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路面,包括底基层、路边石以及承载层,承载层与路边石之间设有排水槽体,排水槽体的开口朝上设置;排水槽体顶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水板,滤水板一侧边与路边石靠近排水槽体的侧壁固定,滤水板另一侧边与排水槽体开口端面远离路边石的一侧边固定;滤水板上开设并布满排水孔,且滤水板两端均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处直角边与路边石连接滤水板的侧壁固定,支撑板的另一处直角边与排水槽体开口端面固定,且支撑板的倾斜边与滤水板的底面固定,两块支撑板相互靠近的板面分别与排水槽体垂直于底基层延伸方向的内侧壁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杂质完全堵塞排水孔的效果,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路面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路面。
技术介绍
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而为居民提供的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以及路面等。现有的路面两侧通常设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设有排水孔,用于排出路面上的雨水并过滤雨水中混杂的大块杂质。但是,现有路面两侧的雨水篦子大多为水平设置并嵌设在路面上,雨水中夹杂的杂质很容易覆盖在雨水篦子的上表面上,从而造成雨水篦子上排水孔的堵塞,如若出现强降水天气,容易造成路面的大量积水。为此,亟需一种市政路面,其具有防止杂质完全堵塞排水孔的效果,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市政路面,其具有防止杂质完全堵塞排水孔的效果,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的情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路面,包括底基层、设置于底基层两侧的路边石以及设置于底基层上的承载层,所述承载层与所述路边石之间设有排水槽体,所述排水槽体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排水槽体的开口端面与所述承载层上表面齐平;所述排水槽体顶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水板,所述滤水板一侧边与所述路边石靠近排水槽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滤水板另一侧边与所述排水槽体开口端面远离路边石的一侧边固定;所述滤水板上开设并布满排水孔,且所述滤水板两端均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处直角边与所述路边石连接滤水板的侧壁固定,所述支撑板的另一处直角边与所述排水槽体开口端面固定,且所述支撑板的倾斜边与所述滤水板的底面固定,两块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板面分别与所述排水槽体垂直于所述底基层延伸方向的内侧壁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通过该滤水板上的排水孔进入排水槽体内,从而排除了承载层路面上的积水,此时雨水中的杂质阻挡在滤水板外,而排水槽体顶部的滤水板倾斜设置,使得杂质不易覆盖在滤水板上,从而防止了滤水板上的排水孔全部被杂质堵塞,从而避免积水没过滤水板仍无法排除积水的情况,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开设有滤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上开设有滤水孔,有利于排除流动至滤水板两端的积水,且支撑板竖直设置,杂质难以覆盖在支撑板表面,有利于防止排水槽体周围积蓄雨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水孔为长孔,所述滤水孔竖直设置,且所述滤水孔与所述支撑板底面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水孔与支撑板底面连通,有利于排除水位未达到排水孔高度的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槽体设有多个,多个排水槽体沿所述底基层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且所述排水槽体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埋设于所述承载层内,且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排水槽体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如若其中一个排水槽体内的雨水较多时,该排水槽体内的雨水能够通过连通管进入其他排水槽体内,防止雨水溢出该排水槽体,提高排水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边石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槽体靠近路边石的内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城市排污管路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体的连通口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下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排水槽体内的雨水首先通过高度较低的排水管排放至城市排污管路内,无需排放至其他排水槽体内,进一步提升了排水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槽体内底面开设有蓄水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坑的设置,使得排水槽体内积蓄有部分雨水,当天气炎热时,该部分雨水受热蒸发,有利于改善排水槽体周围的炎热干燥的环境。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底基层上的黄沙层、铺设于所述黄沙层上的碎石层、浇筑于所述碎石层上的水泥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水泥层上的沥青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上的载荷通过沥青层以及水泥层传递至碎石层以及黄沙层内,缓冲了载荷对底基层的冲击,有利于防护底基层。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通过该滤水板上的排水孔进入排水槽体内,从而排除了承载层路面上的积水,此时雨水中的杂质阻挡在滤水板外,而排水槽体顶部的滤水板倾斜设置,使得杂质不易覆盖在滤水板上,从而防止了滤水板上的排水孔全部被杂质堵塞,从而避免积水没过滤水板仍无法排除积水的情况,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支撑板竖直设置,杂质难以覆盖在支撑板表面,有利于防止排水槽体周围积蓄雨水;排水槽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如若其中一个排水槽体内的雨水较多时,该排水槽体内的雨水能够通过连通管进入其他排水槽体内,防止雨水溢出该排水槽体,提高排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基层;2、路边石;21、排水管;3、承载层;31、黄沙层;32、碎石层;33、水泥层;34、沥青层;4、排水槽体;41、连通管;42、蓄水坑;43、滤水板;431、排水孔;44、支撑板;441、滤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路面,包括底基层1、路边石2、承载层3以及排水槽体4。底基层1由强度等级为C100的混凝土于地面上浇筑形成,底基层1的长度方向水平,且底基层1的延伸方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路边石2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条状结构,路边石2设有两处并分别设置于底基层1两侧,路边石2的长度方向与底基层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路边石2的底面与底基层1的上表面浇筑固定。承载层3设置于底基层1上并位于两处路边石2之间,承载层3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黄沙层31、碎石层32、水泥层33以及沥青层34。黄沙层31由黄沙于底基层1上表面铺设形成,黄沙层31均匀覆盖底基层1,且黄沙层31的厚度处处一致。碎石层32由碎石于黄沙层31上铺设形成,碎石层32内的碎石均匀设置,且碎石层32的厚度小于黄沙层31的厚度。水泥层33由混凝土于碎石层32上浇筑形成,水泥层33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水泥层33与路边石2靠近底基层1的侧壁粘结固定。沥青层34由沥青形成,沥青层34均匀设置于水泥层33上,且沥青层34的上表面水平设置。参照图1,排水槽体4为矩形盒状,由混凝土预制而成,排水槽体4的开口朝上设置,其外底面与底基层1的上表面贴合并固定,其一侧外侧壁与路边石2靠近底基层1的侧壁固定,且排水槽体4其他外侧壁与承载层3中的水泥层33以及沥青层34固定,此外,排水槽体4上表面与沥青层34上表面齐平,使得排水槽体4嵌设于承载层3内。排水槽体4设有多个,多个排水槽体4分别设置于底基层1两侧,且位于底基层1同一侧的排水槽体4沿底基层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相邻的排水槽体4之间设有连通管41,连通管41为圆管状,其轴线水平并与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路面,包括底基层(1)、设置于底基层(1)两侧的路边石(2)以及设置于底基层(1)上的承载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3)与所述路边石(2)之间设有排水槽体(4),所述排水槽体(4)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排水槽体(4)的开口端面与所述承载层(3)上表面齐平;所述排水槽体(4)顶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水板(43),所述滤水板(43)一侧边与所述路边石(2)靠近排水槽体(4)的侧壁固定,所述滤水板(43)另一侧边与所述排水槽体(4)开口端面远离路边石(2)的一侧边固定;所述滤水板(43)上开设并布满排水孔(431),且所述滤水板(43)两端均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的一处直角边与所述路边石(2)连接滤水板(43)的侧壁固定,所述支撑板(44)的另一处直角边与所述排水槽体(4)开口端面固定,且所述支撑板(44)的倾斜边与所述滤水板(43)的底面固定,两块所述支撑板(44)相互靠近的板面分别与所述排水槽体(4)垂直于所述底基层(1)延伸方向的内侧壁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路面,包括底基层(1)、设置于底基层(1)两侧的路边石(2)以及设置于底基层(1)上的承载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3)与所述路边石(2)之间设有排水槽体(4),所述排水槽体(4)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排水槽体(4)的开口端面与所述承载层(3)上表面齐平;所述排水槽体(4)顶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水板(43),所述滤水板(43)一侧边与所述路边石(2)靠近排水槽体(4)的侧壁固定,所述滤水板(43)另一侧边与所述排水槽体(4)开口端面远离路边石(2)的一侧边固定;所述滤水板(43)上开设并布满排水孔(431),且所述滤水板(43)两端均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的一处直角边与所述路边石(2)连接滤水板(43)的侧壁固定,所述支撑板(44)的另一处直角边与所述排水槽体(4)开口端面固定,且所述支撑板(44)的倾斜边与所述滤水板(43)的底面固定,两块所述支撑板(44)相互靠近的板面分别与所述排水槽体(4)垂直于所述底基层(1)延伸方向的内侧壁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4)的板面上开设有滤水孔(4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莉,张江,朱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鼎梦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