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21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套管,且套管内插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底部的一端与安装座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测距仪进行测距,使用的时候,只需通过基座固定将装置固定在山体表面的一侧,然后在山体表面间隔一段距离处固定反射镜,通过红外测距仪与反射镜相互配合定时测量二者间的间距,即可得到山体表面一段空间内位移的距离,对灾害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更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一般频繁发生在山区,常见的有山体位移造成滑坡等现象,为了灾害的预防,需要经常对山体位移进行监测,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用钢卷尺或皮尺开展简易测量,获取地表裂缝变化数据,工作手段极为简易,数据缺乏精确性,往往不能准确监测出地表位移变化情况,即使用到一些设备,也由于野外电能的匮乏,造成设备难以长时间监测,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该地质灾害监测装置通过红外测距仪进行测距,使用的时候,只需通过基座固定将装置固定在山体表面的一侧,然后在山体表面间隔一段距离处固定反射镜,通过红外测距仪与反射镜相互配合定时测量二者间的间距,即可得到山体表面一段空间内位移的距离,对灾害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更精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套管,且套管内插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底部的一端与安装座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红外测距仪的底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安装有支臂,且支臂的一端设有摄像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设有轨道圈,所述轨道圈上设有电磁滑轨,且电磁滑轨上活动安装有电磁滑块,所述电磁滑块上安装有支杆,且支杆的一侧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上的一侧设有电控箱,且电控箱内设有电池、单片机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通过光伏转化器与电池连接,且电池为红外测距仪、摄像头及电磁滑轨提供电源,所述红外测距仪和摄像头的信息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且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内部的底部设有螺纹丝杆,且螺纹丝杆螺纹贯穿所述升降杆,所述套管的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杆两侧的下端均设有延伸至滑槽内的限位凸起,所述螺纹丝杆的侧壁上的下方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套管外侧的下方设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至套管内,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齿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底部的四端均铰接有支腿,且支腿的外端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螺纹安装有旋钮螺栓,且旋钮螺栓下设有尖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和安装座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加固件,所述套管和基座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加固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红外测距仪进行测距,使用的时候,只需通过基座固定将装置固定在山体表面的一侧,然后在山体表面间隔一段距离处固定反射镜,通过红外测距仪与反射镜相互配合定时测量二者间的间距,即可得到山体表面一段空间内位移的距离,对灾害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更精确,且通过螺纹丝杆旋转可以推动升降杆改变高度,通过电动推杆可以推动红外测距仪改变倾角,适合不同倾斜面的山体表面,并配合摄像头采集数据,便于辅助监测,完善数据对比,同时,太阳能板可以通过电磁滑块在电磁滑轨上移动,便于根据光照的角度调节位置,从而增加受光时间,提高电能储存效率,便于维持设备长时间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尖锥示意图。其中:1、基座;2、套管;3、升降杆;4、旋转电机;5、支撑杆;6、安装座;7、红外测距仪;8、铰接轴;9、电动推杆;10、支臂;11、摄像头;12、安装架;13、轨道圈;14、电磁滑轨;15、电磁滑块;16、支杆;17、太阳能板;18、电控箱;19、螺纹丝杆;20、滑槽;21、限位凸起;22、第一齿轮;23、驱动马达;24、第二齿轮;25、支腿;26、螺纹筒;27、旋钮螺栓;28、尖锥;29、第一加固件;30、第二加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套管2,且套管2内插设有升降杆3,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4,旋转电机4的型号为Y90S-2,且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设有安装座6,且安装座6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7,红外测距仪7的型号为elite1500,所述红外测距仪7底部的一端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铰接轴8铰接,所述安装座6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9,且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与红外测距仪7的底部铰接,所述支撑杆5的侧壁上安装有支臂10,且支臂10的一端设有摄像头11。使用前,根据山体表面的情况利用电动推杆9推动红外测距仪7改变倾角,使用的时候,通过基座1固定将装置固定在山体表面的一侧,然后在山体表面间隔一段距离处固定反射镜,通过红外测距仪7与反射镜相互配合定时测量二者间的间距,即可得到山体表面一段空间内位移的距离,并配合摄像头11采集数据,辅助监测,完善数据对比。所述套管2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2,且安装架12上设有轨道圈13,所述轨道圈13上设有电磁滑轨14,且电磁滑轨14上活动安装有电磁滑块15,所述电磁滑块15上安装有支杆16,且支杆16的一侧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17。太阳能板17可以通过电磁滑块15在电磁滑轨14上移动,便于根据光照的角度调节位置,从而增加受光时间,提高电能储存效率。所述基座1上的一侧设有电控箱18,且电控箱18内设有电池、单片机和无线信号发射器,单片机的型号为HT66F017,无线信号发射器的型号为DMX512,所述太阳能板17的输出端通过光伏转化器与电池连接,储存电能,且电池为红外测距仪7、摄像头11及电磁滑轨14提供电源,所述红外测距仪7和摄像头11的信息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且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红外测距仪7和摄像头11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分析后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传输给人工终端。所述套管2内部的底部设有螺纹丝杆19,且螺纹丝杆19螺纹贯穿所述升降杆3,所述套管2的两侧均设有滑槽20,所述升降杆3两侧的下端均设有延伸至滑槽20内的限位凸起21,所述螺纹丝杆19的侧壁上的下方设有第一齿轮22,所述套管2外侧的下方设有驱动马达23,驱动马达23的型号为PDH160312,且驱动马达23的输出端延伸至套管2内,所述驱动马达23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适配的第二齿轮24。驱动马达23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套管(2),且套管(2)内插设有升降杆(3),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4),且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设有安装座(6),且安装座(6)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7),所述红外测距仪(7)底部的一端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铰接轴(8)铰接,所述安装座(6)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9),且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与红外测距仪(7)的底部铰接,所述支撑杆(5)的侧壁上安装有支臂(10),且支臂(10)的一端设有摄像头(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套管(2),且套管(2)内插设有升降杆(3),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4),且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设有安装座(6),且安装座(6)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7),所述红外测距仪(7)底部的一端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铰接轴(8)铰接,所述安装座(6)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9),且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与红外测距仪(7)的底部铰接,所述支撑杆(5)的侧壁上安装有支臂(10),且支臂(10)的一端设有摄像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2),且安装架(12)上设有轨道圈(13),所述轨道圈(13)上设有电磁滑轨(14),且电磁滑轨(14)上活动安装有电磁滑块(15),所述电磁滑块(15)上安装有支杆(16),且支杆(16)的一侧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的一侧设有电控箱(18),且电控箱(18)内设有电池、单片机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太阳能板(17)的输出端通过光伏转化器与电池连接,且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尧龙翔邹先文田星秦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拓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