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异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28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除异味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上的透气盖,所述透气盖包括盖主体和在盖主体上上下活动的盖板,所述盖主体上开设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盖主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盖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盖板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缝隙时,所述缝隙与透气孔构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所述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时,所述气流通道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异味装置通过按压盖板的中间位置,促使盖板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或者促使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封闭气流通道,从而实现该除异味装置的内外空气的流通或关闭,实现内部香膏的随开随关,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异味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除异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上升。但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日益剧增的汽车数量,直接导致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使很多工厂不断壮大规模与提高生产速度,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气体也不断增加。汽车作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已成为人们移动的家园。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狭小的车内空间,没有绿色植物进行净化;车上大量的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高温下的车内空气质量与异味令人担忧。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消除车内空气异味,人们一般会在车内摆放装有香薰精油的香薰装置,也称除异味装置,香薰装置中装填的挥发性芳香颗粒或溶剂,不仅可以净化车内空气,还可以让车内的空气带有芳香、使人心旷神怡。但现有的除异味装置,一般由壳体和盖体组成,在使用时,需用手将除异味装置的盖体旋拧打开后,才能将香薰气味散发出来,使用完后又要将盖体盖合旋拧,操作繁琐,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异味装置,通过按压盖板的中间位置,促使盖板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或者促使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封闭气流通道,从而实现该除异味装置的内外空气的流通或关闭,实现内部香膏的随开随关,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除异味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上的透气盖,所述透气盖包括盖主体和在盖主体上上下活动的盖板,所述盖主体上开设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盖主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盖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盖板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缝隙时,所述缝隙与透气孔构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所述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时,所述气流通道封闭。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和旋转筒,所述升降筒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成型有分度齿,且所述升降筒的外壁上固定有凸柱;所述旋转筒的一端被套设在升降筒内,另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齿,所述分度齿与楔形齿相抵;所述盖主体上固定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固定有上下相通的旋齿筒,所述旋转筒与安装盒的盒底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旋齿筒内壁上开设有导轨槽和楔形槽,所述导轨槽和楔形槽间隔设置,所述凸柱滑动设置在导轨槽内。进一步,所述导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直导轨和斜导轨,所述凸柱滑动设置在直导轨内。进一步,所述凸柱的末端固定有圆弧柱,所述安装盒内于圆弧柱对应的地方固定有与圆弧柱相配合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与直导轨相通,所述圆弧柱滑动设置在弧形管内。进一步,所述弧形管内安装有第二弹簧。进一步,所述升降筒的上端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上穿设有螺钉,所述盖板对应隔板的位置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对应螺钉的位置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螺钉的尾端螺接在螺纹盲孔内。进一步,所述安装盒的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盒上构成安装盒的盒底。进一步,所述盖主体的一端插入筒体内为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筒体的上端内壁上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卡设在凹槽内。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外底面粘贴有胶垫。进一步,所述筒体内放置有容纳杯。本技术的除异味装置,通过按压盖板的中间位置,促使盖板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或者促使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封闭气流通道,从而实现该除异味装置的内外空气的流通或关闭,实现内部香膏的随开随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除异味装置,内可放置用于散发香气的香膏,也可以放置用于吸附甲醛、净化空气的碳膏,且只需要将盖主体从筒体上拨开,便可以更换或者向内放置香膏或碳膏或者其他净化空气使用的固态物质,可多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除异味装置的拆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除异味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盖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升降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除异味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筒体1、盖主体21、插入端211、盖板22、透气孔3、升降筒41、旋转筒42、分度齿5、凸柱6、楔形齿7、安装盒8、导轨槽91、直导轨911、斜导轨912、楔形槽92、旋齿筒10、胶垫11、容纳杯12、隔板13、连接柱14、底板15、螺钉连接柱16、第一弹簧17、圆弧柱18、弧形管19、第二弹簧20、凹槽231、凸条2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于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除异味装置,包括筒体1和安装在筒体1上的透气盖。筒体1的外底面粘贴有胶垫11,胶垫11的设置可以将该除异味装置固定在使用位置,避免跌落摔坏。筒体1内放置有容纳杯12,容纳杯12用于放置净化空气用的香膏或者碳膏。透气盖包括盖主体21和在盖主体21上上下活动的盖板22,盖主体21上开设有与筒体1内部连通的透气孔3,透气孔3开设有多个且透气孔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条形等中的任一种,只要能够与筒体1内部相通即可。盖主体21上安装有升降机构,盖板22与升降机构连接,盖板22上升至与盖主体21完全脱离形成缝隙时,缝隙与透气孔3连通构成开放的气流通道,盖板22下降至与盖主体21完全贴合时,气流通道封闭。具体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41和旋转筒42,升降筒41的一端与盖板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优选升降筒41与盖板22的连接方式如下:升降筒41的上端安装有隔板13,隔板13上穿设有螺钉,盖板22对应隔板13的位置固定有连接柱14,一般连接柱14设置在盖板22的中间位置,连接柱14嵌入升降筒41的上端,且连接柱14的底面与隔板13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柱14对应螺钉的位置开设有螺纹盲孔,螺钉的尾端螺接在螺纹盲孔内,由此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将升降筒41与盖板22固定连接在一起。升降筒4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分度齿5,且升降筒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上的透气盖,所述透气盖包括盖主体和在盖主体上上下活动的盖板,所述盖主体上开设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盖主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盖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盖板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缝隙时,所述缝隙与透气孔构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所述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时,所述气流通道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上的透气盖,所述透气盖包括盖主体和在盖主体上上下活动的盖板,所述盖主体上开设有与筒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盖主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盖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盖板上升至与盖主体完全脱离形成缝隙时,所述缝隙与透气孔构成开放的气流通道,所述盖板下降至与盖主体完全贴合时,所述气流通道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和旋转筒,所述升降筒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成型有分度齿,且所述升降筒的外壁上固定有凸柱;所述旋转筒的一端被套设在升降筒内,另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齿,所述分度齿与楔形齿相抵;所述盖主体上固定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固定有上下相通的旋齿筒,所述旋转筒与安装盒的盒底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旋齿筒内壁上开设有导轨槽和楔形槽,所述导轨槽和楔形槽间隔设置,所述凸柱滑动设置在导轨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直导轨和斜导轨,所述凸柱滑动设置在直导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的末端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能林剑恺庞敏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丰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