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固定装置及电缆固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45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电缆固定方法,所述电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外螺纹和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与电缆的屏蔽层之间;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电缆的外径适配的卡紧部,且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接地螺母,设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固定装置简化了二次电缆敷设时电缆屏蔽层的接地工艺,提升了接地效率和接地可靠性,同时也改善了二次电缆的固定及封堵的工艺,可靠性高,且方便后期运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固定装置及电缆固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电缆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二次电缆的敷设需遵从如下要求:第一,抗干扰要求,对电缆的屏蔽层需接地;第二,二次电缆敷设工艺上,要求电缆有固定措施,防止工作中引起电缆移动或者运行年限长电缆重力导致电缆位移;第三,二次电缆敷设应有良好的封堵,防止小动物、雨水进入。首先,传统的二次电缆敷设在进行接地时,需要将每根电缆屏蔽层通过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在二次接地网上,接头制作起来复杂,效率低下,且屏蔽层接地的可靠性不高;其次,传统的二次电缆敷设的固定措施是通过扎带与相邻二次电缆或专用固定构架捆绑在一起,不仅效率低下,且不方便后期的运行维护;最后,传统的二次电缆穿引部位通过封堵泥进行封堵,实际运行中通槽出现封堵泥脱落的情况,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二次电缆敷设在接地、固定以及封堵方面效率低下、可靠性差及不方便后期运行维护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电缆固定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n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外螺纹和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n卡环,所述卡环套设于电缆外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与电缆的屏蔽层之间;/n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电缆的外径适配的卡紧部,且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n接地螺母,设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外螺纹和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
卡环,所述卡环套设于电缆外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与电缆的屏蔽层之间;
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电缆的外径适配的卡紧部,且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接地螺母,设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母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电缆之间且与所述固定螺母配合的固定环;所述第二内螺纹设于所述固定螺母上,所述卡紧部设于所述固定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包括与所述卡紧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适配,所述卡紧部的内径与电缆的外径适配;所述卡紧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配合部的外径,且所述卡紧部的外径与所述固定螺母的内径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有对所述固定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为软质弹性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宗建王其林巩俊强郑润蓝王勋江张瑞张文张旭饶博岑凯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