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5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油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其包括:壳体、进油口、油道一、滤网、滤芯一、出油口、油道二、压差阀、单向阀一、阻隔壁、滤芯二,所述滤芯二设置在滤芯一内中空位置,所述油道二为环状通道、且封闭的中空体,所述阻隔壁的数量为多个,交错设置于油道二内上下壁面,该阻隔壁可以对通过的机油产生搅拌作用,并且与机油之间摩擦能够提高机油温度,从而降低机油粘稠度,机油通过油道二以后,经过滤芯二进行过滤,以减少由于无法及时更换滤清器而导致的发动机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机油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现有滤清器当滤芯被完全堵塞时,会通过内部的旁通阀,将未过滤的机油供给到发动机,或者因为发动机冷启动,滤清器内的机油粘稠度过大,造成滤清器内的油压过大,使得机油不经过滤芯而直接开启旁通阀流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鉴于以上问题,通过多重滤芯,以及增加机油搅拌装置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如下: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进油口、油道一、滤网、滤芯一、出油口、油道二、压差阀、单向阀一、阻隔壁、滤芯二、单向阀二、滤壳;所述滤网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滤芯一设置于滤网内部,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均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滤芯一的中空部与出油口连通;所述油道二为环状通道、且封闭的中空体,设置于壳体内底部,所述油道二包括:压差阀、单向阀一、阻隔壁;所述压差阀设置在油道二外侧,所述单向阀一设置在油道二内侧;所述阻隔壁的数量为多个,交错设置于油道二内上下壁面;所述滤芯二设置在滤芯一内中空位置,其下端与油道二上端连通;所述滤芯二上端包裹有滤壳,所述滤壳顶部设有单向阀二。有益效果:1、机油在油道二内呈蜿蜒式走向,以降低未过滤机油粘稠度。2、滤芯一失效,滤芯二对机油进行过滤,通过单向阀二、出油口供给到发动机,不会让未过滤机油直接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损伤。3、当发动机冷启动时,未过滤机油粘稠度较大,而在油道二内流动时,油道二对其起到被动搅拌的同时,机油与组隔壁和壁刺进行碰撞和摩擦,提高机油温度,快速降低机油的粘稠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油口、6-出油口、4-滤网、5-滤芯一、3-油道一、74-滤芯二、71-压差阀、72-单向阀一、75-单向阀二、7-油道二、73-阻隔壁、733-壁刺、731-上阻隔壁、732-下阻隔壁。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所示,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进油口2、油道一3、滤网4、滤芯一5、出油口6、油道二7、压差阀71、单向阀一72、阻隔壁73、滤芯二74、单向阀二75、滤壳76;所述壳体1为整个装置的支撑体,所述壳体1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进油口2设置在壳体1上端;所述油道一3为管状,是由滤网4和壳体1所围成的空间;所述滤网4为粗网眼管状,具有磁性,其上端与壳体1内上部连接,下端与壳体1内下部连接,其目的是将未过滤机油内的铁磁性杂质先过滤掉;所述滤芯一5设置在滤网4内,且与滤网4同轴,所述滤芯一5上部卡设于壳体1内上部,滤芯一5下部设置在油道二7上部,所述滤芯一5中空部与出油口6连通;所述出油口6设置在壳体1上部;所述油道二7为环状通道、且封闭的中空体,设置于壳体1内底部,所述油道二7包括:压差阀71、单向阀一72、阻隔壁73、壁刺733;所述压差阀71的数量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油道二7外侧,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当滤芯一5失效,油道一3内的油压值过大时,压差阀71打开,未过滤机油进入通过压差阀71进入到油道二7内;所述单向阀一72的数量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油道二7内侧,使机油只能从油道二7内部流向油道二7内侧壁外;所述阻隔壁73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油道二7内上下壁面,所述阻隔壁73包括上阻隔壁731、下阻隔壁732;所述上阻隔壁731上部设置在油道二7内上壁面,下端悬空;所述下阻隔壁732下部设置在油道二7内下壁面,上端与油道二7内上部间隔一定距离,所述下阻隔壁732与上阻隔壁731依次间隔设置,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未过滤机油在油道二7内呈蜿蜒式走向,以降低未过滤机油粘稠度;所述阻隔壁73上还设有壁刺733,所述壁刺733为棒状尖刺,所述壁刺733的数量为多个,且不规则设置在阻隔壁73表面,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当未过滤机油在油道二7内流动时,对其起到被动搅拌的同时,机油与组隔壁73和壁刺733进行碰撞和摩擦,提高机油温度,快速降低未过滤机油的粘稠度;所述滤芯二74整体为“凸”字形,其设置在滤芯一5内中空位置,且与滤芯一5同轴,所述滤芯二74下端与油道二7上端连通;所述滤芯二74上端包裹有滤壳76,所述滤壳76顶部设有单向阀二75,当滤芯一5对机油过滤后,过滤后的机油在滤壳76二、单向阀二75的保护下,不会流向滤芯二74,当未过滤机油从油道二7流向滤芯二74时,滤芯二74对机油进行过滤,通过单向阀二75、出油口6供给到发动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未过滤机油通过进油口2进入到油道一3内。通过滤网4将未过滤机油内的铁磁性杂质先过滤掉。当过滤后的机油到达滤芯一5中空部后,通过出油口6供给到发动机内。当滤芯一5失效,油道一3内的油压值过大时,压差阀71打开,未过滤机油进入通过压差阀71进入到油道二7内。未过滤机油在油道二7内呈蜿蜒式走向,以降低未过滤机油粘稠度。当滤芯一5对机油过滤后,过滤后的机油在滤壳76、单向阀二75的保护下,不会流向滤芯二74,当未过滤机油从油道二7流向滤芯二74时,滤芯二74对机油进行过滤,通过单向阀二75、出油口6供给到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进油口(2)、油道一(3)、滤网(4)、滤芯一(5)、出油口(6)、油道二(7)、压差阀(71)、单向阀一(72)、阻隔壁(73)、滤芯二(74)、单向阀二(75)、滤壳(76);/n所述壳体(1)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进油口(2)设置在壳体(1)上端;/n所述油道一(3)为管状,是由滤网(4)和壳体(1)所围成的空间;/n所述滤网(4)为粗网眼管状,具有磁性,设置在壳体(1)内部;/n所述滤芯一(5)设置在滤网(4)内,且与滤网(4)同轴,所述滤芯一(5)中空部与出油口(6)连通;/n所述出油口(6)设置在壳体(1)上部;/n其特征在于:/n所述油道二(7)为环状通道、且封闭的中空体,设置于壳体(1)内底部,所述油道二(7)包括:压差阀(71)、单向阀一(72)、阻隔壁(73);/n所述压差阀(71)的数量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油道二(7)外侧,所述单向阀一(72)的数量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油道二(7)内侧;/n所述阻隔壁(73)的数量为多个,交错设置于油道二(7)内上下壁面;/n所述滤芯二(74)设置在滤芯一(5)内中空位置,其下端与油道二(7)上端连通;/n所述滤芯二(74)上端包裹有滤壳(76),所述滤壳(76)顶部设有单向阀二(7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防护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进油口(2)、油道一(3)、滤网(4)、滤芯一(5)、出油口(6)、油道二(7)、压差阀(71)、单向阀一(72)、阻隔壁(73)、滤芯二(74)、单向阀二(75)、滤壳(76);
所述壳体(1)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进油口(2)设置在壳体(1)上端;
所述油道一(3)为管状,是由滤网(4)和壳体(1)所围成的空间;
所述滤网(4)为粗网眼管状,具有磁性,设置在壳体(1)内部;
所述滤芯一(5)设置在滤网(4)内,且与滤网(4)同轴,所述滤芯一(5)中空部与出油口(6)连通;
所述出油口(6)设置在壳体(1)上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道二(7)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洋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嘉和隆鑫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