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8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带有腔室的外壳以及固设于外壳腔室中的紫外光源;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涂覆有与紫外光源作用的光反应涂层;所述外壳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壳腔室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该车载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它不仅对细菌、病毒以及霉菌具有最佳的灭活效能,而且可以离子化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产生高浓度的空气净化因子,加速氧化反应速率,搭配光反应涂层,可缩短反应所需时间,达到快速净化车内空气的效果,另外,该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独特的设计,避免在外壳上直接开设用于排气的孔洞,使整个净化器协调美观,而且不容易漏光,以防车内人员与紫外光源产生过多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车内污染问题也逐渐被广泛关注。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推移,汽车空调出风口内会积累大量的有害物质,使车内空气中弥散着PM2.5、细菌、病菌等,严重威胁司机或乘车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一些车内会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然而传统的车内空气净化设备体积过于庞大,在狭小的车内空间中使用甚是不便,而且其外观也不够美观,另外,传统的车内空气净化设备,其消毒、杀菌功能差,清洁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洁净化效果优越的车载空气净化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带有腔室的外壳以及固设于外壳腔室中的紫外光源;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涂覆有与紫外光源作用的光反应涂层;所述外壳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壳腔室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成本低。2.该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紫外光源能够放射出波长范围小于200nm的紫外光以及波长范围为200-380nm的紫外光,使得该车载空气净化器不仅对细菌、病毒以及霉菌具有最佳的灭活效能,而且可以离子化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产生相当高浓度的H2O2、O3、H3O+、OH-、O2-等空气净化因子,这类净化因子在高水气环境下,可促进氢氧自由基(OH·)的生成,并加速氧化反应速率,搭配光反应涂层,可加速环境空气净化速率,缩短反应所需时间,达到快速净化车内空气的效果。3.该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独特的设计,避免在外壳上直接开设若干用于排气的孔洞,不仅使整个车载空气净化器协调美观,而且更不会漏光,以防车内人员与外壳内的紫外光源产生过多的接触。4.该车载空气净化器具有独特的固定件,能够将净化器稳定的夹设于车内出风口的格栅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柔性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带有柔性保护套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外壳、11下壳体、111进气孔、112电路板、113导线、114电源线插座、12上壳体、121排气孔、122上盖、123连接筋A、124子盖、125连接筋B、13电源线插孔、2紫外光源、3固定夹、31固定片、311螺孔、32弹性夹片、33柔性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示意图。所述车载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带有腔室的外壳1以及固设于外壳1腔室中的紫外光源2;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涂覆有与紫外光源2作用的光反应涂层;所述外壳1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壳1腔室连通的进气孔111,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121。如图1、2、3所示:所述外壳1分为下壳体11以及位于下壳体11上方与下壳体11拆合连接的上壳体12(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可通卡接方式连接),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闭合后形成带腔室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外壳1,所述紫外光源2固设于下壳体11上,所述进气孔111设于下壳体11的底壁上,所述排气孔121设于上壳体12上。所述车载空气净化器设于车内的出风口处,车内出风口输出的空气经进气孔111进入壳体12内,空气净化后从排气孔121排出。所述外壳1由非透光材质制成,如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制成。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腔室中还设有电源线插座114以及电路板112,所述电路板112与紫外光源2通过导线113连接,电路板112与电源线插座114通过导线113连接;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电源线插座114相通的的电源线插孔13。电源线的一端经电源线插孔13进入并插入电源线插座114中,电源线的另一端与车内电源接口连接控制紫外光源2通断电。因电路板112控制光源通断电为常规技术,因此本技术对电路板112的具体结构不作赘述。所述光反应涂层可涂覆于整个外壳1的内壁面,所以本技术的附图未对光反应涂层进行具体标注。所述光反应涂层的厚度为0.3-1.5mm。优选,所述光反应涂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紫外光源2放射出的紫外线包括波长范围小于200nm的第一波长。所述紫外光源2放射出的紫外线还包括波长范围为200-380nm的第二波长。所述光反应涂层是一种光催化剂涂层,制备光反应涂层的原料包括粒径为5-60nm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铜,所述光反应涂层在紫外光源2的作用下与空气中或水中的氧发生作用。所述紫外光源2可以为紫外线灯管。紫外光源2发出的波长范围为200-380nm的紫外光,对细菌、病毒以及霉菌具有良好的灭活效能。波长范围小于200nm的紫外光,可以离子化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产生相当高浓度的H2O2、O3、H3O+、OH-、O2-等空气净化因子;此类净化因子在高水气环境下,可促进氢氧自由基(OH·)的生成,并加速氧化反应速率,搭配含TiO2的光反应涂层,可加速环境净化速率,缩短反应所需时间。所述排气孔121位于外壳1的顶部(如图1、3所示,所述排气孔121位于上壳体12上);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与外壳1腔室相通的通孔A,所述通孔A内设有与通孔A相匹配的上盖122,所述上盖122与通孔A的边沿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筋A123连接,所述连接筋A123与连接筋A123之间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筋A123与连接筋A123之间形成所述排气孔121。所述上盖122上设有与外壳1腔室相通的通孔B,所述通孔B中设有与通孔B相匹配的子盖124,所述子盖124的边沿与通孔B的边沿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筋B125连接,所述连接筋B125与连接筋B125之间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筋B125与连接筋B125之间形成所述排气孔121。如图1、3所示:所述外壳1为三角形,所述上盖122以及子盖124亦为三角形,所述连接筋A123分设于上盖122的三个角上,所述排气孔121隐藏于连接筋A123与连接筋A123之间,排气孔121呈与上盖122边沿重合的条状,这样的设计避免在外壳1上直接开设若干个用于排气的孔洞而影响整个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美观性;另外,所述连接筋B125分别位于子盖124的三个角上,另有部分排气孔121隐藏于连接筋B125与连接筋B125之间,该部分排气孔121呈与子盖124边沿重合的条状,这样的设计同样使整个车载空气净化器更加美观协调。本技术上述的排气孔121结构,一方面使整个车载空气净化器更加美观协调,另一方面,这样的排气孔121相对于在外壳1上直接开设若干个用于出气的孔洞而言更不会漏光,避免车内人员与外壳1内的紫外光源2产生过多的接触,仅从上壳体12的侧面才能看到外壳内1少量的光源(如图3所示)。当然,所述的外壳1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腔室的外壳(1)以及固设于外壳(1)腔室中的紫外光源(2);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涂覆有与紫外光源(2)作用的光反应涂层;所述外壳(1)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壳(1)腔室连通的进气孔(111),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腔室的外壳(1)以及固设于外壳(1)腔室中的紫外光源(2);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涂覆有与紫外光源(2)作用的光反应涂层;所述外壳(1)底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壳(1)腔室连通的进气孔(111),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21)位于外壳(1)的顶部;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与外壳(1)腔室相通的通孔A,所述通孔A内设有与通孔A相匹配的上盖(122),所述上盖(122)与通孔A的边沿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筋A(123)连接,所述连接筋A(123)与连接筋A(123)之间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筋A(123)与连接筋A(123)之间形成所述排气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2)上设有与外壳(1)腔室相通的通孔B,所述通孔B中设有与通孔B相匹配的子盖(124),所述子盖(124)的边沿与通孔B的边沿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筋B(125)连接,所述连接筋B(125)与连接筋B(125)之间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筋B(125)与连接筋B(125)之间形成所述排气孔(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煜明
申请(专利权)人:九中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