孔,所述防尘网(2)、风扇安装架(3)和换热器组件(4)均位于前盖组件(5)与后盖组件(1)内侧,所述前盖组件(5)左侧外壁均匀设有透气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强制对流冷暖两用散热器,包括后盖组件(1)、防尘网(2)、风扇安装架(3)、安装孔(31)、静音风扇(32)、换热器组件(4)、翅片式换热器(41)、后侧板(42)、安装板(43)、集液管(44)、分液管(45)、连接支脚(46)、前盖组件(5)、透气孔(6)、出气孔(7)、横梁(8)、进气通道(9)、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船型开关(13)、支脚(1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1)左端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右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进气通道(9),所述后盖组件(1)左侧外壁与凹槽连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梁(8),所述后盖组件(1)左端面与横梁(8)连接处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开关电源(12)和船型开关(13),所述开关电源(12)与PWM风扇调速器(10)、电平信号转换电路板(11)、船型开关(13)和静音风扇(3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尘网(2)通过弹性卡扣安装在风扇安装架(3)右端面,所述风扇安装架(3)通过螺丝固定在两组横梁(8)上,所述风扇安装架(3)左端面上下等距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内腔设有静音风扇(32),所述换热器组件(4)固定在风扇安装架(3)左侧外壁,所述前盖组件(5)通过两侧的卡边插入到后盖组件(1)的卡槽后,通过上部和下部的螺栓紧固,所述后盖组件(1)顶部和底部外壁均设有与螺栓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杨啸寒李爱国刘忠航李强路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极子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