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包括右端设有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右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塞堵;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安装有右端穿出塞堵的塞杆;所述套筒内在活塞和套筒的左端之间形成无杆腔、在活塞和塞堵之间形成有杆腔;所述套筒的左端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无杆腔内的药液向外界流出的第一单向阀组件;所述塞堵设有与有杆腔连通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外界流入有杆腔内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有杆腔向无杆腔流入的第三单向阀组件;该新型口腔科上药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填装药液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口腔疾病常会导致口腔内部出现溃疡出血的情况,口腔出血不仅模糊了口腔的内部情况,不利于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妥善用药,很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在治疗口腔疾病时,一般借助棉棒或喷壶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用药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比较粗狂,特别是使用喷壶上药时,不能够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地用药,既影响了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浪费,增加成本,现有技术中虽有用注射方式上药,但是向注射器装药时,为了不污染药液(用注射器的注射头直接吸取药液会造成药液污染),需要将推注的活塞拉出进行装药,因此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填装药液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包括右端设有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右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塞堵;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安装有右端穿出塞堵的塞杆;所述套筒内在活塞和套筒的左端之间形成无杆腔、在活塞和塞堵之间形成有杆腔;所述套筒的左端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无杆腔内的药液向外界流出的第一单向阀组件;所述塞堵设有与有杆腔连通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外界流入有杆腔内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有杆腔向无杆腔流入的第三单向阀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上药器在使用时,首先在出液接头上安装用于给口腔上药的出药管,进液接头上安装进药管,且进药管与装有药液的药瓶连接;然后通过塞杆带动活塞在套筒内左右移动,在活塞向左移动时,无杆腔内的药液被挤压并经出液接头内第一单向阀组件组件流入出药管内,与此同时有杆腔内形成真空,药瓶内的药液经过进药管,以及进液接头内的第三单向阀组件流入有杆腔内,无杆腔内的药液注射完毕,通过塞杆拉动活塞向右移动,无杆腔内形成真空,有杆腔内的药液被挤压并经活塞内的第三单向阀组件流入无杆腔内,从而完成无杆腔内药液的填装;该上药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填装药液简单,大大方便了医生的使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塞杆在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柄杆,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手柄杆,所述第一手柄杆和第二手柄杆相互平行;该设置便于上药器的把持和使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的外圆周侧面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橡胶圈与套筒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液接头与套筒一体成型,所述进液接头与塞堵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螺堵、第一钢球、第一弹簧,所述出液接头内设有第一螺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一螺孔和无杆腔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一中空螺堵安装在第一螺孔内,所述第一钢球设置在第一螺孔内且位于第一中空螺堵和第一阀口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螺孔内且位于第一中空螺堵和第一钢球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用于迫使第一钢球压紧在第一阀口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二中空螺堵、第二钢球、第二弹簧,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第二螺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二螺孔和有杆腔的第二阀口,所述第二中空螺堵安装在第二螺孔内,所述第二钢球设置在第二螺孔内且位于第二中空螺堵和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螺孔内且位于第二阀口和第二钢球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用于迫使第二钢球压紧在第二中空螺堵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三中空螺堵、第三钢球、第三弹簧,所述活塞内设有第三螺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三螺孔和无杆腔的第三阀口,所述第三中空螺堵安装在第三螺孔内,所述第三钢球设置在第三螺孔内且位于第三中空螺堵和第三阀口之间,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三螺孔内且位于第三中空螺堵和第三钢球之间,所述第三弹簧用于迫使第三钢球压紧在第三阀口上。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上药器在使用时,首先在出液接头上安装用于给口腔上药的出药管,进液接头上安装进药管,且进药管与装有药液的药瓶连接;然后通过塞杆带动活塞在套筒内左右移动,在活塞向左移动时,无杆腔内的药液被挤压并经出液接头内第一单向阀组件组件流入出药管内,与此同时有杆腔内形成真空,药瓶内的药液经过进药管,以及进液接头内的第三单向阀组件流入有杆腔内,无杆腔内的药液注射完毕,通过塞杆拉动活塞向右移动,无杆腔内形成真空,有杆腔内的药液被挤压并经活塞内的第三单向阀组件流入无杆腔内,从而完成无杆腔内药液的填装;该上药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填装药液简单,大大方便了医生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活塞处于套筒中间位置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活塞处于套筒左端位置时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图;图4为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图;图5为图1中F处的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包括右端设有开口的套筒1,所述套筒1的右端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有塞堵2;所述套筒1内设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外圆周侧面通过胶水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4,所述密封橡胶圈4与套筒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塞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有右端穿出塞堵2的塞杆5;所述套筒1内在活塞3和套筒1的左端之间形成无杆腔101、在活塞3和塞堵2之间形成有杆腔102;所述套筒1的左端设有与无杆腔101连通的出液接头6,所述出液接头6与套筒1一体成型,所述出液接头6内设有用于控制无杆腔101内的药液向外界流出的第一单向阀组件;所述塞堵2设有与有杆腔102连通的进液接头7,所述进液接头7与塞堵2一体成型,所述进液接头7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外界流入有杆腔102内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3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有杆腔102向无杆腔101流入的第三单向阀组件。所述塞杆5在远离活塞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柄杆8,所述套筒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手柄杆9,所述第一手柄杆8和第二手柄杆9相互平行;这里设置第一手柄杆8和第二手柄杆9能够便于上药器的把持和使用。所述第一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螺堵61、第一钢球62、第一弹簧63,所述出液接头6内设有第一螺孔64,以及用于连通第一螺孔64和无杆腔101的第一阀口65,所述第一中空螺堵61安装在第一螺孔64内,所述第一钢球62设置在第一螺孔64内且位于第一中空螺堵61和第一阀口65之间,所述第一弹簧63设置在第一螺孔64内且位于第一中空螺堵61和第一钢球6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63用于迫使第一钢球62压紧在第一阀口65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二中空螺堵71、第二钢球72、第二弹簧73,所述进液接头7内设有第二螺孔74,以及用于连通第二螺孔74和有杆腔102的第二阀口75,所述第二中空螺堵71安装在第二螺孔74内,所述第二钢球72设置在第二螺孔74内且位于第二中空螺堵71和第二阀口75之间,所述第二弹簧73设置在第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包括右端设有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右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塞堵;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安装有右端穿出塞堵的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在活塞和套筒的左端之间形成无杆腔、在活塞和塞堵之间形成有杆腔;所述套筒的左端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无杆腔内的药液向外界流出的第一单向阀组件;所述塞堵设有与有杆腔连通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外界流入有杆腔内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有杆腔向无杆腔流入的第三单向阀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包括右端设有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右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塞堵;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安装有右端穿出塞堵的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在活塞和套筒的左端之间形成无杆腔、在活塞和塞堵之间形成有杆腔;所述套筒的左端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无杆腔内的药液向外界流出的第一单向阀组件;所述塞堵设有与有杆腔连通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外界流入有杆腔内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内设有用于控制药液从有杆腔向无杆腔流入的第三单向阀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杆在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柄杆,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手柄杆,所述第一手柄杆和第二手柄杆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圆周侧面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橡胶圈与套筒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接头与套筒一体成型,所述进液接头与塞堵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腔科上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源,杨成雪,肖琳琳,白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