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器包括被动发光显示器和主动发光显示器,被动发光显示器是需要借助背光源进行显示的显示器件,常见的主要为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为了追求高色域、高对比度和超薄外观,目前手机、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为主动发光器件。主动发光器件是自身能够受激发而发光的显示器件,常见的主要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和微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具有结构简单、自发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可弯曲等优点,在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透明显示市场如玻璃显示墙幕、AR显示等兴起,透明显示需求激增。透明显示器是指显示器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光穿透性,既可以看到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又可以看到显示器后面的信息,透明显示器的优点在于更好的利用了空间、内部设计和其他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像素显示区和透过区,所述像素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透过区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和光致变色层;/n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且所述光致变色层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n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致变色层后,进入所述透过区,调节所述透过区的透过率。/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像素显示区和透过区,所述像素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透过区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和光致变色层;
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且所述光致变色层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光致变色层后,进入所述透过区,调节所述透过区的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过区范围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为第一弧面结构,且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底部朝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反射结构的底部方向,所述第一弧面结构上各处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
衬底基板;
阵列层,所述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围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为第二弧面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朝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弧面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