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057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0
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CU1、光耦U8、光耦U7和光耦U5,通过微处理器MCU1控制各组输出电压的通断,当开关打开后所有元器件通电,同时各个输出电压都通电,当收到关机动作,微控制器先高电平通知机器人的工控机,然后延迟一段时间给工控机关机,延迟时间可调,延迟过后,通过继电器把包含自身的整个电源系统断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电池续航能力,且使用多种设备用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公知的,巡检机器人内部各个元件供电电压不同,并且音频采集属于模拟电路,怕数字电路干扰,所以需要多组供电电源。但是现有机器人在待机时除了工控机和网络需要工作,因此不能断电,大大影响了电池了续航能力;工控机的操作系统需要软关机时,没有电源延迟断电功能,因此,提出一种节约用电、提高电池续航能力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CU1、光耦U8、光耦U7和光耦U5,光耦U8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3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负输入端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一接口连接并接地,且负输入端通过电容C14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连接,光耦U8的正输出端通过电阻R14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连接,还与微控制器MCU1的PA5端、接线端子P9的接线端子第一接口连接,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与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光耦U8负输出端接地;光耦U5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接口,负输入端接地,光耦U5正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接线端子P9第二接口接地,接线端子P9的第一、第三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输出端连接;光耦U7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9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连接,负输入端与微控制器MCU1的PA6端连接,光耦U7正输出端连接外部电池VIN,负输出端与P11的第三接口之间串联有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6,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电阻R13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3,且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三接口与继电器K1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通过电源开关S连接外部电池BT1,继电器K1与外部电池BT1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口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二接口与工控板IO输出口连接。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接线端子P4的接口接模拟12V供电设备,P5接口接5V供电设备,P2接口接数字12V供电设备,P3接口接工控机。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电源模块的型号为VRB2412LD-40WHR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各组输出电压的通断,当开关打开后所有元器件通电,同时各个输出电压都通电,当收到关机动作,微控制器先高电平通知机器人的工控机,然后延迟一段时间给工控机关机,延迟时间可调,延迟过后,通过继电器把包含自身的整个电源系统断电;本技术大大提高了电池续航能力,且使用多种设备用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2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CU1、光耦U8、光耦U7和光耦U5,光耦U8的正输入端(引脚1)通过电阻R13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负输入端(引脚2)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一接口连接并接地,且负输入端通过电容C14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连接,光耦U8的正输出端(引脚4)通过电阻R14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引脚16)连接,还与微控制器MCU1的PA5端(引脚11)、接线端子P9的接线端子第一接口连接,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引脚16)与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光耦U8负输出端(引脚3)接地;光耦U5正输入端(引脚1)通过电阻R3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接口,负输入端(引脚2)接地,光耦U5正输出端(引脚4)与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的型号为VRB2412LD-40WHR3;负输出端(引脚3)接地,接线端子P9第二接口接地,接线端子P9的第一、第三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输出端连接;光耦U7正输入端(引脚1)通过电阻R19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引脚16)连接,负输入端(引脚2)与微控制器MCU1的PA6端(引脚12)连接,光耦U7正输出端(引脚4)连接外部电池VIN,负输出端(引脚3)与P11的第三接口之间串联有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6,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电阻R13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3,且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三接口与继电器K1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通过电源开关S连接外部电池BT1,继电器K1与外部电池BT1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口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二接口与工控板IO输出口连接。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接线端子P4的接口接模拟12V供电设备,P5接口接5V供电设备,P2接口接数字12V供电设备,P3接口接工控机。实施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微控制器MCU1的型号为STM32F030F4P6,所述系统采用继电器K1做系统总电源的通断控制;通过开关S决定整体系统电源是否需要通断;工控机IO输入是电源断电通知信号,高电平代表要断电,低电平表示正常供电;工控机IO口输出是低功耗控制信号,高电平代表不需要低功耗,低电平表示低功耗;A12V是模拟电源,与模拟12V供电设备连接,5v代表是数字5v电源,接5V供电设备,D12V代表数字12v电源,接数字12V供电设备,C12V是给网络和工控机供电低功耗的时候不断电,其他所有电源低功耗时候要断电。当机器人系统需要开机的时候,按下电源开关S同时继电器K1闭合,整个系统带电,所有设备都开始工作,微处理器MCU1检测开关状态知道目前是通电状态,微处理器MCU1通过‘工控机IO输入’高电平通知工控板目前是开机状态;正常工作时,工控机通过‘工控机IO输出’置高电平,其他所有电源都正常通电;如果需要待机,工控板通过‘工控机IO输出’设置低电平,此时除了C12V外所有电源断电,实现机器人低功耗工作。当机器人系统需要关机的时候,开关S弹起,微处理器MCU1检测到开关S状态是关机状态,微处理器MCU1把‘工控机IO输入’置为低电平,同时电源管理系统的微处理器MCU1开始定时关机,工控机通过‘工控机IO输入’检测到低电平,工控机应用软件开始执行关机动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工控机关机,工控机微处理器定时时间到后把继电器K1关闭,此时整个电源管理系统和电池BT1断开,整个机器系统都断电。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为了公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技术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CU1、光耦U8、光耦U7和光耦U5,其特征是:光耦U8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3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负输入端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一接口连接并接地,且负输入端通过电容C14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连接,光耦U8的正输出端通过电阻R14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连接,还与微控制器MCU1的 PA5端、接线端子P9的接线端子第一接口连接,微控制器MCU1 的VDD端与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光耦U8负输出端接地;/n光耦U5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接口,负输入端接地,光耦U5正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接线端子P9第二接口接地,接线端子P9的第一、第三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输出端连接;/n光耦U7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9与微控制器MCU1 的VDD端连接,负输入端与微控制器MCU1 的PA6端连接,光耦U7正输出端连接外部电池VIN,负输出端与P11的第三接口之间串联有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6, 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电阻R13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3,且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端连接;/n接线端子P11的第三接口与继电器K1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通过电源开关S连接外部电池BT1,继电器K1与外部电池BT1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口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二接口与工控板IO输出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CU1、光耦U8、光耦U7和光耦U5,其特征是:光耦U8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3连接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负输入端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一接口连接并接地,且负输入端通过电容C14与接线端子P11的第二接口连接,光耦U8的正输出端通过电阻R14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连接,还与微控制器MCU1的PA5端、接线端子P9的接线端子第一接口连接,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与接线端子P9的第一接口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3,光耦U8负输出端接地;
光耦U5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接线端子P9的第三接口,负输入端接地,光耦U5正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接线端子P9第二接口接地,接线端子P9的第一、第三接口与工控板IO输入、输出端连接;
光耦U7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9与微控制器MCU1的VDD端连接,负输入端与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乐赵静毅王志锋张志良宋世超徐文龙朱珂朱西叶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视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