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41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内部具有可供内筒体插入的空腔,该空腔延伸至外筒体的尾端,外筒体的头端为尖刺形状,内筒体的内部具有降阻液通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侧壁均设置有降阻液缓释孔,内筒体的头端为敞口,内筒体的尾端通过端盖封闭,端盖设置有注液口,端盖上沿其圆周方向铰接有多个接地支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一个中心接地极,接地极具有内外筒嵌套结构,在锤击入地时,内筒体置入外筒体内,能够保证接地极具有足够的强度,当锤击入地后,将内筒体从外筒体中拔出,然后通过向内筒体和外筒体内注入降阻液,在接地装置埋地后,降阻液能够通过降阻液缓释孔逐步进入土地中,进一步降低土壤的电阻,以提高接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到2020年全国用电量需求将达到7万亿kWh。国家电网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战略。其中,电力输配电系统接地系统是电网坚强、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接地装置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供应的限制,输电线路大多位于山区丘陵等地势突兀地带,非常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雷击跳闸约占线路跳闸事故的60%以上,成为危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被证实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薄且最坚硬的物质,石墨烯的另一特性是,其导电电子不仅能在晶格中无障碍地移动,而且速度极快,远远超过了电子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中的移动速度,还有,其导热性超过现有一切已知物质,另外石墨烯的表面积可达到300-600平方米每克,能均匀的分散在接地体中,石墨材料主要由多晶石墨构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但因它具有良好的热,电传导性而被称为半金属,石墨具有比某些金属还要高的热和电传导性,同时具有远比金属低的热膨胀系数,很高的熔点和化学稳定性,这就使它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石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不与任何有机化合物起反应,石墨又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在高温下石墨不会熔化,还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提高接地装置的接地效果,提供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部具有可供内筒体插入的空腔,该空腔延伸至外筒体的尾端,所述外筒体的头端为尖刺形状,外筒体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限位槽,内筒体的外壁靠近头端的位置设置有可卡入导向限位槽的导向限位块,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具有降阻液通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侧壁均设置有降阻液缓释孔,内筒体的头端为敞口,内筒体的尾端通过端盖封闭,所述端盖设置有注液口,端盖上沿其圆周方向铰接有多个接地支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体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镀镍层、石墨烯层和镀铜层,外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限位槽,内筒体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限位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侧壁上的降阻液缓释孔交错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降阻液缓释孔处设置有封堵纸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端盖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三个接地支杆,相邻两个接地支杆均呈120°夹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端盖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四个接地支杆,相邻两个接地支杆均呈90°夹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地支杆的外部裹设有石墨编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地支杆的侧壁靠近尾端处设置有接地棒连接环。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的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具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接地极,该接地极具有内外筒嵌套结构,在锤击入地时,内筒体置入外筒体内,能够保证接地极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接地极可顺利插入土地中,并且接地极不会发生形变,当锤击入地后,将内筒体从外筒体中拔出,然后通过向内筒体和外筒体内注入降阻液,在接地装置埋地后,降阻液能够通过降阻液缓释孔逐步进入土地中,进一步降低土壤的电阻,以提高接地效果;二、本专利技术的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围绕中心位置的接地极还设置有多个接地支杆,接地支杆与中心处接地极之间形成网状的分布式结构,并且在接地支杆的尾端还可以设置其他接地棒,通过上述结构可将多个接地棒成网状连接在一起,具有较好的接地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内筒体未拔出、接地支杆未展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内筒体拔出、接地支杆未展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内筒体拔出、接地支杆展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中内筒体上导向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中外筒体上导向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中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未拔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中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拔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埋入土壤后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四个接地支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三个接地支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与专门工具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石墨烯接地装置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外筒体,2、内筒体,3、降阻液缓释孔,4、接地支杆,5、接地棒连接环,6、工具,1-1、空腔,1-2、导向限位槽,2-1、导向限位块,2-2、降阻液通道,2-3、端盖,2-4、注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外筒体1内部具有可供内筒体2插入的空腔1-1,该空腔1-1延伸至外筒体1的尾端,外筒体1的头端为尖刺形状,该尖刺部为实心结构。内筒体2可插入/拔出外筒体1,外筒体1的头端为锤击入地端,通过尖刺形状的头端利于其插入土壤内。外筒体1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镀镍层、石墨烯层和镀铜层,上述复合镀层能够提高外筒体1的强度以及导电性能,外筒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能够提高外筒体1的导电性能。外筒体1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导向限位槽1-2,内筒体2的外壁靠近头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可卡入导向限位槽1-2的导向限位块2-1。上述结构主要起得作用是对外筒体1和内筒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起到限定作用,内筒体2可以在外筒体1插拔,但是在导向限位槽1-2和导向限位槽1-2的相互作用下,内筒体2不会从外筒体1中脱出。内筒体2的内部具有降阻液通道2-2,外筒体1和内筒体2的侧壁均设置有降阻液缓释孔3,内筒体2的头端为敞口,内筒体2的尾端通过端盖2-3封闭,端盖2-3设置有注液口2-4。内筒体2的降阻液通道2-2与外筒体1的空腔1-1是连通的,通过端盖2-3上的注液口2-4可向降阻液通道2-2内注入降阻液,降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内部具有可供内筒体(2)插入的空腔(1-1),该空腔(1-1)延伸至外筒体(1)的尾端,所述外筒体(1)的头端为尖刺形状,外筒体(1)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限位槽(1-2),内筒体(2)的外壁靠近头端的位置设置有可卡入导向限位槽(1-2)的导向限位块(2-1),所述内筒体(2)的内部具有降阻液通道(2-2),外筒体(1)和内筒体(2)的侧壁均设置有降阻液缓释孔(3),内筒体(2)的头端为敞口,内筒体(2)的尾端通过端盖(2-3)封闭,所述端盖(2-3)设置有注液口(2-4),端盖(2-3)上沿其圆周方向铰接有多个接地支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内部具有可供内筒体(2)插入的空腔(1-1),该空腔(1-1)延伸至外筒体(1)的尾端,所述外筒体(1)的头端为尖刺形状,外筒体(1)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限位槽(1-2),内筒体(2)的外壁靠近头端的位置设置有可卡入导向限位槽(1-2)的导向限位块(2-1),所述内筒体(2)的内部具有降阻液通道(2-2),外筒体(1)和内筒体(2)的侧壁均设置有降阻液缓释孔(3),内筒体(2)的头端为敞口,内筒体(2)的尾端通过端盖(2-3)封闭,所述端盖(2-3)设置有注液口(2-4),端盖(2-3)上沿其圆周方向铰接有多个接地支杆(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镀镍层、石墨烯层和镀铜层,外筒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接地式石墨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限位槽(1-2),内筒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新伟蔡贵生黄海杨健铭姜鹏赵军袁兵张乾曾遗松王郑郭天天汤勇贺强赵鹏蒋泽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