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846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该装置由气囊式水封、压缩气缸、充压管路、补气装置、放空装置组成。该装置通过闸门的升降活动带动压缩气缸活塞运动,从而对气囊式水封进行充压和自动减压,达到闸门需要止水时水封充压膨胀止水,不需要止水时水封减压收缩。充压管路连接压缩气缸与气囊式水封,对气囊式水封进行充压、减压;补气装置在水封的气囊压力不足的情况下对装置进行补气;放空装置即对该装置进行气体放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型式新颖、布置简单,可实现水封自动冲压功能,避免了传统水封预压缩要求为安装及运行带来的困难,同时避免了传统水封因闸门上下游水差压力不足导致闸门止水不严及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闸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中,闸门止水装置往往采用预压缩安装形式。但由于安装及设备自身精度原因,闸门等挡水设备止水效果不佳。在平原河网中,由于水差压力较小,普通止水装置的止水效果并不明显,闸门漏水现象较为普遍。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与相应的建筑及景观匹配,一些新颖的景观性水闸型式不断被设计开发,并出现于工程实践中,发挥着防洪、生态、美观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空缺及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包括气囊式水封、压缩气缸、充压管路、补气装置和放空装置;所述气囊式水封安装于闸门四周或门槽四周或露顶式闸门的两侧或闸门底部,气囊式水封充气时能填充闸门与门槽之间的空隙;所述压缩气缸内置于闸门内部,且压缩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伸出闸门底部,通过闸门的升降活动带动压缩气缸活塞运动,通过充压管路从而对气囊式水封进行充压和自动减压,达到闸门需要止水时水封充压膨胀止水,不需要止水时水封减压收缩。所述补气装置连接气囊式水封,用于对气囊式水封进行补气;所述放空装置连接气囊式水封,用于对气囊式水封内的气体进行放空。作为优选,所述的充压管路包括充压管路控制阀、充压管及充压管路压力表,充压管两端分别连接气囊式水封与压缩气缸的气缸内腔,充压管路控制阀和充压管路压力表均设置于充压管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充压管上至少具有一段管道为柔性管道,用于适应压缩气缸随闸门升降过程中的位移。作为优选,所述的补气装置包括加压装置和补气管,加压装置通过补气管连通所述气囊式水封。进一步的,所述的补气装置中还包括补气管路控制阀、补气管路止回阀和补气管路压力表,所述补气管路控制阀、补气管路止回阀、补气管路压力表均设置于补气管上。作为优选,所述的放空装置包括放空管及放空管路控制阀,所述放空管路控制阀设置于放空管上,用于控制放空管的开闭,放空装置可以置于闸门门体内或与补气装置一体。作为优选,所述补气装置含有移动加气泵。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气缸具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根据水封结构确定,每个压缩气缸均各自通过充压管路连接气囊式水封。作为优选,所述的充压管路内置于闸门体或门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的补气装置和放空装置可作为移动构件,平时可以置于水闸建筑物外的泵阀井内或检修设备室内或其它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自充压水封装置能够通过闸门的升降活动带动压缩气缸活塞运动,从而对气囊式水封进行充压和自动减压,达到闸门需要止水时水封充压膨胀止水,不需要止水时水封减压收缩。本技术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可以应用平原河网等水差原来小的河道中,可依靠闸门自身运动达到自动止水效果,有效弥补了传统水封装置漏水的不足,水头较高的闸门也可以采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中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布置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气囊式水封1、压缩气缸2、充压管路3、补气装置4、放空装置5、自动充压系统6、充压管路控制阀3-1、充压管3-2、充压管路压力表3-3、加压装置4-1、补气管路压力表4-2、补气管路控制阀4-3、补气管4-4、补气管路止回阀4-5、放空管5-1、放空管路控制阀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该装置可应用平原河网等水差较小的河道中,采用调节自充压水封压力已达到闸门止水效果。下面具体说明该自充压水封装置的具体现方式。如图1所示,该自充压水封装置由自动充压系统6、补气装置4、放空装置5三大结构组成。其中自动充压系统6包括气囊式水封1、压缩气缸2、充压管路3三部分。如图2所示,气囊式水封1安装于闸门四周,也可安装于闸门门槽四周,或露顶式闸门的两侧或闸门底部,也可以底轴门的的两侧或闸门底部。气囊式水封1是一个内置气囊的水封,气囊充压时水封能填充闸门与门槽或止水座板之间的空隙。压缩气缸2内置于闸门内部,压缩气缸2的核心是由活塞控制的气缸内腔,当活塞在缸内往复运动时会对气缸内腔形成压缩和扩张作用。而本技术中的压缩气缸2虽然内置于闸门中,但其活塞杆端部需要伸出闸门底部或侧边,因此在闸门下降或移动至某一位置时,活塞杆底部将支顶于闸底板或其它支撑上,随着闸门进一步下降或移动,活塞杆将驱动活塞头对气缸内腔进行压缩,进而将内部气体向外输送。充压管路3的作用是连接气囊式水封1与压缩气缸2,使二者实现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充压管路3由充压管路控制阀3-1、充压管3-2及充压管路压力表3-3组成。充压管3-2两端分别连接气囊式水封1与压缩气缸2的气缸内腔,充压管路控制阀3-1和充压管路压力表3-3均设置于充压管3-2上。充压管路控制阀3-1用于控制充压管3-2的通断,而充压管路压力表3-3用于检测充压管3-2中的气压大小,其中充压管路压力表3-3也可以需要压力数据时才装上观测。上述自动充压系统6的自动充气原理为:该装置采用气压平衡原理。压缩气缸2中的活塞杆根据闸门的升降或移动对活塞缸产生压缩运动。闸门下降或移动时,由于闸门自身重力作用或推力作用对活塞杆产生压缩,其内部的气体会通过充压管3-2鼓入气囊式水封1中,进而使气囊式水封1膨胀,填充了闸门与门槽之间的空隙,产生闸门止水作用。闸门上升或开启移动时,活塞杆脱离闸底板或支撑,恢复自由状态,气腔中的压缩气体重新膨胀,推动活塞头向下移动扩张气腔,气囊式水封1中的气体重新回到压缩气缸2内,止水气囊收缩,有利于闸门的启闭。另外,长期使用过程中,气囊式水封1可能会出现气压不足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补气装置4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进行补气。同时,还需要设置放空装置5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内的气体进行放空。补气装置4和放空装置5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只要能实现相应功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补气装置4由加压装置4-1、补气管路压力表4-2、补气管路控制阀4-3、补气管4-4、补气管路止回阀4-5组成。加压装置4-1通过补气管4-4连通气囊式水封1,而补气管路控制阀4-3、补气管路止回阀4-5、补气管路压力表4-2均设置于补气管4-4上。加压装置4-1用于提供补气的气体或液体,可以采用移动加压泵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正压气体的设备。补气管路控制阀4-3的作用是控制补气管4-4的开闭。补气管路止回阀4-5的作用是防止气囊式水封1中的气体通过补气管4-4逸出。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式水封(1)、压缩气缸(2)、充压管路(3)、补气装置(4)和放空装置(5);所述气囊式水封(1)安装于闸门四周或门槽四周或露顶式闸门的两侧或闸门底部,气囊式水封(1)充压时膨胀能填充闸门与门槽之间的空隙;所述压缩气缸(2)内置于闸门内部,且压缩气缸(2)的活塞杆端部伸出闸门底部,闸门下降过程中通过闸门的重力对活塞杆进行压缩;所述充压管路(3)连接气囊式水封(1)与压缩气缸(2)的气缸内腔,使二者实现连通;所述补气装置(4)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进行补气;所述放空装置(5)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内的气体进行放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式水封(1)、压缩气缸(2)、充压管路(3)、补气装置(4)和放空装置(5);所述气囊式水封(1)安装于闸门四周或门槽四周或露顶式闸门的两侧或闸门底部,气囊式水封(1)充压时膨胀能填充闸门与门槽之间的空隙;所述压缩气缸(2)内置于闸门内部,且压缩气缸(2)的活塞杆端部伸出闸门底部,闸门下降过程中通过闸门的重力对活塞杆进行压缩;所述充压管路(3)连接气囊式水封(1)与压缩气缸(2)的气缸内腔,使二者实现连通;所述补气装置(4)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进行补气;所述放空装置(5)连接气囊式水封(1),用于对气囊式水封(1)内的气体进行放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压管路(3)包括充压管路控制阀(3-1)、充压管(3-2)及充压管路压力表(3-3),充压管(3-2)两端分别连接气囊式水封(1)与压缩气缸(2)的气缸内腔,充压管路控制阀(3-1)和充压管路压力表(3-3)均设置于充压管(3-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压管(3-2)上至少具有一段管道为柔性管道,用于适应压缩气缸(2)随闸门升降过程中的移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自充压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气装置(4)包括加压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楠楠张金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