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30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0
一种电饭盒,包括盒体及设置在盒体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内的第二控制板、设置在底盘上的导热板及设置在导热板上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上表面与盒体底面相接,制冷制热装置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制热装置能够对盒体进行加热或者冷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饭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饭盒。
技术介绍
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也称便当盒,大多用铝、不锈钢、塑料制成。现有技术中,饭盒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满足盛装饭菜的需求,无法满足用户饭盒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盒,其制冷制热装置能够对盒体进行加热或者冷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饭盒,包括盒体及设置在盒体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内的第二控制板、设置在底盘上的导热板及设置在导热板上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上表面与盒体底面相接,制冷制热装置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电池。所述底盘外部侧面上设置有均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制冷制热开关及第二充电接口。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散热风扇。所述底盘侧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相对的透气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面盖,面盖上设置有上罩体;所述盒体侧面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台,上罩体侧部向下延伸至环形台上并覆盖设置在盒体的外侧;所述上罩体侧部和底盘侧部之间通过扣合组件固定连接并将盒体紧压固定在上罩体和底盘之间。所述盒体包括内胆及覆盖设置在内胆侧面上的外壳;所述环形台设置在外壳侧面的下部。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所述上罩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板及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的消毒装置;所述上罩体与面盖之间围成储物腔;所述消毒装置与储物腔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进行消毒处理。所述上罩体内设置有电器腔,第一控制板设置在电器腔内;所述上罩体上设置有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电池、消毒开关及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供电电池设置在电器腔内并位于第一控制板的侧部;所述消毒开关和第一充电接口均设置在电器腔上并位于上罩体的外侧表面上。所述上罩体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及覆盖设置在第一凹部上的面板;所述第一凹部贯通上罩体的上表面或者外侧面,第一凹部和面板之间围成电器腔;所述消毒开关和第一充电接口均设置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控制板和第一供电电池设置在第一凹部的内底面或者内侧面上。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固定夹;所述面盖边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下凹部,固定夹设置在第二下凹部上;所述面盖上设置有位于固定夹一侧的泄压阀;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电饭盒,包括盒体1及设置在盒体1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14、设置在底盘14内的第二控制板15、设置在底盘14上的导热板16及设置在导热板16上的制冷制热装置17;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饭盒的制冷或者制热。所述底盘14设有贯通其上部的腔体30。所述导热板16上表面与盒体1底面相接,制冷制热装置17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7进行制热或者制冷时,配合导热板16和由铝制造而成的盒体1内胆24,能够有效地对盒体1的食物腔27进行加热或者冷冻。所述第二控制板15和第二供电电池18均设置在腔体30内。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二供电电池18位于第二控制板15的右侧,第二供电电池18和第二控制板15均设置在底盘14的内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7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既能制冷,又能加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7设置在导热板16底部或者嵌装在导热板16上并与盒体1底面相接。本实施例中,制冷制热装置17设置在导热板16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底盘14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电池18;所述底盘14外部侧面上设置有均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制冷制热开关19及第二充电接口20。本实施例中,制冷制热开关19设置在底盘14的前部,第二充电接口20设置在底盘14的后部。进一步地,所述底盘14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散热风扇31;所述底盘14侧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31相对的透气孔32。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中的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当冷热端达到一定温差,这两种热传递的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正逆向热传递相互抵消。此时冷热端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为了达到更低的温度,可以采取散热等方式降低热端的温度来实现。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31位于第二控制板15的左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制冷效率低于制热效率。因此,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与盒体1底面相接的一端(冷端)进行制冷时,启动散热风扇31,散热风扇31运行时带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远离盒体1底面一端(热端)的热量,降低热端的温度,使冷端的温度也相应地下降,提高制冷制热装置17的制冷效果。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制热时可不需要散热风扇31运行。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面盖2,面盖2上设置有上罩体3;所述盒体1具有贯通其上部的用于盛装饭菜的食物腔27,面盖2覆盖设置在食物腔27上。所述盒体1侧面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台33,上罩体3侧部向下延伸至环形台33上并覆盖设置在盒体1的外侧;所述上罩体3侧部和底盘14侧部之间通过扣合组件22固定连接并将盒体1紧压固定在上罩体3和底盘14之间。所述上罩体3内侧面上设置有紧压在面盖2上并沿竖向延伸的限位柱(图中未画出),使上罩体3盖合在面盖2上能够将面盖2紧压在盒体1上。所述底盘14上部抵靠在环形台33底面,具体地,环形台33设置在外壳25侧面的下部。所述扣合组件22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环形台33的左右两侧,扣合组件22包括由环形台33侧部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板34、设置在水平板34外侧的竖向板35、分别铰接在竖向板35上部和下部的扣合块36及分别设置在上罩体3侧部和底盘14侧部并与对应扣合块36相配合的扣钩37。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包括内胆24及覆盖设置在内胆24侧面上的外壳25;所述内胆24为压铸铝内胆,外壳25的设置有利于内胆24的保温。所述环形台33设置在外壳25侧面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上罩体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板4及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消毒装置5;...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及设置在盒体(1)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n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14)、设置在底盘(14)内的第二控制板(15)、设置在底盘(14)上的导热板(16)及设置在导热板(16)上的制冷制热装置(17);/n所述导热板(16)上表面与盒体(1)底面相接,制冷制热装置(17)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及设置在盒体(1)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
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14)、设置在底盘(14)内的第二控制板(15)、设置在底盘(14)上的导热板(16)及设置在导热板(16)上的制冷制热装置(17);
所述导热板(16)上表面与盒体(1)底面相接,制冷制热装置(17)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4)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电池(18);
所述底盘(14)外部侧面上设置有均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制冷制热开关(19)及第二充电接口(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4)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15)电连接的散热风扇(31);
所述底盘(14)侧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31)相对的透气孔(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面盖(2),面盖(2)上设置有上罩体(3);
所述盒体(1)侧面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台(33),上罩体(3)侧部向下延伸至环形台(33)上并覆盖设置在盒体(1)的外侧;
所述上罩体(3)侧部和底盘(14)侧部之间通过扣合组件(22)固定连接并将盒体(1)紧压固定在上罩体(3)和底盘(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包括内胆(24)及覆盖设置在内胆(24)侧面上的外壳(25);
所述环形台(33)设置在外壳(25)侧面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7)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伯可福科技佛山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