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丝机及其螺丝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51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螺丝机及其螺丝输送机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机振动式输送的缺陷,并且利用输送皮带与输送轨道中的螺丝之间的摩擦力对螺丝进行输送,减少了输送噪声,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输送皮带的速度控制螺丝输送的速度,并且保证输送过程中轨道间隙不会改变,并可以方便而精确地调整间隙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丝机及其螺丝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螺丝机
,特别涉及一种螺丝机及其螺丝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螺丝机是一种将供给螺丝或螺钉的设备,在流水线生产或装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机通常采用转盘式的螺丝机,这种螺丝机的工作模式是先向螺丝机的上料仓内放入一定数量的螺丝,其上料机构为一个电机带动的圆盘,圆盘上具有多个桨叶,每个桨叶上都设计有凹槽,所述圆盘竖直置于上料仓内,随着圆盘的旋转,每一片桨叶的凹槽中可卡住数颗螺丝,当圆盘带动桨叶旋转到高处时,螺丝自然滑落至螺丝轨道内。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机中的螺丝是通过螺丝轨道进行输送的,螺丝轨道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螺丝的螺杆的直径,其中螺丝的螺杆落入螺丝轨道的间隙中,螺丝的螺帽卡间隙的两端,靠振动电机提供输送动力,振动电机带动螺丝轨道不停振动,轨道内的螺丝会沿轨道向前运动,到达终点位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输送轨道被振动电机带着不停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使轨道紧固件的松弛,使得轨道的间隙会变大,影响输送轨道的使用,使得输送轨道的间隙需要经常调试。而且在更换螺丝规格后,输送轨道为了适应新的螺丝规格,也需要调整间隙的大小,在调整的过程中,输送轨道需要拆下来,调试好后装回螺丝机,而调试的过程与精度通常由手工熟练度和经验决定,造成调整的输送轨道间隙存在误差,并且难以保障其每一次调整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螺丝机,所述螺丝机包括上料机构和螺丝输送机构。所述螺丝输送机构具有螺丝输送轨道,所述螺丝输送轨道具有供螺丝的螺杆插入的间隙。从上料机构上掉落的螺丝掉落在螺丝输送轨道的右侧部分,所述右侧部分的第一间隙是由内侧的输送皮带和外侧的垂直钢板形成,所述第一间隙略大于螺丝的螺杆直径,并且小于螺丝的螺帽直径。所述输送皮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从右向左运动,掉落在螺丝输送轨道右侧部分的螺丝处于两种状态,即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一状态螺丝和未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螺丝,输送皮带带动第一状态螺丝和第二状态螺丝向左移动。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左侧部分的下方还设置有收集容器。输送皮带的侧面与第一状态螺丝的螺帽侧面接触,输送皮带的向左运动与第一状态螺丝的螺帽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状态螺丝的旋转并向左移动。所述输送皮带的内侧具有毛刷,所述毛刷将未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螺丝向外侧即垂直钢板的方向推送,促使第二状态螺丝掉入第一间隙成为第一状态螺丝。螺丝输送轨道的左侧部分具有第二间隙,所述右侧部分的第二间隙是由内侧的刚性输送轨道和外侧的垂直钢板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略大于螺丝的螺杆直径,并且小于螺丝的螺帽直径,同时所述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输送皮带、刚性输送轨道和垂直钢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所述刚性输送轨道与输送皮带首尾抵靠,从而使得在第一间隙中的第一状态螺丝能够第一间隙过渡到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间隙的末端还设置有增加螺丝摩擦力装置,所述增加螺丝摩擦力装置能够使得第一间隙略微变小,从而增加第一状态螺丝的螺帽与输送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状态螺丝顺利过渡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二间隙的末端设置有阻挡机构,当第一状态螺丝到达阻挡机构后停止前进等待取用。所述螺丝机还包括间隙调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垂直钢板、螺丝座、轨道座和水平导向柱。所述螺丝座包括固定横梁、L形卡件,所述L形卡件具有水平梁和垂直梁,所述固定横梁和L形卡件的水平梁相互平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调整螺丝间隙,所述L形卡件的垂直梁与垂直钢板固接并共同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柱穿过垂直钢板固定在轨道座上,所述螺丝座的固定横梁与轨道座均位置固定,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所述垂直钢板穿过所述水平导向柱并可以在水平导向柱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使得垂直钢板与刚性输送轨道之间的第二间隙、垂直钢板与输送皮带之间的第一间隙产生变化。所述水平导向柱上设置有第一复位件,当垂直钢板沿着水平导向柱的轴线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复位件向垂直钢板提供反向的回复力。本技术提出的螺丝机的螺丝输送机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机振动式输送的缺陷,并且利用输送皮带与输送轨道中的螺丝之间的摩擦力对螺丝进行输送,减少了输送噪声,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输送皮带的速度控制螺丝输送的速度,并且保证输送过程中轨道间隙不会改变,并可以方便而精确地调整间隙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螺丝机的输送机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螺丝机的输送机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螺丝机的输送机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出一种螺丝机,如图1-2所示,所述螺丝机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螺丝导流板3-1和竖直挡板3-2,所述螺丝导流板3-1设置在上层传送带2-3的下游,并且其平面比上层传送带2-3低,因此从上层传送带2-3传送来的螺丝能够落在螺丝导流板3-1上,所述螺丝导流板3-1与上层传送带2-3的相对侧设置有竖直挡板3-2,所述竖直挡板3-2用于防止从上层传送带2-3上掉落的螺丝从螺丝导流板3-1上向旁侧掉落。所述螺丝导流板3-1具有一定的水平倾角,使得螺丝导流板3-1上的螺丝自然滑落到螺丝输送机构上。所述螺丝机还具有螺丝输送机构,所述螺丝输送机构具有螺丝输送轨道,所述螺丝输送轨道具有供螺丝的螺杆插入的间隙。以图2为例,螺丝在螺丝输送机构上的输送方向是从右向左。从螺丝导流板3-1上掉落的螺丝掉落在螺丝输送轨道的右侧部分,如图3,所述右侧部分的第一间隙4-7是由内侧的输送皮带4-5和外侧的垂直钢板4-4形成,所述第一间隙4-7略大于螺丝的螺杆直径,并且小于螺丝的螺帽直径,因此螺丝的螺杆掉入所述第一间隙后,螺丝整体不会从间隙中掉落。所述输送皮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向左运动。如图2-3所示,掉落在螺丝输送轨道右侧部分的螺丝处于两种状态,即掉入第一间隙4-7的第一状态螺丝4-1和未掉入第一间隙4-7的第二状态螺丝4-2,所述输送皮带4-5的内侧具有毛刷4-9,所述毛刷4-9将未掉入第一间隙4-7的第二状态螺丝4-2向外侧即垂直钢板4-4的方向推送,促使第二状态螺丝4-2掉入第一间隙4-7成为第一状态螺丝4-1。同时,输送皮带4-5带动第一状态螺丝4-1和第二状态螺丝4-2向左移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输送皮带4-5对第一状态螺丝4-1的输送并不是让输送皮带的表面与第一状态螺丝4-1接触、两者处于相对静止地输送,而是输送皮带的侧面与第一状态螺丝4-1的螺帽侧面接触,输送皮带的向左运动与第一状态螺丝4-1的螺帽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状态螺丝4-1的旋转并向左移动,这种旋转还有利于并没有完全掉入第一间隙4-7的第一状态螺丝4-1完全落入第一间隙4-7之中。部分第二状态螺丝4-2在输送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掉入第一间隙4-7中而掉落在垂直钢板4-4的外侧下方的收集容器中。如图3,螺丝输送轨道的左侧部分具有第二间隙4-8,所述右侧部分的第二间隙4-8是由内侧的刚性输送轨道4-6和外侧的垂直钢板4-4形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丝机的螺丝输送机构,所述螺丝输送机构包括螺丝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是由输送皮带和垂直钢板形成,所述第一间隙略大于螺丝的螺杆直径,并且小于螺丝的螺帽直径,所述输送皮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从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运动,掉落在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的螺丝处于两种状态,即掉入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状态螺丝和未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螺丝,输送皮带同时带动第一状态螺丝和第二状态螺丝向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二侧移动,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的下方还设置有收集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丝机的螺丝输送机构,所述螺丝输送机构包括螺丝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是由输送皮带和垂直钢板形成,所述第一间隙略大于螺丝的螺杆直径,并且小于螺丝的螺帽直径,所述输送皮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从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运动,掉落在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的螺丝处于两种状态,即掉入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状态螺丝和未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螺丝,输送皮带同时带动第一状态螺丝和第二状态螺丝向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二侧移动,所述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一侧的下方还设置有收集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侧面与第一状态螺丝的螺帽侧面接触,输送皮带的侧面与第一状态螺丝的螺帽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状态螺丝的旋转并向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二侧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皮带的内侧具有毛刷,所述毛刷将未掉入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螺丝掉入第一间隙成为第一状态螺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螺丝输送轨道的第二侧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文余勇孙景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