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72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筒和设置在研磨筒内的碾辊,研磨筒上顶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下端伸入研磨筒底面内,碾辊由固定部和转动部组成,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固定部,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穿过固定部与转动部固定连接,转动部的外侧面开设波浪花纹,研磨筒的底座活动连接在研磨筒的侧壁上,研磨筒的顶面开设进药口,进药口内设置由第三电机驱动的螺旋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方便,能快速将固体药物进行充分研磨,碾辊在绕轴公转的同时能自转,研磨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研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药物制剂中,固体药物沾到药剂中的70%左右,固体药物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成本比较低,方便服用及携带。在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服用固体药物。对于一些儿童及特殊病人而言,服用固体片剂十分困难,需要研磨成粉同其他食物一同服下。现在研磨固体药剂时多使用研钵人工研磨,这种研磨方式费时费力,研磨不彻底,单次研磨量较小,占用了药剂师的宝贵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使用方便,研磨效果好,使药品经过初步破碎后进行研磨,电动控制安全快捷,便于清理,可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研磨筒和圆柱状碾辊,所述研磨筒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伸入研磨筒的底面内,所述研磨筒的底面与研磨筒的侧壁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碾辊由固定部和转动部构成,所述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为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筒的顶面上开设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连接进料斗,所述进料口内设置由第三电机驱动的螺旋刀片,所述研磨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分别控制三个电机的按钮。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研磨筒的底面开设有容置所述密封腔的容置槽。优选地,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配合转动安装所述固定部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安装槽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内圈与所述固定部外侧面固定连接,保证固定部能随第一转轴的旋转而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碾辊的绕第一转轴转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第二转轴的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碾辊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电机启动时第二转轴能带动转动部旋转,达到公转与自转的效果,所述转动部的外表面周侧开设有波浪花纹。优选地,所述第三电机嵌合固定安装在研磨筒的顶面内,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垂直于进料方向转动安装在进料口内,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上设置螺旋刀片。优选地,所述研磨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研磨情况的透明窗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药物的研磨效果好,电动研磨,安全省力,操作方便,可推广使用。2、本技术先通过螺旋刀片对药物进行初步粉碎,再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碾辊旋转,通过碾辊与研磨筒底面的相互挤压完成对固体药物的研磨,同时碾辊上的转动部可以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旋转,转动部上还设置有波浪花纹辅助增强研磨效果,最终能快速高效地将固体药物研磨成粉末状,操作方便,研磨效果好。3、本技术的研磨筒底面螺纹连接在研磨筒侧壁上,通过拧开研磨筒底面可将研磨后的药物取出并对研磨筒内部进行清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二电机与碾辊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研磨筒和碾辊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进料口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研磨筒;2—碾辊;3—进料斗;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8—螺旋刀片;9—按钮;10—固定部;11—转动部;12—波浪花纹;13—第一轴承;14—第二转轴;15—容置槽;16—密封腔;17—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圆柱状研磨筒1和圆柱状碾辊2,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为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底端伸入研磨筒1的底面内,所述研磨筒1的底面与研磨筒1的侧壁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碾辊2由固定部10和转动部11构成,所述固定部10与转动部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转轴为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穿过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转动部11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料口17,所述进料口17上连接进料斗3,所述进料口17内设置有由第三电机7驱动的螺旋刀片8,所述研磨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分别控制三个电机的按钮。本实施例中,所述碾辊2与研磨筒1的底面之间留有缝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5的底端设置有密封腔16,所述密封腔16与所述第一转轴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3,所述研磨筒1的底面开设有容置所述密封腔16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15和密封腔16之间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11上开设有配合转动安装所述固定部10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安装槽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内圈与所述固定部10外侧面固定连接,保证固定部10能随第一转轴5的旋转而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碾辊2绕第一转轴5转动,所述固定部10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第二转轴14的通孔,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中心线与所述碾辊2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电机6启动时第二转轴14能带动转动部11旋转,同时实现碾辊2的公转和自转,所述转动部11的外表面周侧开设有波浪花纹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机7嵌合固定安装在研磨筒1的顶面内,所述第三电机7的转轴垂直于进料方向转动安装在进料口17内,所述第三电机7的转轴上设置螺旋刀片8。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研磨情况的透明窗口。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进料斗3将固体药物加入研磨筒1,固体药物先在螺旋刀片8的初步破碎下成为较小颗粒状,然后在碾辊2和研磨筒1底面的作用下对固体药物进行碾压研磨,同时可以开启第二电机使转动部11进行自转对药物进行辅助研磨,通过透明窗口观察药物研磨情况,研磨到位后拧下研磨筒1底面取出药物粉末,然后对研磨筒1内壁和碾辊2进行清理以备下次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研磨筒(1)和圆柱状碾辊(2),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为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底端伸入研磨筒(1)的底面内,所述研磨筒(1)的底面与研磨筒(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碾辊(2)由固定部(10)和转动部(11)构成,所述固定部(10)与转动部(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转轴为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穿过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转动部(11)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上开设进料口(17),所述进料口(17)上连接进料斗(3),所述进料口(17)内设置由第三电机(7)驱动的螺旋刀片(8),所述研磨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控制三个电机的按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研磨筒(1)和圆柱状碾辊(2),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为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底端伸入研磨筒(1)的底面内,所述研磨筒(1)的底面与研磨筒(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碾辊(2)由固定部(10)和转动部(11)构成,所述固定部(10)与转动部(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转轴为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穿过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转动部(11)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筒(1)的顶面上开设进料口(17),所述进料口(17)上连接进料斗(3),所述进料口(17)内设置由第三电机(7)驱动的螺旋刀片(8),所述研磨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控制三个电机的按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药物用研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东何晓菊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