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摊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50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摊晾架,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分别通过其两端的输送辊传动,所述循环输送网带的长度不同,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的长度略加增长,且其上方的循环输送带网带两端均位于相邻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的内侧,位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底端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宽度略宽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宽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的两侧分别架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空间叠加式结构设计合理,可更好的利用空间对茶叶进行摊晾,满足了大量铺放料方便、快捷,人工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满足了大批量智能化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摊晾架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茶叶摊晾架。
技术介绍
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量的鲜叶被采集过来之后,首先要对其进行筛分,然后再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可知: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的竹编簸箕篮进行凉晒,由于竹编簸箕篮的结构和尺寸限制,而且大量的茶叶需要很多个竹编簸箕篮的配合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其独立的单层结构占用空间大,因此人们将其通过支架进行架设呈叠加式的空间结构,从而满足了节省空间的需要,但其在架设前大都是先将茶叶在竹编簸箕篮铺放好进行架设,人工铺放、人工架设,其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不能满足批量加工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茶叶摊晾架,空间叠加式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大量铺放料方便、快捷,人工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满足了大批量智能化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茶叶摊晾架,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分别通过其两端的输送辊传动,所述循环输送网带的长度不同,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的长度略加增长,且其上方的循环输送带网带两端均位于相邻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的内侧,位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底端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宽度略宽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宽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的两侧分别架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板。所述的输送辊包括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的一端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辊所在端的支架上架设有用于驱动对应主动辊运行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的上、下相邻的循环输送网带的出料端方向相反。所述循环输送网带中最上方循环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两侧分别架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一,其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两侧分别架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二,所述进料导板二上方延伸至其上方循环输送带出料端两侧,且所述两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一和进料导板二均呈倒八字形结构。所述的接料槽由多个小的接料槽依次紧贴组合而成。所述挡板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的横梁上,且挡板的底端部分别安装有与循环输送网带上表面接触的配合的橡胶条。其原理是:通过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的结构设计,可更好的利用空间对茶叶进行摊晾,茶叶在摊晾时直接铺放在循环输送网带上即可,而且其铺放不用人工进行铺放,每层均采用循环输送网带的结构,且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的长度逐渐变长,从而满足了从上一层循环输送网带输出端进来的料可进入到下一层循环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依次类推,在其铺放时,只需要循环输送网带即可,茶叶从上方依次向下输送,输送至最低端的循环输送网带时,待最下方循环输送网铺料完成后,只需要人工操作相应的控制按钮,循环输送网带停止转动即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每层循环输送网带均铺放好茶叶即可完成摊放的过程,直接在循环输送网带上晾放即可,通过接料槽,可用于接收茶叶铺放输送过程中的一些碎渣,方便收集清理。整个过程中,空间叠加式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大量铺放料方便、快捷,人工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满足了大批量智能化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空间叠加式结构设计合理,可更好的利用空间对茶叶进行摊晾,满足了大量铺放料方便、快捷,人工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满足了大批量智能化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茶叶摊晾架,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架设有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2、3、4、5,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分别通过其两端的输送辊传动,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不同,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略加增长,且其上方的循环输送带网带两端均位于相邻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的内侧,位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底端设置有接料槽6,所述接料槽6的宽度略宽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宽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两侧分别架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板7。所述的输送辊包括有主动辊8和从动辊9,所述主动辊的一端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辊8所在端的支架上架设有用于驱动对应主动辊运行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其每层循环输送网带独立运行,方便操作控制,灵活性强。所述的上、下相邻的循环输送网带的出料端方向相反,其结构的设计可实现上方的出料是下方的进料,实现往复循环输送供料和出料。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中最上方循环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两侧分别架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一11,其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两侧分别架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二12,所述进料导板二12上方延伸至其上方循环输送带出料端两侧,且所述两对称设置的进料导板一11和进料导板二12均呈倒八字形结构。所述的接料槽6由多个小的接料槽依次紧贴组合而成。通过进料导板一和进料导板二的结构,可对进出料的过程进行导向,避免其散落至外侧,从而影响正常的铺放效果。所述挡板7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的横梁上,且挡板7的底端部分别安装有与循环输送网带上表面接触的配合的橡胶条13。通过挡板对循环输送网带上的茶叶进行限位,避免其从两侧散落,通过橡胶条的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使挡板在不影响循环输送网带,输送的同时,可避免茶叶在随着循环输送网带的输送而散落。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摊晾架,包括有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架设有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2、3、4、5),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分别通过其两端的输送辊传动,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不同,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略加增长,且其上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均位于相邻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的内侧,位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底端设置有接料槽(6),所述接料槽(6)的宽度略宽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宽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两侧分别架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摊晾架,包括有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架设有多层上下间隔设置的循环输送网带(2、3、4、5),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分别通过其两端的输送辊传动,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不同,从上至下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长度略加增长,且其上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均位于相邻下方的循环输送网带两端的内侧,位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底端设置有接料槽(6),所述接料槽(6)的宽度略宽于最下方循环输送网带的宽度,所述循环输送网带(2、3、4、5)的两侧分别架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摊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辊包括有主动辊(8)和从动辊(9),所述主动辊的一端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辊(8)所在端的支架上架设有用于驱动对应主动辊运行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赵百林田贻民江丽丽徐骏赵骕辉
申请(专利权)人:旌德华川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