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煌专利>正文

筷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7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筷子结构,为解决公知筷子的夹持端呈平滑面而存在夹持食物时稳定性欠佳、插入食物时易产生滑脱的问题而设计;所述筷子呈预定长度的柱状形状,具有一握持端以及一夹持端,夹持端包括侧身部以及端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的侧身部设有至少一内凹沟槽,所述内凹沟槽沿着夹持端的伸设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更稳定地夹持食物,插入食物时不易滑脱。(*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筷子结构
技术介绍
筷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用餐器具,筷子使用操作上,除了无法盛汤外,无论吃饭、吃面、夹菜等均可通过筷子的操作来完成,即使一些食用上容易滑脱的食物如卤蛋、丸子、香肠、玉米等食物,我们也可以利用筷子的端部进行插入而达到方便食用的目的。然而,就前述采取插入的动作而言,由于公知筷子的结构设计上,其端部虽略具有锥度,但为避免伤人而不设计成针尖形状,通常设计成略具有锥度的柱状形状,如圆柱或角柱,因此,当我们欲使用筷子夹持食物时,由于两根筷子之间的夹靠面过于狭隘光滑,进而造成食物难以被稳定夹持而容易滑脱的问题;而且,当我们欲将筷子的端部插入卤蛋、丸子等圆滑形状的食物时,通常并不那么容易完成,往往会在施力插入时发生食物滑脱、滚动、跳开的状况;如此造成公知筷子在使用时,在某些方面仍旧存在不够方便好用的缺点。因此,针对上述公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理想实用的创新结构,是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业内从业人员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持食物时稳定、插入食物时不易滑脱的筷子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筷子结构,所述筷子呈预定长度的柱状形状,具有一握持端以及一夹持端,夹持端包括侧身部以及端缘部。-->进一步,所述内凹沟槽的一端穿出夹持端的端缘部或设置于侧身部预定部位。进一步,所述内凹沟槽的断面为V形、圆弧形或曲折形。进一步,所述内凹沟槽伸设方向为笔直形、倾斜形或曲折旋绕形。进一步,所述夹持端的侧身部设有止滑沟槽。本技术筷子结构,在夹持端的侧身部设有内凹沟槽,内凹沟槽沿着夹持端的伸设方向设置,并使内凹沟槽的一端穿出夹持端的端缘部;通过这种设计结构,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内凹沟槽的设置,一是可以增加夹持端侧身部的面积及摩擦效果,能够有效增进夹持食物时的稳定度,使其更加不易滑脱;二是可以缩减夹持端的端缘部面积,使筷子插入食物的动作更易于完成,整体让筷子达到使用更加方便好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配置一形状图;图4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配置另一形状图;图5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配置又一形状图;图6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实施例图;图7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又一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另一配置形状图;图9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又一配置形状图;图10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伸设方向一形状图;图11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伸设方向另一形状图;图12是本技术筷子结构的内凹沟槽伸设方向又一形状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筷子结构,为解决公知筷子的夹持端呈平滑面而存在夹持食物时稳定性欠佳、插入食物时易产生滑脱的问题而设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筷子结构,所述筷子A呈预定长度的柱状形状,形成有一握持端10以及一夹持端20,夹持端20包括侧身部21以及端缘部22;夹持端20的侧身部21设有内凹沟槽30,内凹沟槽30沿着该夹持端20的伸设方向设置,且该内凹沟槽30可沿夹持端20一端穿出夹持端20的端缘部22,如图2所示,或可设置于侧身部21预定部位处,如图9所示,内凹沟槽30的配置形状可如图3、图4、图5所示,可有一至三个或多个内凹沟槽30形状。其中,所述内凹沟槽30的断面可为V形、圆弧形或曲折形,如图3、图4、图5、图8所示;所述该夹持端20的侧身部21并可设有止滑沟槽23。其中,所述内凹沟槽30伸设方向可为笔直形、倾斜形或曲折旋绕形,如图10~12所示。通过上述的结构,本技术工作状态说明如下:如图2、图6所示,通过筷子A的端缘部22所设的内凹沟槽30,当使用筷子A夹持一般菜类、肉类食物时,筷子A端缘部22之间所形成的夹持状态,使得欲夹持物40会有些部位可被夹持挤压进入所设内凹沟槽30内,且通过筷子A侧身部21所设止滑沟槽23,使得夹持物40会有部分面积与该止滑沟槽23相接触时,能有较佳接触面积与摩擦效果。如图7所示,当所述筷子A欲穿插如卤蛋、肉丸子、香肠或玉米等食物,可通过筷子A端缘部22所设内凹沟槽30,使其插入欲穿插物50时,会有部份面积嵌入内凹沟槽30内,并搭配侧身部21所设止滑沟槽23发挥止滑效果,便可使食物不易掉落。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该夹持端20的侧身部21并设有内凹沟槽30,且该内凹沟槽30沿着该夹持端20的伸设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且使内凹沟槽30的一端穿出夹持端20的端缘部22,可达到增加夹持端20侧身部21的面积及摩擦效果,而能够有效增进夹持食物时的稳定度,使其更加不易滑脱;借此,更可缩减该夹持端20的端缘部22面积,使其锐利度增加,借此使筷子A插入食物(如卤蛋、肉丸子等)的动作更易于完成,整体让筷子A达到使用更加方便好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子结构,所述筷子呈预定长度的柱状形状,具有一握持端以及一夹持端,夹持端包括侧身部以及端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端的侧身部设有至少一内凹沟槽,所述内凹沟槽沿着夹持端的伸设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筷子结构,所述筷子呈预定长度的柱状形状,具有一握持端以及一夹持端,夹持端包括侧身部以及端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的侧身部设有至少一内凹沟槽,所述内凹沟槽沿着夹持端的伸设方向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沟槽的一端穿出夹持端的端缘部或设置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煌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