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水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54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水冷结构,涉及液冷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水冷结构散热效果相对不佳的问题,其包括套设于电机转轴外的液冷套,液冷套包括同中心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液冷腔,液冷腔的一端固定有封闭端环,另一端呈开口结构且可拆卸连接有适配的活动端环;在液冷套的内腔设置有多个沿液冷套的内腔周向分布的第一插板,在内筒、外筒以及封闭端环上开设适配于第一插板厚度的插槽,多个第一插板沿液冷套的轴向延伸,第一插板的一端插接于封闭端环,另一端抵接于活动端环,第一插板的一端开设透水孔且相邻两个第一插板上的透水孔分别位于液冷套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冷效果相对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水冷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冷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水冷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其内部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电机相对密闭,热量散发速度较慢,并且电机内的绝缘材料相对易受高温影响,当电机内部温度上升时,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如果温度上升太高,会使得绝缘材料碳化,失去绝缘作用,电机会发生短路现象而影响正常使用。公告号CN20661129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电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隔板,电机外壳的内部并且位于隔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的圆心处活动安装有电机转轴,且套筒的表面缠绕设置有水冷管,电机外壳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水盒,水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水板,水冷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延伸至水盒的内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水冷管虽然接触套筒表面做直接热交换,进行散热,但是其直接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水冷效果相对不佳,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电机转轴外的液冷套(1),所述液冷套(1)包括同中心轴设置的内筒(11)和外筒(12),所述内筒(11)和外筒(12)之间形成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的一端设置有与内筒(11)和外筒(12)固定的封闭端环(14),另一端呈开口结构且可拆卸连接有适配的活动端环(13),在所述活动端环(13)上开设有连通液冷腔和外界的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在所述液冷腔内设置有多个环绕液冷套(1)的周向分布的第一插板(21),在所述内筒(11)、外筒(12)以及封闭端环(14)上分别开设适配于第一插板(21)边侧的插槽(20),所述第一插板(21)沿液冷套(1)的轴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电机转轴外的液冷套(1),所述液冷套(1)包括同中心轴设置的内筒(11)和外筒(12),所述内筒(11)和外筒(12)之间形成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的一端设置有与内筒(11)和外筒(12)固定的封闭端环(14),另一端呈开口结构且可拆卸连接有适配的活动端环(13),在所述活动端环(13)上开设有连通液冷腔和外界的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在所述液冷腔内设置有多个环绕液冷套(1)的周向分布的第一插板(21),在所述内筒(11)、外筒(12)以及封闭端环(14)上分别开设适配于第一插板(21)边侧的插槽(20),所述第一插板(21)沿液冷套(1)的轴向延伸且插接于插槽(20),所述第一插板(21)的一端抵接于活动端环(13),所述第一插板(21)的一端开设透水孔(15),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插板(21)上的透水孔(15)分别位于液冷套(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2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引导块(212),所述引导块(212)远离第一插板(21)的一端开设有透水孔(15),所述引导块(212)的长度沿第一插板(21)的高度延伸,所述引导块(212)高度向的投影呈斜边内凹的直角三角形且其一直角边贴合第一插板(21),斜边背离第一插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环(13)包括主环体(131)和固定在主环体(131)上的弹性的密封块(132),所述密封块(132)位于主环体(131)朝向液冷套(1)中心的一侧且其卡接于液冷腔的开口端,所述主环体(131)贴合于液冷套(1)的开口端面,所述主环体(131)上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品星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