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70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包括生物滤床本体,所述生物滤床本体右侧面上部设置有L型进水管,所述L型进水管远离生物滤床本体的一端与过滤筒底面固接且连通,所述过滤筒内滑动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固设有过滤海绵,所述过滤管底部与过滤网固接,所述过滤网底面通过多根弹簧与过滤筒底面固接,所述过滤筒侧面开设有两个排沙口。在河道水源进入生物滤床前,先进入过滤筒内经过滤海绵过滤,将泥沙等杂质截留在过滤筒内,并使泥沙等杂质从排沙口流出,从而实现对水中泥沙等杂质的前置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
本技术涉及生物滤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
技术介绍
生物滤床的原理装置构成主要包括:空气室,护圈,填料层,喷淋系统等。污泥气味通过风扇进入气室,在一定的速度通过填料层,包装在活性生物膜过滤器顶部喷淋系统确保过滤材料水分,维持微生物活动,当气流通过包装、有气味的化合物和过滤材料的附着微生物生化反应,恶臭物质无臭。他们需要微生物碳源和营养繁殖提供的流经废气和包装材料,喷淋系统不仅保证湿填料层,也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素。虽然生物滤床的过滤效果较好,但生物滤床的整体过滤成本较高,其耗材的更换需要花费较大的费用,因此在对河道水源进行过滤时,若能将水中容易滤除的泥沙等杂质提前剔除,将大大降低生物滤床的过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包括生物滤床本体,所述生物滤床本体右侧面上部设置有L型进水管,所述L型进水管远离生物滤床本体的一端与过滤筒底面固接且连通,所述过滤筒内滑动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固设有过滤海绵,所述过滤管底部与过滤网固接,所述过滤网底面通过多根弹簧与过滤筒底面固接,所述过滤筒侧面位于过滤管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排沙口,所述过滤筒顶部与连接管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连接管上端与水泵的出水端固接且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长软管一端固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三个。<br>优选的,所述过滤筒下方设置有泥沙收集箱,所述泥沙收集箱顶面开设有两个入料口,两个所述入料口分别位于两个排沙口正下方。优选的,所述泥沙收集箱底面安装有多个万向轮。优选的,所述泥沙收集箱顶面固设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螺丝与过滤筒底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长软管为软塑料材质。优选的,所述泥沙收集箱右侧面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二长软管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河道水源进入生物滤床前,先进入过滤筒内经过滤海绵过滤,将泥沙等杂质截留在过滤筒内,当过滤筒内积累过多泥沙等杂质时,泥沙等杂质下压过滤管并压缩弹簧,使过滤管不再遮挡排沙口,从而使泥沙等杂质从排沙口流出,泥沙等杂质流出完毕后,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带动过滤管上升重新遮挡排沙口。从而实现对水中泥沙等杂质的前置排出。2、通过第二长软管可以将进入泥沙收集箱内的水重新导入河道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泵;2-进水端;3-连接管;4-长软管;5-过滤筒;6-出水端;7-支撑杆;8-L型进水管;9-生物滤床本体;10-入料口;11-泥沙收集箱;12-万向轮;13-过滤海绵;14-过滤网;15-过滤管;16-排沙口;17-弹簧;18-连接块;19-连接螺丝;20-出水口;21-第二长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包括生物滤床本体9,生物滤床本体9右侧面上部设置有L型进水管8,L型进水管8远离生物滤床本体9的一端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且连通,过滤筒5内滑动连接有过滤管15,过滤管15内固设有过滤海绵13,过滤管15底部与过滤网14固接,过滤网14底面通过三根弹簧17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过滤筒5侧面位于过滤管15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排沙口16,过滤筒5顶部与连接管3下端固接且连通,连接管3上端与水泵1的出水端6固接且连通,水泵1的进水端2与长软管4一端固接,长软管4为软塑料材质。过滤筒5下方设置有泥沙收集箱11,泥沙收集箱11顶面开设有两个入料口10,两个入料口10分别位于两个排沙口16正下方,泥沙收集箱11底面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2,泥沙收集箱11顶面固设有两个支撑杆7,支撑杆7上端固设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通过连接螺丝19与过滤筒5底面连接,泥沙收集箱11右侧面上部设置有出水口20,出水口20与第二长软管21固接。工作原理:将长软管4伸入河道中,启动水泵1,将水通过连接管3送入过滤筒5内,水源通过过滤海绵13经L型进水管8进入生物滤床本体9内进一步过滤,水中泥沙等杂质被截留在过滤海绵13上方,当过滤筒5内积累过多泥沙等杂质时,泥沙等杂质下压过滤管15并压缩弹簧17,使过滤管15不再遮挡排沙口16,从而使泥沙等杂质从排沙口16流出,泥沙等杂质流出完毕后,在弹簧17弹力作用下带动过滤管15上升重新遮挡排沙口16。排出的泥沙经入料口10进入泥沙收集箱11,通过第二长软管21可以将进入泥沙收集箱11内的水重新导入河道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包括生物滤床本体(9),所述生物滤床本体(9)右侧面上部设置有L型进水管(8),其特征在于:/n所述L型进水管(8)远离生物滤床本体(9)的一端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且连通,所述过滤筒(5)内滑动连接有过滤管(15),所述过滤管(15)内固设有过滤海绵(13),所述过滤管(15)底部与过滤网(14)固接,所述过滤网(14)底面通过多根弹簧(17)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所述过滤筒(5)侧面位于过滤管(15)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排沙口(16),所述过滤筒(5)顶部与连接管(3)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连接管(3)上端与水泵(1)的出水端(6)固接且连通,所述水泵(1)的进水端(2)与长软管(4)一端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包括生物滤床本体(9),所述生物滤床本体(9)右侧面上部设置有L型进水管(8),其特征在于:
所述L型进水管(8)远离生物滤床本体(9)的一端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且连通,所述过滤筒(5)内滑动连接有过滤管(15),所述过滤管(15)内固设有过滤海绵(13),所述过滤管(15)底部与过滤网(14)固接,所述过滤网(14)底面通过多根弹簧(17)与过滤筒(5)底面固接,所述过滤筒(5)侧面位于过滤管(15)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排沙口(16),所述过滤筒(5)顶部与连接管(3)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连接管(3)上端与水泵(1)的出水端(6)固接且连通,所述水泵(1)的进水端(2)与长软管(4)一端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7)的数量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河道污染物的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萍高超刘树龙朱明成周其香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