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消除器
,特别涉及一种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生产车间内,弥漫着无数的尘埃,尘埃在漂浮和相互摩擦、碰撞过程中,会带上静电。故空气中的尘埃存在三种状态:带正电荷、带负电荷、不带电。这些尘埃在漂浮的过程中,如碰到带静电的物体,电性相异的尘埃会被迅速粘住。带电尘埃也可能将具有导电性的物体极化,形成相互吸引的电场,从而吸附在物体表面。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线路板上,因其存在正负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力,用粘尘滚轮是很难粘走的,很容易成为一个缺陷点,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就必须要消除带电的尘埃,采用离子风消除空间尘埃的静电是很好的选择。对于同时带有正电和负电的离子风吹出时,其覆盖的区域的尘埃均会被离子风中的电荷所中和掉。在无尘车间中,为了保持无尘环境,需要耗费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工厂内经常采用FFU(风机滤网机组)和静电消除器来保持车间的无尘无静电的环境。静电消除器能将覆盖范围内的静电消除,却不能消除范围外的静电,形成了只能对产品进行静电保护,无法对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为使空间的灰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1)、控制指令发送单元(2)、第一驱动电路(3)、第一升压电路(4)、第二驱动电路(5)和第二升压电路(6),主控模块(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指令发送单元(2)的指令发送端相连接,主控模块(1)的控制端与第一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以及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与第一升压电路(4)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升压电路(4)的输出端接正高压端子输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与第二升压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升压电路(6)的输出端接负高压端子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1)、控制指令发送单元(2)、第一驱动电路(3)、第一升压电路(4)、第二驱动电路(5)和第二升压电路(6),主控模块(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指令发送单元(2)的指令发送端相连接,主控模块(1)的控制端与第一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以及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与第一升压电路(4)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升压电路(4)的输出端接正高压端子输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与第二升压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升压电路(6)的输出端接负高压端子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单元(2)包括排针J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排针J1的脚1接负高压产生控制信号端子输入,并连接到电阻R3的输入端,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2的输入端,并连接到排针J1的脚4,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到芯片U1的脚24,并连接到电容C1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出端接地,排针J1的脚2接正高压产生控制信号端子输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3)包括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电阻R4的输入端连接到芯片U1的脚12,电阻R4的输出端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5的输入端接到芯片U1的脚11,电阻R5的输出端连接到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流型静电消除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4)包括变压器T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变压器T1的脚1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变压器T1的脚2接地,变压器T1的脚3连接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变压器T1的脚4连接到电容C2的输入端,电容C2的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仕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