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永亮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339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组件、检测组件和夹持组件,驱动框顶部与壳体顶壁固连,驱动螺杆两端与驱动框侧壁可转动连接,驱动螺杆两侧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正向螺纹上螺接有左驱动块,反向螺纹上螺接有右驱动块,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下端均可拆卸连接有检测组件,夹持框体与壳体底壁可滑动连接,夹持框体内设置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贯穿夹持框体两侧壁后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啮合传动且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相对的外侧均连接有夹持臂,以夹持或松开待检测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于对管道环焊缝进行检测,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损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材料,它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领域、基础建设领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管、煤气管道,再比如说工业领域中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等。管道的环焊缝质量关系到管道是否密实,因此传统的检验方法是将管道的两端堵实,向管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将整条管道浸入水中,根据水中是否有胃气泡来判定管道是否密实,或将水灌入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和时间,看是否产生泄漏,这种检验方法较为费时费力,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道环焊缝检测费时费力、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驱动组件、检测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框、驱动螺杆、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所述驱动框顶部与所述壳体顶壁固连,所述驱动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驱动组件、检测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框、驱动螺杆、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所述驱动框顶部与所述壳体顶壁固连,所述驱动框内部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内横向贯穿设置有所述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两端与所述驱动框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框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滑动槽相互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螺杆连接,所述驱动螺杆两侧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上螺接有所述左驱动块,所述反向螺纹上螺接有所述右驱动块,所述左驱动块和所述右驱动块下端均贯穿所述滑动槽后可拆卸连接有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驱动组件、检测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框、驱动螺杆、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所述驱动框顶部与所述壳体顶壁固连,所述驱动框内部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内横向贯穿设置有所述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两端与所述驱动框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框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滑动槽相互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螺杆连接,所述驱动螺杆两侧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上螺接有所述左驱动块,所述反向螺纹上螺接有所述右驱动块,所述左驱动块和所述右驱动块下端均贯穿所述滑动槽后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连接柱、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连接柱顶端与所述左驱动块或所述右驱动块可拆卸连接、上部固连有所述上连接杆、下部固连有所述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端部固连有光敏传感器,所述下连接杆端部固连有照射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框体、气缸、驱动齿轮、第一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齿轮和夹持臂,所述夹持框体与所述壳体底壁可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后侧壁固连有安装座,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框体固连,所述夹持框体内部设置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贯穿所述夹持框体两侧壁后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传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相对的外侧均连接有所述夹持臂,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可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夹持臂相向运动或反向运动,以夹持或松开待检测管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