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8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对讲机本体,还包括承载壳、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承载壳的横截面呈“凵”型结构,对讲机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导滑条,承载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滑条滑动配合的滑槽,导滑条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对讲机本体的上段外侧设有呈“凵”型结构的限位条,限位条为磁性材质制成,承载壳的顶面设有与限位条磁吸配合的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对讲机本体固定在承载壳内,并且将承载壳固定在用户腕部,使用户在使用对讲机本体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手持对讲机本体,解放了用户双手,避免出现因用户在工作过程中手持对讲机本体而发生对讲机本体滑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对讲机
本技术涉及通讯设备
,具体讲是一种便携式对讲机。
技术介绍
现代移动通信中,对讲机是一种操作简单的近距离无线传输通信设备,它具有不受网络限制、适用范围广泛、通话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广泛用于保安巡逻、野外工程、生产建设等领域。但是现有的对讲机都是人工手持使用的,且不方便用户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携带和使用,使用户在工作过程中使用对讲机存在对讲机滑落的情况,导致对讲机存在发生损坏的隐患,为用户的后续工作带来了较大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对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用户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携带和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对讲机本体,还包括承载壳、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所述承载壳的横截面呈“凵”型结构,所述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分别设置在承载壳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对讲机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导滑条,所述承载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滑条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导滑条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对讲机本体的上段外侧设有呈“凵”型结构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固定在两个导滑条的顶端,所述限位条为磁性材质制成,所述承载壳的顶面设有与限位条磁吸配合的铁片。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壳的一侧设有与其铰接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端部设有与承载壳插接配合的插条。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采用透明亚克力板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左弧形板的端部设有左弹性带,所述右弧形板的端部设有右弹性带,所述左弹性带上设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右弹性带上设有与魔术贴勾面相配合的魔术贴毛面。进一步的,所述对讲机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壳的底部设有海绵缓冲垫。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携式对讲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本技术采用将对讲机本体固定在承载壳内,并且将承载壳固定在用户腕部,使用户在使用对讲机本体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手持对讲机本体,解放了用户双手,避免出现因用户在工作过程中手持对讲机本体而发生对讲机本体滑落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手动将承载壳放置在用户的手腕部,并且将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相配合,使左弹性带与右弹性带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将承载壳固定在用户的手腕部,用户手动将导滑条与承载壳内壁上的滑槽滑动配合,来将对讲机本体滑入至承载壳内,使限位条与承载壳的顶面抵触,在限位条与承载壳顶面的铁片磁吸配合作用下,使对讲机本体固定在承载壳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用户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携带和使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对讲机本体1,导滑条11,限位条12,防滑纹13,承载壳2,滑槽21,防护盖22,插条23,左弧形板3,左弹性带31,右弧形板4,右弹性带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如图1-图3所示,包括对讲机本体1,还包括承载壳2、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所述承载壳2的横截面呈“凵”型结构,所述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分别设置在承载壳2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导滑条11,所述承载壳2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滑条11滑动配合的滑槽21,所述导滑条11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上段外侧设有呈“凵”型结构的限位条12,所述限位条12固定在两个导滑条11的顶端,所述限位条12为磁性材质制成,所述承载壳2的顶面设有与限位条12磁吸配合的铁片;“凵”型结构的承载壳2用于使对讲机本体1能够滑入至承载壳2内,用户手动将导滑条11与承载壳2内壁上的滑槽21滑动配合,来将对讲机本体1滑入至承载壳2内,使限位条12与承载壳2的顶面抵触,在限位条12与承载壳2顶面的铁片磁吸配合作用下,使对讲机本体1固定在承载壳2内,避免出现对讲机本体1在承载壳2内发生晃动或者滑出现象;本技术采用将对讲机本体1固定在承载壳2内,并且将承载壳2固定在用户腕部,使用户在使用对讲机本体1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手持对讲机本体1,解放了用户双手,避免出现因用户在工作过程中手持对讲机本体1而发生对讲机本体1滑落的问题。具体的,所述承载壳2的一侧设有与其铰接的防护盖22,所述防护盖22的端部设有与承载壳2插接配合的插条23;用户手动调节防护盖22,来使插条23与承载壳2插接配合,使防护盖22对对讲机本体1进行防护和防雨,在使用过程中,工作者打开防护盖22即可按对讲机本体1的按钮。具体的,所述防护盖22采用透明亚克力板制成;透明亚克力板制成的防护盖22便于工作者观察对讲机本体1的显示屏。具体的,所述左弧形板3的端部设有左弹性带31,所述右弧形板4的端部设有右弹性带41,所述左弹性带31上设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右弹性带41上设有与魔术贴勾面相配合的魔术贴毛面;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手动将承载壳2放置在用户的手腕部,并且将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相配合,使左弹性带31与右弹性带41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将承载壳2固定在用户的手腕部。具体的,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防滑纹13;防滑纹13避免用户手持对讲机本体1发生手滑现象。具体的,所述承载壳2的底部设有海绵缓冲垫;海绵缓冲垫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手动将承载壳2放置在用户的手腕部,并且将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相配合,使左弹性带31与右弹性带41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将承载壳2固定在用户的手腕部,用户手动将导滑条11与承载壳2内壁上的滑槽21滑动配合,来将对讲机本体1滑入至承载壳2内,使限位条12与承载壳2的顶面抵触,在限位条12与承载壳2顶面的铁片磁吸配合作用下,使对讲机本体1固定在承载壳2内,用户手动调节防护盖22,来使插条23与承载壳2插接配合,使防护盖22对对讲机本体1进行防护和防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壳(2)、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所述承载壳(2)的横截面呈“凵”型结构,所述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分别设置在承载壳(2)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导滑条(11),所述承载壳(2)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滑条(11)滑动配合的滑槽(21),所述导滑条(11)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上段外侧设有呈“凵”型结构的限位条(12),所述限位条(12)固定在两个导滑条(11)的顶端,所述限位条(12)为磁性材质制成,所述承载壳(2)的顶面设有与限位条(12)磁吸配合的铁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壳(2)、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所述承载壳(2)的横截面呈“凵”型结构,所述左弧形板(3)和右弧形板(4)分别设置在承载壳(2)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导滑条(11),所述承载壳(2)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滑条(11)滑动配合的滑槽(21),所述导滑条(11)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上段外侧设有呈“凵”型结构的限位条(12),所述限位条(12)固定在两个导滑条(11)的顶端,所述限位条(12)为磁性材质制成,所述承载壳(2)的顶面设有与限位条(12)磁吸配合的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壳(2)的一侧设有与其铰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铸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