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40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陶瓷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风门适配,所述风门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还设有鼓风口和火道,所述鼓风口和所述火道分别位于所述窑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窑室连通;牙柱,所述牙柱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通过上述设置,大大降低了柴窑烧成的时间,同时利用牙柱使火焰分流的作用可以让火焰在其窑室内循环流转,灰烬伴着火焰游走,并最终在作品表面形成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窑
本技术属于陶瓷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窑。
技术介绍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在: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罩住,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但是传统的柴窑烧成需要2-10天的时间,例如中国专利CN207730013U,这种柴窑的烧成时间对于实验研究来说周期非常长,不利于使用。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烧成时间短的柴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柴窑的烧成时间长不利于研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柴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风门适配,所述风门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还设有鼓风口和火道,所述鼓风口和所述火道分别位于所述窑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牙柱,所述牙柱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第一挡火墙和第二挡火墙,所述第一挡火墙和第二挡火墙均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挡火墙设于所述鼓风口处,所述第二挡火墙设于所述火道处。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窑体的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拱形。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窑体的设有所述鼓风口的一端的第一端面大于设有所述火道的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窑体呈曲面。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风门呈矩形状;所述风门处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风门的侧边处,所述挡板适于承接所述顶盖。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盖呈拱形,适于在盖合时与所述窑体构成平滑曲面;所述顶盖的顶部还设有提手。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火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挡火墙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两个所述火道的进口处。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火道呈倾斜设置,其进口位于所述空腔的底面处,出口相对于所述进口向上翘起。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口的外侧,且与所述鼓风口连通。如上所述的柴窑,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筒的第二端连接,适于为所述窑体送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所公开的柴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风门适配,所述风门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还设有鼓风口和火道,所述鼓风口和所述火道分别位于所述窑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窑室连通;牙柱,所述牙柱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窑体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大大降低了柴窑中瓷器的烧成时间,符合实验研究周期短、效率高的要求;同时通过在窑体的内壁上设置牙柱,利用牙柱使火焰分流的作用可以让火焰在其窑室内循环流转,灰烬伴着火焰游走,并最终在作品表面形成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柴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窑体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窑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窑体,2-顶盖,3-火道,4-风筒,5-鼓风机,6-提手,7-窑室,8-风门,9-牙柱,10-鼓风口,11-第一挡火墙,12-第二挡火墙,13-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柴窑,包括:窑体1,所述窑体1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7;所述窑体1的顶部设有风门8和顶盖2,所述顶盖2与所述风门8适配,所述风门8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1还设有鼓风口10和火道3,所述鼓风口10和所述火道3分别位于所述窑体1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牙柱9,所述牙柱9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上述结构中,空腔用作窑室7,用于放置素坯和燃料,鼓风口10用于提供氧气,火道3则用作烟囱,风门8适于向窑室7内投料,顶盖2则适于控制窑内进氧量和抽力,牙柱9设于窑体1的内壁上,适于为火焰及随火焰流动的灰烬分流,进而使得火焰和灰烬在窑室7内流转,在素坯的表面形成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挡火墙11和第二挡火墙12,所述第一挡火墙11和第二挡火墙12均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挡火墙11设于所述鼓风口10处,所述第二挡火墙12设于所述火道3处,适于阻挡风势和火势。设置所述第一挡火墙11的目的在于内挡火势外挡风势,适于使流向鼓风口10处的火焰转变方向,并继续在窑室7内流转,而通过鼓风机5进入窑室7内的空气则在第一挡火墙11处分流从而从第一挡火墙11的两侧进入窑室7,避免冷空气直接与素坯相遇进而减少素坯的分裂。设置第二挡火墙12的目的在于阻挡燃烧正旺的火势直接通过火道3流出窑室7,进而使火焰与素坯充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窑体1的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拱形。进一步的所述窑体1的设有所述鼓风口10的一端的第一端面大于设有所述火道3的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窑体1呈曲面。进一步的,所述风门8呈矩形状;所述风门8处还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风门8的侧边处,所述挡板13适于承接所述顶盖2。进一步的,所述顶盖2呈拱形,适于在盖合时与所述窑体1构成平滑曲面;所述顶盖2的顶部还设有提手6。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2主要用于调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窑,其特征在于,包括:/n窑体,所述窑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风门适配,所述风门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还设有鼓风口和火道,所述鼓风口和所述火道分别位于所述窑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n牙柱,所述牙柱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窑,其特征在于,包括:
窑体,所述窑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适于用作窑室;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风门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风门适配,所述风门适于向所述空腔内投入物料;所述窑体还设有鼓风口和火道,所述鼓风口和所述火道分别位于所述窑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
牙柱,所述牙柱呈柱状,数量为多个,且均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火墙和第二挡火墙,所述第一挡火墙和第二挡火墙均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挡火墙设于所述鼓风口处,所述第二挡火墙设于所述火道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窑,其特征在于,
所述窑体的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窑,其特征在于,
所述窑体的设有所述鼓风口的一端的第一端面大于设有所述火道的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窑体呈曲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市青谷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