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其包括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若干排气孔沿柱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柱体相应侧的侧壁上。当向柱体内灌注混凝土时,保证柱体内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降低浇筑的混凝土出现空腔;而当混凝土没过排气孔时,将排气孔封堵住以防混凝土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目前,公告号为CN2022843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混凝土支撑梁,包括两个槽钢,所述两个槽钢的翼板之间分别通过钢板固定连接,由槽钢的腹板、钢板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有混凝土。上述专利中的钢结构混凝土支撑梁在使用时,支撑梁的一端将会固定到地面上,混凝土要从支撑梁的顶部灌入,导致支撑梁的空腔一端被封堵,而空腔的另一端与外界的连通也受到阻碍,使得混凝土灌入到支撑梁的空腔中时,空腔内的空气无法快速排到外界,使浇筑出的混凝土存在空腔,影响浇筑出的混凝土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其具有方便柱体内空气排出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包括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若干排气孔沿柱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柱体相应侧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柱体内灌注混凝土时,保证柱体内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降低浇筑的混凝土出现空腔;而当混凝土没过排气孔时,将排气孔封堵住以防混凝土泄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的一端上焊接有底板,所述柱体和底板形成容纳腔,所述柱体的周向侧壁和底板之间设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柱体竖直放置时,由底板接触地面,底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柱体的横截面更大,在柱体固定在地面之前,使得柱体放置地稳定性更大;且通过加强筋,加强底板与柱体之间连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靠近底板的一端的周向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锚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增强整个支撑柱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将底板所在的柱体一端深入到地下,锚栓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柱体一旦被固定后,难以出现晃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远离底板的一端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有浇筑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未没过顶板的浇筑口时就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由顶板将混凝土遮挡在柱体内,顶板提供的支撑面相较于混凝土的表面更加平整,使支撑柱支撑的物体能够呈水平设置,支撑物体对于柱体的压力更加均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板上设有四个透气孔,四个透气孔分别处在顶板的四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透气孔能够加快柱体内气体的排出,不受混凝土浇筑设备的干扰,另外顶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柱体上,顶板角落上的焊接存在不便,因此将顶板的角落设置成缺口,使顶板的角落的缺口与柱体结合形成透气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靠近顶板的一端上设有两组连接件,两组连接件分别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柱体与横梁进行连接,需要连接的横梁可以先通过螺栓初步固定在相应侧的连接板上,再进行焊接,降低焊接过程中横梁发生移动而导致连接不准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的一侧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吊环,两个第一吊环分别靠近柱体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在生产出来后,将第一吊环朝上放置,需要移动柱体时,使用吊机同时与两个第一吊环连接,即可使柱体呈水平状态进行移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体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吊环,两个第二吊环均靠近柱体的同一端,且两个第二吊环分别安装在相邻于第一吊环所在侧壁的两个柱体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柱体需要从水平状态转变成竖直状态放置时,吊机同时连接在两个第二吊环上,通过第二吊环将柱体的该端部拉起,从而完成放置状态的改变。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排气孔,加快柱体内空气的排出速度,降低柱体内混凝土出现空腔的可能性,提高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2.通过设置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方便对柱体进行搬运和安装;3.通过设置顶板,提供更加平整的接触面,使柱体受力能够均衡。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体;2、顶板;21、浇筑口;22、透气孔;3、底板;4、连接板;5、第一吊环;6、加强筋;7、锚栓;8、排气孔;9、第二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包括中空的柱体1,柱体1由四个侧板围成,相邻侧板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柱体1的两端上分别焊接有顶板2和底板3,顶板2的横截面面积与柱体1内腔的开口大小相适配,而底板3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柱体1的横截面面积,柱体1的周向侧壁和底板3之间均设有多个加强筋6。当柱体1通过底板3放置在地面时,能够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使柱体1放置得更加稳定。参见图1、图2,顶板2的中心开设有与柱体1内腔连通的浇筑口21。顶板2的四角上均具有缺口,当顶板2焊接在柱体1上时,顶板2的四角与柱体1的侧壁围成四个透气孔22。参见图1、图2,柱体1靠近顶板2的端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两组连接件以及一个第一吊环5。两组连接件分别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每组连接件由两个连接板4构成,同组的两个连接板4分别靠近柱体1相应侧壁的两侧上。连接板4沿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板4上开设有若干供螺栓连接用的安装孔。同侧的两个连接板4之间均设有第二吊环9,为避让开以后连接在连接板4上横梁,第二吊环9相对连接板4远离顶板2。第二吊环9垂直于连接板4设置。靠近顶板2的第一吊环5处在两组连接件之间的柱体1侧壁上,第一吊环5沿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吊环5和第二吊环9上均设有供吊机拉索穿过的通孔。第一吊环5、第二吊环9和连接板4均通过焊接固定在柱体1上。参见图1,柱体1靠近底板3的端部上还设有一个第一吊环5,两个第一吊环5处在柱体1的同一侧壁上。两个第一吊环5之间的柱体1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柱体1内腔连通的排气孔8,若干排气孔8沿柱体1的长度方向相邻等距分布。柱体1靠近底板3的端部的周向侧壁上均焊接有若干锚栓7,若干锚栓7阵列排布在柱体1的相应端部上。靠近底板3的第一吊环5处在锚栓7之间,当底板3被放置到地下时,处在锚栓7之间的第一吊环5将会一起被埋入地下。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安装方式为:先使用吊机通过两个第一吊环5将柱体1水平移动到安装现场,安装现场预先挖掘好基坑,再将吊机通过两个第二吊环9将柱体1以顶板2朝上的方式吊起,将柱体1放入到基坑中,底板3与基坑的底部接触,靠近底板3的第一吊环5处在基坑内,排气孔8均处在基坑开口的上方。基坑内注入混凝土或是填埋泥土以固定柱体1,然后从顶板2的浇筑口21灌入混凝土,随着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包括中空的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8),若干排气孔(8)沿柱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柱体(1)相应侧的侧壁上;所述柱体(1)的一端上焊接有底板(3),所述柱体(1)和底板(3)形成容纳腔,所述柱体(1)的周向侧壁和底板(3)之间设有加强筋(6);所述柱体(1)靠近底板(3)的一端的周向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锚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包括中空的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8),若干排气孔(8)沿柱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柱体(1)相应侧的侧壁上;所述柱体(1)的一端上焊接有底板(3),所述柱体(1)和底板(3)形成容纳腔,所述柱体(1)的周向侧壁和底板(3)之间设有加强筋(6);所述柱体(1)靠近底板(3)的一端的周向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锚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远离底板(3)的一端上设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中心开设有浇筑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充混凝土的钢结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强,黎洪,赵红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高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