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336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层组及阳极层,驱动层组位于第二显示区,阳极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阳极,第一阳极借助走线与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隔离层和搭接层,第一隔离层设于搭接层与走线之间,且开设有第一过孔,走线通过第一过孔并与搭接层相连,以将第一阳极和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走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搭接层之间形成低电阻搭接,从而降低了搭接阻抗对第一阳极至走线之间的电位的影响,避免第一显示区出现虚暗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为实现真正的全面屏,屏下摄像头技术应运而生,即显示屏中设置有感光器件的区域仍可以用于显示,但该区域在正常显示时会出现虚暗点的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避免设有感光器件的区域在正常显示时出现虚暗点的不良情况。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层组及阳极层;所述驱动层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阳极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借助走线与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隔离层和搭接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设于所述搭接层与所述走线之间,且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搭接层相连,以将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搭接层的一侧在所述搭接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搭接层内。可确保走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搭接层的搭接面积小于走线与搭接层直接搭接的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层具有第一平坦区及第一爬坡区,所述第一爬坡区与所述第一平坦区邻接;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搭接层的一侧在所述搭接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内。此种设置方式可避免走线的爬坡,可有效保证走线与搭接层之间不易产生大的接触电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酸、聚氯乙烯或氟树脂。上述几种材料均为透明的树脂,且具备绝缘特性,有利于优化第一隔离层的特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层还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阳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搭接层相连。有利于减小第一阳极与走线电连接线路的阻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之间的支撑部,所述第一阳极及所述走线均支撑于所述支撑部。通过设置支撑区更有利于第一阳极和走线在第一隔离层上的形成,使第一阳极和走线分别通过第一过孔及第二过孔与搭接层的搭接可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的漏极与所述走线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层开设有第四过孔,所述走线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驱动层相连。此种设置方式可控制走线与驱动层组的搭接面积,可避免在驱动层组上直接形成走线,导致两者搭接面积大而造成的极大搭接电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位于同一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设置有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层,使得走线必须通过第一隔离层的第一过孔与搭接层进行搭接,再通过搭接层作为中间介质连接第一阳极及走线,避免了第一阳极与走线直接搭接形成极大搭接电阻,同时,由于使用了第一隔离层的第一过孔使得走线与搭接层搭接,从而控制走线与搭接层的搭接面积,可避免在搭接层上直接形成走线,导致两者搭接面积大而造成的极大搭接电阻。因此,走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搭接层之间形成低电阻搭接,从而降低了搭接阻抗对第一阳极至走线之间的电位的影响,进而降低了对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之间的压差的影响,避免第一显示区出现虚暗点的不良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阳极与走线通过搭接层搭接平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中的元件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等要素仅仅是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对应的元件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且省略重复的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下”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下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其中,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上方/上层”或“下方/下层”时,是以膜层的交叠时的上下为基准。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上,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器等感光器件,一般是通过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第一显示区的方式,将感光器件设置在第一显示区下方,在保证感光器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但是,电子设备在显示时,会在第一显示区出现虚暗点。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内的器件例如子像素的阳极及走线一般采用透明氧化物材料,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及走线处的搭接下方需要放置搭接层以反光利于平坦化层的过孔形成。而透明氧化物材料的电阻率较高,第一显示区内的走线与搭接层的接触阻抗大,因此,极大地削弱了阳极至走线之间的电位,导致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的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压差变低,故在第一显示区会出现虚暗点的不良情况。如此,需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第一显示区出现的虚暗点的不良情况。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阳极与走线通过搭接层搭接平面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结构。参阅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AA及邻接第一显示区AA的第二显示区BB,第一显示区AA的光透过率高于第二显示区BB的光透过率。具体地,第一显示区AA对应设置有感光器件,感光器件透过第一显示区AA进行光线采集。感光器件例如可以为摄像头感光器件或者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感光器件,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n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层组及阳极层;/n所述驱动层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阳极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借助走线与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隔离层和搭接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设于所述搭接层与所述走线之间,且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搭接层相连,以将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层组及阳极层;
所述驱动层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阳极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借助走线与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隔离层和搭接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设于所述搭接层与所述走线之间,且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搭接层相连,以将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驱动层组的漏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搭接层的一侧在所述搭接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搭接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层具有第一平坦区及第一爬坡区,所述第一爬坡区与所述第一平坦区邻接;
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搭接层的一侧在所述搭接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材质包括聚对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玉王恩来陆蕴雷李磊张鹏辉马明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