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三相界面”上的氧气还原反应(OxygenReductionReaction,ORR)是整个电池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需要提高阴极一侧贵金属催化剂的用量,这也是目前燃料电池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富含氮原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作为前驱物,经高温碳化后得到的氮掺杂多孔碳(Nitrogen-dopedPorousCarbon,NPC)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的优点,是一种潜在替代贵金属的电催化材料。然而在用MOFs制备NPC过程中,往往通过升高退火温度提高NPC的石墨化程度,从而提高导电性。由于氮原子在高温下不稳定,退火温度升高,氮含量会显著降低,因此为了使碳材料具有足够数量的吡啶氮含量,从而保证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退火温度不能过高,也导致了NPC材料的导电性能下降。为了提高导电性,研究人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细菌纤维素薄膜置于Zn(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细菌纤维素薄膜置于Zn(NO3)2的甲醇溶液中,在100℃的密闭条件下反应12小时;反应产物经清洗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的产物片;
(2)将干燥的产物片浸入0.1mol/L的2-甲基咪唑的甲醇溶液中,在80℃条件下反应6h;产物经清洗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ZIF-8宏观三维复合膜;
(3)将细菌纤维素/ZIF-8宏观三维复合膜置于氮气氛围中灼烧,退火冷却后得到核壳结构的氮掺杂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以名,曹雪波,汪建平,牛瑛山,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