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351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克服了由于采用接触式加载无法实现高转速电主轴的加载及加载精度差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安装机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径向力加载机构、扭矩加载机构、轴向力加载机构与模拟刀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安装在安装机构的壳体内,其中的模拟刀具的回转轴线与壳体的回转轴线共线;径向力加载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并套装在模拟刀具上,径向力加载机构中的转盘电机安装在壳体中小直径圆筒的外侧壁与壳体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上;扭矩加载机构套装在模拟刀具上;轴向力加载机构安装在模拟刀具底端与壳体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之间,轴向力加载机构与模拟刀具的回转轴线共线;模拟刀柄安装在模拟刀具的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数控机床主轴产品试验
的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磁式的切削力与切削扭矩协同加载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性能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电主轴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其可靠性水平直接影响了数控机床整机的可靠性,通过可靠性试验可采集大量的故障数据,从而进行故障分析和可靠性设计改进,提高电主轴的可靠性水平。电主轴的可靠性试验主要包括可靠性现场跟踪试验和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可靠性台架试验两种;可靠性现场跟踪试验虽然可以反映真实加工工况,但是试验成本大、周期长、不可复现;可靠性台架试验的工况可控,可快速地激发产品故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许多机构和学者对主轴的可靠性试验装置进行了广泛开发,但现有试验装置的加载模块的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致使载荷加载精度低,另外这些加载装置采用的多数为接触式的混合加载模式,仅能适用于低转速下的载荷加载,无法满足高转速加载的要求,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406125A,公开日为2019.03.01所公开的便携式主轴全工况加载与性能检测装置,该装置的轴向力加载头在加载过程中与轴承外套底部接触以实现对主轴轴向力的加载,轴向力通过轴承外套、轴承外圈、滚动体、轴承内圈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传递给模拟刀具,由于中间经过多个结构进行载荷传递,因此实际加载到电主轴上的轴向力会与理论加载力产生一定的偏差,无法准确模拟真实工况。再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5374030U,公告日为2016.07.06所公开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弧形导轨式力加载装置,该装置的径向力加载头与加载单元接触,加载单元再通过轴承及加载棒传递径向力,装置中加载单元与地平铁固联,因此一部分载荷通过加载单元被消耗,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无法实现长时间的可靠性试验,也与真实工况载荷一定的偏差。另外,现有的采用电磁方式对电主轴进行非接触式的切削力模拟加载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在施加在切削力载荷时无法实现柔性、快速地多自由度的调整,无法实现径向力、轴向力和扭矩的全工况载荷的模拟加载。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816588U,公告日为2018.09.04所公开的非接触式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该装置利用非接触式电磁振荡器实现电主轴的径向加载,但其无法实时模拟电主轴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切削力的方向变化,对一些需要不断改变切削力方向的加工工况适用性低。并且现有装置在安装、调整与拆卸等工作方面并不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试验的时间与资源,效率低。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加载的非接触式的便携式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采用非接触式的加载,能真实反映加工工况,实时调整施力大小与方向,并且便于拆装与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采用接触式加载无法实现高转速电主轴的加载以及加载载荷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机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径向力加载机构、扭矩加载机构、轴向力加载机构与模拟刀柄;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包括模拟刀具与大锥齿轮底座;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包括齿轮盘、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与转盘电机;所述的扭矩加载机构包括转子绕组、定子绕组与平衡环;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包括1号电磁铁与轴向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安装在安装机构的壳体内,大锥齿轮底座与壳体内的环形凸肩接触连接,模拟刀具的回转轴线与壳体的回转轴线共线;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并套装在模拟刀具上,齿轮盘的底端面与壳体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内侧底面接触连接,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和壳体中小直径圆筒内壁上的2条轨道槽滑动连接,转盘电机安装在壳体中小直径圆筒外侧壁与壳体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上;扭矩加载机构套装在径向力加载机构下方的模拟刀具上,转子绕组与模拟刀具之间为过盈配合,定子绕组的外壁与壳体中小直径圆筒的内孔壁之间为过盈配合;平衡环卡装在转子绕组下方的模拟刀具上;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安装在模拟刀具底端与壳体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之间,轴向力加载机构与模拟刀具的回转轴线共线,轴向力加载机构的顶端通过1号电磁铁与模拟刀具的底端面固定连接,轴向力加载机构的底端通过轴向压力传感器与壳体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模拟刀柄中的模拟BT刀柄或模拟HSK刀柄安装在模拟刀具的顶端,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机构还包括垫片与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所述的垫片放置在壳体中大直径圆筒敞开端设置的法兰盘上,垫片底端面与壳体中大直径圆筒上的法兰盘的顶端面接触连接,垫片上均布的螺栓通孔与壳体中法兰盘上均布的螺栓通孔对正,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放置在垫片上,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的底端面与垫片的顶端面接触连接,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圆环形凸台上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与垫片上均布的螺栓通孔对正,壳体通过其上的法兰盘依次和垫片与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为阶梯式圆筒形结构件,即壳体由大直径圆筒与小直径圆筒组成;所述的小直径圆筒的筒底端封闭,另一端为敞开式,从封闭端到敞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铝合金材料的板状散热片,敞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径向力加载机构中的滑轮相配合的两条平行的结构相同的环形轨道槽,敞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转盘电机的凹槽;所述的大直径圆筒的中心处设置有3段式阶梯孔,由右至左依次是第一段孔至第三段孔,直径由大至小,第一段孔的直径与模拟刀具夹持机构中的大锥齿轮底座的直径相等,第三段孔设置在大直径圆筒筒底的中心处,第三段孔的直径与小直径圆筒的内径相等;大直径圆筒筒底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转盘电机输出轴的轴通孔,轴通孔周围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固定转盘电机的螺纹通孔;在第一段孔的孔壁上设置1个用于安装模拟刀具夹持机构中的传动杆的传动杆通孔,传动杆通孔周围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固定3号限位元件的螺钉通孔;大直径圆筒的敞开端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的外径大于大直径圆筒的外径,法兰盘的内径等于大直径圆筒的内径,法兰盘所在平面与大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垂直,法兰盘上均匀地分布有和电主轴安装端、1号法兰盘、2号法兰盘或3号法兰盘圆环形凸台上的螺纹孔对正的螺栓孔;大直径圆筒的筒底、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依次和大直径圆筒、小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垂直,大直径圆筒的筒底端与小直径圆筒的筒口端连成一体,大直径圆筒与小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共线。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拟刀具为由带有刀具夹持功能的头部与圆轴组成的圆形棒状结构件,头部为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圆筒,圆筒内壁上设置有与模拟刀柄相配合的内螺纹,圆筒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圈与1号夹具、2号夹具的1号夹持元件、2号夹持元件相配合的矩形横截面的头部凹槽;圆筒的底端面与圆轴的顶端面连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机构(1)、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径向力加载机构(3)、扭矩加载机构(4)、轴向力加载机构(5)与模拟刀柄(6);/n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包括模拟刀具(201)、大锥齿轮底座(212);/n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3)包括齿轮盘(301)、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303)与转盘电机(308);/n所述的扭矩加载机构(4)包括转子绕组(401)、定子绕组(402)与平衡环(403);/n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5)包括1号电磁铁(501)与轴向压力传感器(504);/n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安装在安装机构(1)的壳体(103)内,大锥齿轮底座(212)与壳体(103)内的环形凸肩接触连接,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与壳体(103)的回转轴线共线;/n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3)安装在壳体(103)内并套装在模拟刀具(201)上,齿轮盘(301)的底端面与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内侧底面接触连接,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303)和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内壁上的2条轨道槽滑动连接,转盘电机(308)安装在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外侧壁与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上;扭矩加载机构(4)套装在径向力加载机构(3)下方的模拟刀具(201)上,转子绕组(401)与模拟刀具(201)之间为过盈配合,定子绕组(402)的外壁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内孔壁之间为过盈配合;平衡环(403)卡装在转子绕组(401)下方的模拟刀具(201)上;/n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5)安装在模拟刀具(201)底端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之间,轴向力加载机构(5)与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共线,轴向力加载机构(5)的顶端通过1号电磁铁(501)与模拟刀具(20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轴向力加载机构(5)的底端通过轴向压力传感器(504)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模拟刀柄(6)中的模拟BT刀柄(601)或模拟HSK刀柄(602)安装在模拟刀具(201)的顶端,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机构(1)、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径向力加载机构(3)、扭矩加载机构(4)、轴向力加载机构(5)与模拟刀柄(6);
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包括模拟刀具(201)、大锥齿轮底座(212);
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3)包括齿轮盘(301)、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303)与转盘电机(308);
所述的扭矩加载机构(4)包括转子绕组(401)、定子绕组(402)与平衡环(403);
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5)包括1号电磁铁(501)与轴向压力传感器(504);
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安装在安装机构(1)的壳体(103)内,大锥齿轮底座(212)与壳体(103)内的环形凸肩接触连接,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与壳体(103)的回转轴线共线;
所述的径向力加载机构(3)安装在壳体(103)内并套装在模拟刀具(201)上,齿轮盘(301)的底端面与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内侧底面接触连接,4个结构相同的滑轮(303)和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内壁上的2条轨道槽滑动连接,转盘电机(308)安装在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外侧壁与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的筒底上;扭矩加载机构(4)套装在径向力加载机构(3)下方的模拟刀具(201)上,转子绕组(401)与模拟刀具(201)之间为过盈配合,定子绕组(402)的外壁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内孔壁之间为过盈配合;平衡环(403)卡装在转子绕组(401)下方的模拟刀具(201)上;
所述的轴向力加载机构(5)安装在模拟刀具(201)底端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之间,轴向力加载机构(5)与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共线,轴向力加载机构(5)的顶端通过1号电磁铁(501)与模拟刀具(20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轴向力加载机构(5)的底端通过轴向压力传感器(504)与壳体(103)中小直径圆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模拟刀柄(6)中的模拟BT刀柄(601)或模拟HSK刀柄(602)安装在模拟刀具(201)的顶端,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机构(1)还包括垫片(102)与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
所述的垫片(102)放置在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敞开端设置的法兰盘上,垫片(102)底端面与壳体(103)中大直径圆筒上的法兰盘的顶端面接触连接,垫片(102)上均布的螺栓通孔与壳体(103)中法兰盘上均布的螺栓通孔对正,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放置在垫片(102)上,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的底端面与垫片(102)的顶端面接触连接,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圆环形凸台上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与垫片(102)上均布的螺栓通孔对正,壳体(103)通过其上的法兰盘依次和垫片(102)与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3)为阶梯式圆筒形结构件,即壳体(103)由大直径圆筒与小直径圆筒组成;
所述的小直径圆筒的筒底端封闭,另一端为敞开式,从封闭端到敞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铝合金材料的板状散热片,敞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径向力加载机构(3)中的滑轮(303)相配合的两条平行的结构相同的环形轨道槽,敞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转盘电机(308)的凹槽;
所述的大直径圆筒的中心处设置有3段式阶梯孔,由右至左依次是第一段孔至第三段孔,直径由大至小,第一段孔的直径与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中的大锥齿轮底座(212)的直径相等,第三段孔设置在大直径圆筒筒底的中心处,第三段孔的直径与小直径圆筒的内径相等;大直径圆筒筒底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转盘电机(308)输出轴的轴通孔,轴通孔周围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固定转盘电机(308)的螺纹通孔;在第一段孔的孔壁上设置1个用于安装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中的传动杆(213)的传动杆通孔,传动杆通孔周围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固定3号限位元件(215)的螺钉通孔;大直径圆筒的敞开端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的外径大于大直径圆筒的外径,法兰盘的内径等于大直径圆筒的内径,法兰盘所在平面与大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垂直,法兰盘上均匀地分布有和电主轴(8)安装端、1号法兰盘(101A)、2号法兰盘(101B)或3号法兰盘(101C)圆环形凸台上的螺纹孔对正的螺栓孔;大直径圆筒的筒底、小直径圆筒的筒底依次和大直径圆筒、小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垂直,大直径圆筒的筒底端与小直径圆筒的筒口端连成一体,大直径圆筒与小直径圆筒的回转轴线共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刀具(201)为由带有刀具夹持功能的头部与圆轴组成的圆形棒状结构件,头部为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圆筒,圆筒内壁上设置有与模拟刀柄(6)相配合的内螺纹,圆筒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圈与1号夹具(210-A)、2号夹具(210-B)的1号夹持元件、2号夹持元件相配合的矩形横截面的头部凹槽;圆筒的底端面与圆轴的顶端面连成一体,圆筒的底端面、圆轴的顶端面分别与圆筒的回转轴线、圆轴的回转轴线垂直,圆筒的回转轴线与圆轴的回转轴线共线;在圆轴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组结构相同的相互平行的用于消除涡流的圆轴凹槽,圆轴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横截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刀具夹持机构(2)还包括大锥齿轮(211)、1号夹持机构(202)、2号夹持机构(203)与3号夹持机构(204);
所述的大锥齿轮(211)安装在大锥齿轮底座(212)内,两者之间为滑动连接,模拟刀具(201)安装在大锥齿轮(211)与大锥齿轮底座(212)的中心处,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和大锥齿轮(211)与大锥齿轮底座(212)的回转轴线共线,1号夹持机构(202)与2号夹持机构(203)通过其中的1号螺旋副支架(209-A)与2号螺纹副支架(209-B)对称地安装在大锥齿轮底座(212)上,1号夹持机构(202)与2号夹持机构(203)的回转轴线和模拟刀具(201)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1号夹持机构(202)与2号夹持机构(203)和大锥齿轮(211)之间为啮合连接,3号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海龙珺琪田海龙杨兆军朱其强陈玮峥赵新跃金桐彤刘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