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29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童靴,其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底和鞋帮之间形成有鞋腔,所述鞋帮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鞋底的调节孔和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呈相对设置且均与鞋腔的开口连通,所述调节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沿竖向分布的连接孔,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孔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圈;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拉链拉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于不同脚踝部尺寸的使用者穿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靴
本技术涉及鞋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童靴。
技术介绍
童鞋即儿童穿的鞋子,讲究轻巧、透气、舒适、适合脚型健康生长等特点,可分为皮鞋、凉鞋、运动鞋、单鞋等。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8974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童鞋,它包括鞋底、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由鞋帮和鞋底构成的供脚部设置的鞋腔,鞋帮对应鞋腔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反光部,反光部与鞋帮为可拆卸连接,该童鞋具有可根据需要将反光部从鞋帮上拆卸或者连接的优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鞋腔的开口大小固定且不可调节,若使用者的脚踝部尺寸大于鞋腔的开口尺寸,则使用者难以将脚部伸入至鞋腔内;若使用者的脚踝部尺寸过小,则使用者将脚部伸入鞋腔后与鞋帮的空隙大,行走运动时鞋子容易脱落,该童鞋无法适用于不同脚踝部尺寸的使用者穿着,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靴,鞋腔的开口大小可调节,具有适用于不同脚踝部尺寸的使用者穿着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童靴,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底和鞋帮之间形成有鞋腔,所述鞋帮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鞋底的调节孔和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呈相对设置且均与鞋腔的开口连通,所述调节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沿竖向分布的连接孔,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孔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圈;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拉链拉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踝部尺寸大的使用者穿着时,先将拉链下拉,使得安装孔相对的两个侧壁分离,方便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使用者的脚部进入鞋腔后,将拉链上拉,弹性圈受到使用者脚部的作用会产生拉伸形变,使得鞋腔的开口增大以便穿用。脚踝部尺寸小的使用者穿着时,弹性圈在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后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使得鞋腔的开口相对较小,鞋子不易滑脱。弹性圈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脚踝部尺寸发生形变,从而使鞋腔的开口大小发生变化,使得鞋子可适用于不同脚踝部尺寸的使用者,适用范围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竖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连接孔的间距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其与使用者脚部的接触面积大、定位效果好;各连接孔沿竖直方向呈等距分布,使得各弹性圈对脚部的作用力相对均等,进一步提高了弹性圈对脚部的作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硬质的护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起到保护连接孔内壁的作用,避免弹性圈拉伸时对连接孔的侧壁造成挤压损坏,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圈为聚氨酯橡胶弹性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橡胶为聚合物主链上含有较多的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系列弹性体材料,具有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高耐磨性、耐撕裂、耐老化、耐臭氧、耐辐射及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弹性圈采用该材料制成具有弹性高、耐撕裂和抗老化的效果、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帮的后跟部外侧设有定位片以及一端与鞋帮相连的紧固片,所述定位片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转动连接有日字扣,所述日字扣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固定框和固定条,所述紧固片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供固定条插入的紧固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后,将紧固片穿过日字扣并拉紧,再将固定条穿入与其相近的紧固孔中,使得紧固片的位置固定,此时紧固片可带动鞋帮形变,使得鞋帮抵紧使用者的脚部,从而进一步防止鞋子在使用者运动时滑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片远离鞋帮的端面固定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定位片之间形成有供紧固片的端部伸入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条穿入其中一个紧固孔后,将紧固片的端部伸入限位条与定位片形成的间隙中,紧固片的自由端受到限位条的限制不会随意移动,提高了紧固片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片靠近定位片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尖状的插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部具有方便人们将紧固片伸入限位条与定位片间隙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片远离定位片的一端固定有魔术贴勾片,所述鞋帮的外壁上设有与魔术贴勾片粘接配合的魔术贴毛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片与鞋帮可拆卸,方便人们根据喜好更换带有不同装饰图案的紧固片;且紧固片与鞋帮通过魔术贴勾片和魔术贴毛片粘接,拆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魔术贴毛片的中部固定有母扣,所述魔术贴勾片的中部固定有与母扣相互配合的子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紧固片和鞋帮时,将母扣和子扣相互扣合,进一步提高了紧固片和鞋帮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后,弹性圈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脚踝部尺寸发生形变,从而使鞋腔的开口大小发生变化,使得鞋子可适用于不同脚踝部尺寸的使用者,适用范围大;2.紧固片穿入日字扣并拉紧后,将固定条穿入与其相近的紧固孔,鞋帮在紧固片的作用下会紧贴于使用者的脚部,从而使鞋子在使用者运动时不易滑脱;3.紧固片与鞋帮通过魔术贴勾片和魔术贴毛片粘接,具有拆装方便、便于人们根据喜好更换带有不同装饰图案的紧固片的效果;子扣和母扣相互扣合进一步提高了紧固片和鞋帮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紧固片和鞋帮分离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鞋底;2、鞋帮;3、鞋腔;4、调节孔;5、安装孔;6、拉链;7、连接孔;8、弹性圈;9、护套;10、紧固片;11、定位片;12、魔术贴勾片;13、魔术贴毛片;14、母扣;15、子扣;16、定位孔;17、日字扣;18、固定框;19、固定条;20、紧固孔;21、限位条;22、插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童靴,如图1、图3所示,包括鞋底1和鞋帮2,鞋帮2连接在鞋底1的上侧,鞋底1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密度低、质地柔软、耐磨性好且轻便舒适的效果。鞋底1和鞋帮2之间形成有鞋腔3,鞋腔3的上侧设有开口且该开口靠近鞋帮2的后跟部。如图1、图3所示,鞋帮2的侧壁上设有相对的调节孔4和安装孔5,调节孔4和安装孔5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鞋底1并与鞋腔3的开口连通,安装孔5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拉链6拉合。穿鞋时,将拉链6下拉使安装孔5相对的两个侧壁分离打开,方便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3。如图1、图2所示,调节孔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多个连接孔7,多个连接孔7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竖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连接孔7的间距相等、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孔7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圈8,弹性圈8为聚氨酯橡胶弹性体,弹性圈8的侧壁穿设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连接孔7内。使用者的脚部伸入鞋腔3后,将拉链6上拉,弹性圈8会根据使用者脚踝部的大小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使得鞋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童靴,包括鞋底(1)和鞋帮(2),所述鞋底(1)和鞋帮(2)之间形成有鞋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鞋底(1)的调节孔(4)和安装孔(5),所述调节孔(4)和安装孔(5)呈相对设置且均与鞋腔(3)的开口连通,所述调节孔(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沿竖向分布的连接孔(7),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孔(7)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圈(8);所述安装孔(5)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拉链(6)拉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靴,包括鞋底(1)和鞋帮(2),所述鞋底(1)和鞋帮(2)之间形成有鞋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鞋底(1)的调节孔(4)和安装孔(5),所述调节孔(4)和安装孔(5)呈相对设置且均与鞋腔(3)的开口连通,所述调节孔(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沿竖向分布的连接孔(7),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孔(7)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圈(8);所述安装孔(5)相对的两个侧壁通过拉链(6)拉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靴,其特征在于:竖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连接孔(7)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童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7)的内壁上固定有硬质的护套(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8)为聚氨酯橡胶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靴,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2)的后跟部外侧设有定位片(11)以及一端与鞋帮(2)相连的紧固片(10),所述定位片(11)的中部设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阳涂富兴王正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瓯海凯欣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