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疫装置;其一种避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盖体,壳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给药腔体以及控制腔体;所述给药腔体内设有药包,所述药包外套设有隔离袋,所述隔离袋的开口处设有封口器,且所隔离袋上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远离所述隔离袋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并与设于所述控制腔体内的抽真空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避疫装置,该避疫装置通过在药包外套设隔离袋,在隔离袋上设置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抽气管,在不使用该药包时,可以通过封口器将隔离袋封口,并通过抽真空装置将隔离袋抽真空,从而阻止药香的散逸,避免药包的浪费;该装置结构简单,节能,且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疫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避疫装置。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携带许多常用物品,例如鼻通吸附器,可以防止感冒引起的一些鼻塞,打喷嚏,鼻炎等鼻部疾病的患者及时通气,缓解不适。现在的鼻通器通常是在其内放置药包,在使用时打开盖子,通过药包自然散发的药香起到辟出秽浊的作用,但是,当鼻通器盖上盖子后,药包还是会持续散发药香,可能会使得药香散逸出去,造成药香的浪费,减少药包的使用寿命。授权公告号为CN208741676U的一种电子鼻通缓释装置,将中医给药的嗅、闻和西医的喷雾相融合,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实现对鼻腔的缓释给药,该装置虽然可以通过电加热方式实现给药,但是在不使用时,药片无法立刻降温以停止给药,造成对药效的浪费,且电加热的方式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避疫装置。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避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盖体,壳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给药腔体以及控制腔体;所述给药腔体内设有药包,所述药包外套设有隔离袋,所述隔离袋的开口处设有封口器,且所隔离袋上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远离所述隔离袋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并与设于所述控制腔体内的抽真空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控制腔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有设于所述控制腔体内的电源以及设有所述壳体外壁上的控制按钮。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给药腔体的顶部设有给药盖,所述给药盖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给药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给药盖外设有密封套管,所述密封套管与所述给药腔体螺纹连接,且所述密封套管与所述给药盖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封口器包括设于隔离袋开口处两外壁上的封口片,各所述封口片远离所述隔离袋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给药腔体内壁的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弹簧以及卡球,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卡球,所述封口片远离所述隔离袋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球对应卡接的卡槽。进一步地改进,各所述封口片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给药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限位块,所述隔板上设有固定所述隔离袋的固定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避疫装置,该避疫装置通过在药包外套设隔离袋,在隔离袋上设置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抽气管,在不使用该药包时,可以通过封口器将隔离袋封口,并通过抽真空装置将隔离袋抽真空,从而阻止药香的散逸,避免药包的浪费;该装置结构简单,节能,且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避疫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避疫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避疫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壳体俯视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一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避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盖体14,壳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给药腔体3以及控制腔体4;所述给药腔体3内设有药包5,所述药包5外套设有隔离袋6,所述隔离袋6的开口处设有封口器7,且所隔离袋6上设有抽气管8,所述抽气管8远离所述隔离袋6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2并与设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的抽真空装置9连接。本技术中附图的尺寸是进行了适当缩放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避疫装置,该避疫装置通过在药包外套设隔离袋,在隔离袋上设置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抽气管,在不使用该药包时,可以通过封口器将隔离袋封口,并通过抽真空装置将隔离袋抽真空,从而阻止药香的散逸,避免药包的浪费;该装置结构简单,节能,且便于使用。如1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腔体4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0,所述控制电路板10分别与所述抽真空装置9电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板10还连接有设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的电源11以及设有所述壳体1外壁上的控制按钮12。当不使用药包时,通过封口器将隔离袋封口,接着按下按钮,按钮通过控制电路板将开启信号发送至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启动,将隔离袋中抽真空,电源用于给抽真空装置以及控制电路板供电;抽真空装置为微型真空泵。如图2、图3所示,作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给药腔体3的顶部设有给药盖13,所述给药盖1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给药腔体3连通的通孔14;所述给药盖13外设有密封套管15,所述密封套管15与所述给药腔体3螺纹连接,且所述密封套管15与所述给药盖13之间转动连接。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口器7包括设于隔离袋6开口处两外壁上的封口片701,各所述封口片701远离所述隔离袋6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给药腔体3内壁的滑槽702内并沿所述滑槽702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滑槽702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凹槽703,各所述凹槽703内均设有弹簧704以及卡球705,所述弹簧704的一端设于所述凹槽703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卡球705,所述封口片701远离所述隔离袋6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球705对应卡接的卡槽706。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封口片701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707,所述给药盖1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槽707对应的限位块708,所述隔板2上设有固定所述隔离袋6的固定件。由于密封套管与所述给药盖转动连接,可以采用轴承等装置实现转动连接,且给药盖的底部设有与封口片上限位槽对应连接的限位块,因此,在进行隔离袋封口时,首先转动给药盖,给药盖的转动通过限位块带动封口片转动,进而带动隔离袋转动,由于隔离袋的底部通过固定件(可以采用卡子等)固定在隔板上,因此封口片只会带动隔离袋的上部分转动,通过隔离袋上部分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以将隔离袋的开口封住,在开口封住后按下按钮开始抽真空;在隔离袋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封口片端部的卡槽会与滑槽底部的卡球对应卡接,进一步限定封口片的位置,进而固定隔离袋的上部分,避免隔离袋的回转导致的气体泄漏;由于密封套管与所述给药盖之间是相互转动的,且密封套管与壳体之间是螺纹连接的,因此,在换药包时,可以用手固定住给药盖,然后转动密封套管,旋松螺纹即可将密封套管以及给药盖取下;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卡接,封口片与隔离袋之间粘结或者用卡子卡住等。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盖体(14),壳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给药腔体(3)以及控制腔体(4);所述给药腔体(3)内设有药包(5),所述药包(5)外套设有隔离袋(6),所述隔离袋(6)的开口处设有封口器(7),且所隔离袋(6)上设有抽气管(8),所述抽气管(8)远离所述隔离袋(6)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2)并与设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的抽真空装置(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盖体(14),壳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给药腔体(3)以及控制腔体(4);所述给药腔体(3)内设有药包(5),所述药包(5)外套设有隔离袋(6),所述隔离袋(6)的开口处设有封口器(7),且所隔离袋(6)上设有抽气管(8),所述抽气管(8)远离所述隔离袋(6)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2)并与设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的抽真空装置(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0),所述控制电路板(10)分别与所述抽真空装置(9)电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板(10)还连接有设于所述控制腔体(4)内的电源(11)以及设有所述壳体(1)外壁上的控制按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腔体(3)的顶部设有给药盖(13),所述给药盖(1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给药腔体(3)连通的通孔;所述给药盖(13)外设有密封套管(15),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钱丽旗,
申请(专利权)人:于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