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21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底部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且固定插杆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四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位于底座外侧的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并且还能对周围的灰尘进行喷洒,降低灰尘,还可以在天黑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照明,对摄像头进行转动,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监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技术介绍
BIN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而现有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对整个装置进行拆装的过程较为繁琐,不利用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进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拆装的效率,并且对周围的灰尘进行喷洒的效果较差,灰尘过多会对施工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对下面的施工人员进行照明的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时无法提高周围的亮度,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会不清晰,进而降低了该装置的监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对整个装置进行拆装的过程较为繁琐,不利用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进而降低了操作人员拆装的效率,并且对周围的灰尘进行喷洒的效果较差,灰尘过多会对施工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对下面的施工人员进行照明的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时无法提高周围的亮度,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会不清晰,进而降低了该装置的监管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底部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且固定插杆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四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位于底座外侧的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滑块,两组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杆,所述底座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杆相互适配,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的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二卡杆,所述转动杆内部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与第二卡杆相互适配,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互适配,所述支撑杆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第一安装杆顶部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底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支撑杆顶部的两侧对称有L型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降尘组件,所述支撑杆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摄像头、照明灯和伺服电机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降尘组件包括水阀、第一水管、水泵、第二水管、雾化喷头、第三水管、网板、收集槽和水仓,所述水仓位于L型支撑杆的顶部,所述L型支撑杆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与水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水仓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与第二水管相互连通,所述水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网板,所述水仓底部背面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水阀。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仓,且电机仓的内侧设置有减震消音棉。优选的,所述收集槽有弧形结构制成,且收集槽与水仓的内部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L型支撑杆由L型结构制成,且第一安装杆贯穿L型支撑杆的内部。优选的,一组所述雾化喷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与另一组雾化喷头相互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并且还能对周围的灰尘进行喷洒,降低灰尘,还可以在天黑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照明,对摄像头进行转动,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监管效果;1、通过底座、第一齿轮、固定插杆、第二齿轮、转动杆、滑块、滑槽、第一卡槽、第一卡杆、第二卡槽、第二卡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伺服电机的相互配合,可以快速的带动四组固定插杆同时向地面钻动,无需操作人员在一个一个的转动,在固定转动完成后,可以将第一卡杆插入进第一卡槽的内部防止转动杆松动,有利用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进而增加了操作人员拆装的效率;2、通过第一安装杆、摄像头、第二安装杆和照明灯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天黑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照明,一方面是帮助下面的施工人员进行照明,另一方面时提高周围的亮度,防止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不清晰;3、通过水阀、第一水管、水泵、第二水管、雾化喷头、第三水管、网板、收集槽、L型支撑杆和水仓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雨天的雨水进行收集,节省了水资源的利用,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环保性,还可以对周围的灰尘进行喷洒,防止灰尘对施工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中:1、底座;2、第一齿轮;3、固定插杆;4、第二齿轮;5、转动杆;6、滑块;7、滑槽;8、第一卡槽;9、第一卡杆;10、第二卡槽;11、第二卡杆;12、第三齿轮;13、水阀;14、第一水管;15、第一安装杆;16、摄像头;17、第二安装杆;18、水泵;19、第二水管;20、雾化喷头;21、第三水管;22、网板;23、收集槽;24、照明灯;25、支撑杆;26、第四齿轮;27、伺服电机;28、控制面板;29、L型支撑杆;30、水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底部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一齿轮2,第一齿轮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3,且固定插杆3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转动杆5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齿轮4,且第二齿轮4与四组第一齿轮2相互啮合,转动杆5位于底座1外侧的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滑槽7,滑槽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滑块6,可以快速的带动四组固定插杆3同时向地面钻动,无需操作人员在一个一个的转动,在固定转动完成后,可以将第一卡杆9插入进第一卡槽8的内部防止转动杆5松动,有利用操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的拆装,进而增加了操作人员拆装的效率,两组滑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杆9,底座1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底部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3),且固定插杆(3)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5)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齿轮(4),且第二齿轮(4)与四组第一齿轮(2)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5)位于底座(1)外侧的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滑块(6),两组所述滑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杆(9),所述底座(1)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8),且第一卡槽(8)与第一卡杆(9)相互适配,所述转动杆(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5),所述支撑杆(25)外侧的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二卡杆(11),所述转动杆(5)内部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槽(10),且第二卡槽(10)与第二卡杆(11)相互适配,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27),所述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四齿轮(26),所述支撑杆(25)的外侧套设有第三齿轮(12),且第三齿轮(12)与第四齿轮(26)相互适配,所述支撑杆(25)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5),所述第一安装杆(15)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24),所述第一安装杆(15)顶部远离支撑杆(2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杆(17),所述第二安装杆(17)的底部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支撑杆(25)顶部的两侧对称有L型支撑杆(29),所述L型支撑杆(29)的顶部设置有降尘组件,所述支撑杆(25)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28),所述控制面板(28)通过导线分别与摄像头(16)、照明灯(24)和伺服电机(27)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底部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3),且固定插杆(3)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5),且转动杆(5)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5)外侧的底部套设有第二齿轮(4),且第二齿轮(4)与四组第一齿轮(2)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5)位于底座(1)外侧的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滑块(6),两组所述滑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杆(9),所述底座(1)内部两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8),且第一卡槽(8)与第一卡杆(9)相互适配,所述转动杆(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25),所述支撑杆(25)外侧的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二卡杆(11),所述转动杆(5)内部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槽(10),且第二卡槽(10)与第二卡杆(11)相互适配,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27),所述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四齿轮(26),所述支撑杆(25)的外侧套设有第三齿轮(12),且第三齿轮(12)与第四齿轮(26)相互适配,所述支撑杆(25)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5),所述第一安装杆(15)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24),所述第一安装杆(15)顶部远离支撑杆(2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杆(17),所述第二安装杆(17)的底部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支撑杆(25)顶部的两侧对称有L型支撑杆(29),所述L型支撑杆(29)的顶部设置有降尘组件,所述支撑杆(25)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28),所述控制面板(28)通过导线分别与摄像头(16)、照明灯(24)和伺服电机(27)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