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磊专利>正文

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9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包括发热体坯体和用于加热的加热涂层;所述加热涂层涂覆在发热体坯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体坯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发热体坯体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且每块分隔板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流道通孔,分隔板将发热体坯体划分成多个区间,水进入发热体坯体后能够实现快速和充分加热。发热体通过制造模具然后通过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各个子部件坯件,子部件坯件组合形成发热体热交换坯件,然后进行脱脂烧结,得到发热体金属坯体,接着表面喷涂或者印刷绝缘层,在绝缘层表面粘合或印刷导电电极,喷涂厚膜或者石墨烯混合发热材料,最后表面印刷或喷涂绝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热体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体积小,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的发热体领域,尤其是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电器领域当中,很多的家用电器均需要用到发热体或者发热煲;例如:1.咖啡机就是需要应用到发热煲的一种家用电器;2.饮水机也是需要应用到发热体的一个家用电器;3.即热式热水器等等;均需要使用到发热体或者发热煲。但是现有的发热体合作者发热煲的结构复杂,并且都是分体式结构,加热的方式一般采用加热盘管配合煲体使用,才能实现加热水。因此,还有待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体及其制造工艺,旨在于解决现有的家用电器领域中使用的发热体结构复杂,多为分体式结构,需要其他配件组成使用,体积大、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热体,其包括发热体坯体1和用于加热的加热涂层;所述加热涂层涂覆在发热体坯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体坯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发热体坯体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且每块分隔板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流道通孔,分隔板将发热体坯体划分成多个区间,水进入发热体坯体后能够实现快速和充分加热。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的流道通孔与第二分隔板的流道通孔之间的斜角连接直线距离为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斜角连接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交错间隔设置在发热体坯体内。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积的凸台。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水在发热体坯体内经过的流动方向呈波浪状。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加热涂层为石墨烯或者厚膜。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坯体为整体注射成型。一种发热体的制造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发热体的热交换金属件的图纸,拆分成多个子部件,并分别绘制每个子部部件的图纸;步骤S2.根据各个子部件的图纸,分别制作对应的模具;步骤S3.将金属粉末和粘结剂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喂料颗粒;其中金属粉末的重量占比为80%~95%,粘结剂的重量占比为5%~15%,混合时间为40~60min,混合温度为300~350℃,制粒时的温度为180~200℃;步骤S4.利用注射成型机将喂料颗粒注射到各个模具中,形成对应的子部件坯件;步骤S5.将各个子部件坯件通过焊接连接起来,从而构成发热体热交换坯件;步骤S6.将零件坯件放入烧结炉中进行脱脂烧结,脱去粘接剂,烧结完成得到发热体金属坯体;步骤S7.发热体坯体经表面机加工、喷沙后,在温度200-300℃处理20~40min;步骤S8.用印刷或喷涂的方式在发热体坯件表面形成绝缘层,然后绝缘层表面通过粘合铜电极或印刷银桨的方式制作发热体的导电电极;步骤S9.在发热体坯体表面通过刷涂、喷涂、印刷进行涂装厚膜或石墨烯混合发热材料,最后加热得到一体式发热体;步骤S10.在一体式发热体的表面通过刷涂、喷涂或者印刷进行涂装绝缘层,最后加热得到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的制造工艺,其中,在步骤S6中,烧结炉的温度为1300-1400℃,真空度为0.03-0.05Pa,烧结时间为2-3h。所述的发热体的制造工艺,其中,所述S8中的绝缘层需要经过300-850℃温度和20-40min的烧结,绝缘层能够耐1500-3000V的电压。所述的发热体的制造工艺,其中,所述步骤S9中的厚膜或石墨烯混合发热材料在200℃~800℃的温度下加热20~60min成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热体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无需其他配件一起组合使用,能够实现水即时加热,也可以将水即时加热成水蒸气;此外,发热体成品不会产生裂纹和变形,绝缘耐压性能好,发热均匀,热交换效率高,生产的产品品质良好、不需要后续的装配整体合格率高,能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剖面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体,其包括发热体坯体1和用于加热的加热涂层2;所述加热涂层2涂覆在发热体坯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体坯体1设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发热体坯体1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5,且每块分隔板5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流道通孔6,分隔板5将发热体坯体1划分成多个区间,水进入发热体坯体后能够实现快速和充分加热。优选的是,所述发热体坯体1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本专利技术在发热体坯体内设置有分隔板,且分隔板设置流道通孔,所以水能够从进水口经过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隔空间,然后从流道通孔进入到下一个分隔空间,最后从出水口流出。由于分隔板可以增加水与发热体坯体的面积,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并且将热量传递给水,由于分隔空间有多个,且发热体坯体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所以发热均匀,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能够实现将水加热或者将水直接加热成水蒸汽。此外,再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发热体坯体的表面涂上绝缘层,并且粘合有导电电极,然后再涂上加热涂层,最后在涂上一层绝缘层;所述加热涂层与导电电极连接,由于发热体坯体与加热涂层是一体结构,无需搭配其它配件一起使用,所以整体结构简单,加热结构简单,装配整体合格率高。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分隔板5包括第一分隔板50和第二分隔板51,第一分隔板50的流道通孔6与第二分隔板51的流道通孔6之间的斜角连接直线距离为第一分隔板50与第二分隔板51之间斜角连接线的最大距离。由于斜角连接直线距离最大,所水经过发热体内的流动距离延长,所以能加能够充分的发热体坯体接触,使得发热体坯体热转换效率提高,在需要将水直接加热形成水蒸气的时候,通过控制水的流速或者流量,使得进水口进入的是水,出水口出来就可以是水蒸汽,所以热换效率高;同时在不需要加热的时候,加热层停止通电后,可以水可以迅速带走发热体的温度,实现即时加热和即时冷却的功能。无需和传统的发热煲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冷水,所以本专利技术应用到饮水机当中,就不需要匹配一个储水箱,分开成个一个热水出口和一个冷水出口,打开开关就可以立即得到热水,然后关闭开关就可以得到冷水,无需设计多个出水口。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50与第二分隔板51交错间隔设置在发热体坯体1内,所以能够使得水在发热体内绕弯流动,增加热交转的效率。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分隔板50和第二分隔板51的表面设置有增加接触面积的凸台,使得水能够充分的与分隔板接触,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水在发热体坯体1内经过的流动方向呈波浪状。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加热涂层2为石墨烯或者厚膜,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发热体坯体。所述的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坯体1为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坯体和用于加热的加热涂层;所述加热涂层涂覆在发热体坯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体坯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发热体坯体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且每块分隔板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流道通孔,分隔板将发热体坯体划分成多个区间,水进入发热体坯体后能够实现快速和充分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坯体和用于加热的加热涂层;所述加热涂层涂覆在发热体坯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体坯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发热体坯体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且每块分隔板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流道通孔,分隔板将发热体坯体划分成多个区间,水进入发热体坯体后能够实现快速和充分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的流道通孔与第二分隔板的流道通孔之间的斜角连接直线距离为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斜角连接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交错间隔设置在发热体坯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积的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水在发热体坯体内经过的流动方向呈波浪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涂层为石墨烯或者厚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坯体为整体注射成型。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发热体的热交换金属件的图纸,拆分成多个子部件,并分别绘制每个子部部件的图纸;
步骤S2.根据各个子部件的图纸,分别制作对应的模具;
步骤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