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182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得到其中在膜形成过程中残余应变的发生和延迟的出现得到抑制的具有高光学性能的膜。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膜(12):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以片材形式通过模头挤出(24),并且将片材夹在一对辊(26),(28)之间,所述的一对辊(26),(28)被配置成:至少一个辊是由金属制成的弹性辊(26),以将所述片材冷却和固化成膜,构成弹性辊(26)外壳的金属管(44)的厚度Z在0.05mm<Z<7.0mm的范围内,其中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A,B,将所述的片材形成为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层压片材,并且在所述层压片材中,形成内层的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形成外层的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3至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且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性树 脂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热塑性树脂膜具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质
技术介绍
常规上,已经尝试了通过拉伸酰化纤维素膜以出现面内延迟(Re)和在 厚度方向上的延迟(Rth)并且将该膜用作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延迟膜而扩大 大视角。用于拉伸这样的酰化纤维素膜的方法包括在纵向(纵向)方向上拉伸 膜的方法(纵向拉伸),横向(在宽度方向上)拉伸膜的方法(横向拉伸),和同 时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方法(同时拉伸)。在这些中,通常采用纵向 拉伸,原因在于设备的紧凑性。在纵向拉伸中,通常将膜在至少两对夹辊上加热至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并且在纵向方向上拉伸,其中将在出口侧的夹辊的输送速度设置成比在入口侧的夹辊的输送速率快。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11240描述了一种纵向拉伸纤维素酯的方 法。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11240中,通过在与膜的流延方向相反的 方向上进行纵向拉伸,改善慢轴的角度不规则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2003-315551描述了用设置在拉伸区的夹辊以长/宽比(L/W)为0.3至2的小 跨距拉伸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315551中,可以改善在厚度方 向上的取向(Rth)。此处所述的术语"长/宽比"是通过将用于拉伸的夹辊 之间的距离(L)除以将要被拉伸的酰化纤维素膜的宽度(W)而得到值。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通过熔膜形成步骤制备拉伸前(未拉伸)的酰化纤维素膜时, 存在的问题在于酰化纤维素树脂由于它们的高熔体粘度而不容易变平。结果,通过熔膜形成步骤形成的酰化纤维素膜倾向于出现条纹缺陷,并且遇 到厚度精确度差的问题。因此,如果拉伸通过熔膜形成步骤形成的酰化纤维素膜,延迟Re和Rth分布出现,从而存在不能实现高的光学性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将精力集中在作为消除这些问题的的技术的抛 光辊上。抛光辊处理将从模头挤出的树脂在用一对辊夹持的同时冷却,从 而可以抑制条纹缺陷的出现以及可以改善厚度精确度。但是,在抛光处理中,在膜中出现残余应变,这导致在膜形成过程中 容易出现延迟的问题。此外,如果拉伸由抛光处理形成的膜,则出现大的 拉伸不均匀性(拉伸分布),所述的拉伸不均匀性(拉伸分布)成为延迟分布, 从而造成不能得到高性能光学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上述情形产生的,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其通过抑制由于抛光处理导致的残余应变 的出现而可以抑制条纹,改善厚度精确度并且抑制在膜形成过程中延迟的 出现,从而可以获得高性能光学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将熔融热塑性树脂以片材形式通过模头 挤出形成膜;并且通过将该片材夹在一对辊之间而将该片材冷却和固化成 膜,所述的一对辊被配置成至少一个辊是由金属制成的弹性辊,构成弹性辊外壳的金属管的厚度Z在0.05 mm<Z<7.0 mm的范围内,其中通过使 用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将所述的片材形成为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层压 片材,并且在所述层压片材中,形成内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C)比形成外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C)低3至50°C。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抛光辊处理,所以可以防止条纹缺陷 的出现,并且可以改善厚度精确度,原因在于树脂是通过用一对辊夹持的同时冷却而固化的,所述的一对辊被配置成至少一个辊是由金属制成 的弹性辊。在由所述的一对辊夹持热塑性树脂时,由于所述的辊被配置成:形成弹性辊外壳的金属管的厚度Z满足式0.05 mm<Z<7.0 mm,所以弹性 辊弹性地变形,并且它具有经由片材形式的树脂与冷却辊接触的面,使得 由弹性辊的回弹力而将树脂均匀地压制成平面形状,所述的回弹力导致弹性变形的形状回复到原始形状。如果以这种方式将树脂冷却,同时均匀地 压制成平面形状,形成的膜在其内部没有残余应变,从而在形成膜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延迟的出现。此处,如果形成弹性辊外壳的金属管厚度z不大 于0.05mm,则上述回弹力小,从而不能实现消除残余应变的效果,并且 辊的强度弱。此外,如果金属管厚度Z不小于7.0mm,则不能得到弹性, 从而不能实现消除残余应变的效果。尽管如果外管厚度满足式0.05 mm<Z<7.0mm,则没有问题,但是更优选为1.5 mm<Z<5.0 mm。因而,通过以下方法将通过模头挤出的片材形式的熔融树脂固化,可 以在形成膜时抑制延迟的出现将所述片材形式的熔融树脂在用一对辊夹 持的同时冷却,所述的一对辊被配置成至少一个辊是弹性辊。但是,在 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以抑制延迟的出现。具体地,通过用一对 辊夹持片材形式的熔融树脂,被夹持的片材部分迅速冷却并且固化,从而 失去其缓冲性能。结果,即使所述的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是弹性辊,由迅 速冷却而固化的片材部分也承受大的表面压力,这是残余应变的原因。鉴于此,作为对抗由这种表面压力引起的残余应变的措施,本专利技术的 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如下方法可以急剧地抑制膜中残余应变的发生通过使用 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层压片材,从而具有两层以上的层,并且使得 在所述的层压片材中,形成内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C)比形成外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C)低3至50°C。换言之,在将熔融树脂通过用一对辊冷却而固化时,尽管作为通过与 所述的一对辊的表面接触被迅速冷却而固化的结果,外层失去其缓冲性能,但是内层树脂的Tg低,使得该树脂没有固化,从而可以保持其缓冲 性能。由于来自所述的一对辊的线性压力由内层吸收,所以此方法有效地 抑制膜中的残余应变,从而可以显著地抑制延迟的出现。如果层压片材由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三层结构,则与所述的 一对辊接触的两层为外层,并且其它的层成为内层。此外,如果层压片材 由两种热塑性树脂形成为双层结构,则与弹性辊接触的层成为外层。如果 所述的一对辊中的两个都是弹性辊,由与任一个弹性辊接触的层可以是外 层。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一对辊同时满足下列式(1)和(2):在将形成外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C)减去弹性辊的温度(。C)表示为"X"(。C),并且线速度表示为"Y"(m/min)时, 0.0043X2+0.12X+1.1 <Y<0.019X2+0.73X+24(1)并且在将所述的一对辊经由所述的层压片材而彼此接触的长度表示为 "Q"(cm),并且由所述的一对辊夹持所述层压片材的线压力表示为 "P"(kg/cm)日寸,3 kg/cm2<P/Q<50 kg/cm2 (2)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膜中的残余应变和膜对弹性辊的粘附可以通过满足式0.0043X2+0.12X+U<Y<0.019X2+0.73X+24而消除,其中"X"(。C) 表示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C)减去弹性辊的温度(。C),并且 "Y"(m/min)表示线速度。具体地,如果改变弹性辊的温度和线速度,由膜 的许多方面进行的观察结果获悉,如果Y不大于0.0043XV0.12X+1.1,压 制时间太长,从而膜中容易出现残余应变,而如果线速度Y不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熔融热塑性树脂以片材形式通过模头挤出形成膜;并且通过将该片材夹在一对辊之间而将该片材冷却和固化成膜,所述的一对辊被配置成:至少一个辊是由金属制成的弹性辊,构成弹性辊外壳的金属管的厚度Z在0.05mm<Z<7.0mm的范围内,其中 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将所述的片材形成为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层压片材,并且在所述层压片材中,形成内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形成外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3至5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昭秀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