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27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6
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属变压器生产领域,包括联管、底座、拉伸模和拉杆,拉伸模安装在底座上,拉杆安装在拉伸模上,底座置于联管内部。联管上具有预先开出的开口,开口上拔制三通。底座包括半圆座、上开口,半圆座上部具有上开口,上卡口的形状与拉伸模的垫块形状相匹配。拉伸模包括垫块、顶弧面、扩口区、定型区、圆角区和中心孔,垫块的形状与联管的内孔形状相同,垫块安装在上开口上,垫块顶部自上而下分别具有顶弧面、扩口区、定型区和圆角区。顶弧面下方为扩口区,扩口区将预留的开口逐步扩大,扩口区下方为定型区。定型区与垫块结合处具有圆角区。拉杆包括螺纹杆、手柄和凸台,螺纹杆通过螺纹安装在中心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
技术介绍
变压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量在联管焊接上,最初的联管焊接操作为在联管上开孔后直接焊接另一件联管,这种焊接形式不仅对焊接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而且,焊接质量难以控制。因而,较为理想的操作是对开口的焊接去进行拔制三通操作,另一件联管直接焊接在三通的顶端,显然,这种操作不仅降低了焊接的难度,而且,焊接质量也更容易保证。但是,三通的拔制操作往往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工具,当前生产现场缺乏有效的专业工具来完成三通的拔制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包括联管、底座、拉伸模和拉杆,拉伸模安装在底座上,拉杆安装在拉伸模上,底座置于联管内部。联管上具有预先开出的开口,开口上拔制三通。底座包括半圆座、上开口,半圆座上部具有上开口,上卡口的形状与拉伸模的垫块形状相匹配。拉伸模包括垫块、顶弧面、扩口区、定型区、圆角区和中心孔,垫块的形状与联管的内孔形状相同,三通拔制操作的最后阶段,垫块抵住联管内表面,垫块安装在上开口上,垫块顶部自上而下分别具有顶弧面、扩口区、定型区和圆角区,顶弧面的形状与联管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且顶弧面与垫块的高度与底座相互协调设计,当垫块安装在上开口上时,底座和拉伸模可以一起从联管的端头放入联管内部。顶弧面下方为扩口区,扩口区将预留的开口逐步扩大,扩口区下方为定型区,定型区在三通拔制操作的后期将三通的里面逐渐固定为直筒形状。定型区与垫块结合处具有圆角区,圆角区在三通拔制的最后阶段对三通底部成型为圆角。顶弧面的水平投影直径与开口的投影直径相等,定型区的直径与拔制完毕的三通的内径相等。拉杆包括螺纹杆、手柄和凸台,螺纹杆通过螺纹安装在中心孔内。进一步的,半圆座为联管内孔的三分之二的形状。进一步的,上开口上具有一对导向杆,导向杆对拉伸模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拉伸模上具有一对导向孔,导向孔与导向杆共同完成拉伸模的导向工作。进一步的,拉伸模中心具有贯穿的中心孔,中心孔为螺纹孔,安装拉杆。进一步的,螺纹杆底部具有凸台,凸台为球形,当拉杆旋转到中心孔的底部,凸台抵住底座的上表面。进一步的,螺纹杆顶部具有手柄,转动手柄可以驱动拉杆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变压器联管的三通拔制操作,其独特设计的拉伸模可以很好的完成三通拔制操作,而且一个步骤即可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中:10.联管,11.开口,20.底座,21.半圆座,22.上开口,23.导向杆,30.拉伸模,31.垫块,32.顶弧面,33.扩口区,34.定型区,35.圆角区,36.导向孔,37.中心孔,40.拉杆,41.螺纹杆,42.手柄,43.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参见图1-图4所示的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包括联管10、底座20、拉伸模30和拉杆40,拉伸模30安装在底座20上,拉杆40安装在拉伸模30上,底座20置于联管10内部。联管10上具有预先开出的开口11,开口11上拔制三通。底座20包括半圆座21、上开口22和导向杆23,半圆座21为联管10内孔的三分之二的形状,半圆座21上部具有上开口22,上卡口22的形状与拉伸模30的垫块31形状相匹配,上开口22上具有一对导向杆23,导向杆23对拉伸模30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拉伸模30包括垫块31、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圆角区35、导向孔36和中心孔37,垫块31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孔形状相同,三通拔制操作的最后阶段,垫块31抵住联管10内表面,垫块31安装在上开口22上,垫块31顶部自上而下分别具有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和圆角区35,顶弧面32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且顶弧面32与垫块31的高度与底座20相互协调设计,当垫块31安装在上开口22上时,底座20和拉伸模30可以一起从联管10的端头放入联管10内部。顶弧面32下方为扩口区33,扩口区33将预留的开口11逐步扩大,扩口区11下方为定型区34,定型区34在三通拔制操作的后期将三通的里面逐渐固定为直筒形状。定型区34与垫块31结合处具有圆角区35,圆角区35在三通拔制的最后阶段对三通底部成型为圆角。顶弧面32的水平投影直径与开口11的投影直径相等,定型区34的直径与拔制完毕的三通的内径相等。拉伸模30上具有一对导向孔36,导向孔36与导向杆23共同完成拉伸模30的导向工作。拉伸模30中心具有贯穿的中心孔37,中心孔37为螺纹孔,安装拉杆40。拉杆40包括螺纹杆41、手柄42和凸台43,螺纹杆41通过螺纹安装在中心孔37内,螺纹杆41底部具有凸台43,凸台43为球形,当拉杆40旋转到中心孔37的底部,凸台43抵住底座20的上表面,螺纹杆41顶部具有手柄42,转动手柄42可以驱动拉杆40转动。起初,拉杆40向下旋转,拉杆40安装进入中心孔37,当拉杆40到达中心孔37的底部,继续旋转拉杆40则可将拉伸模30向上提拉,当拉伸模30上升至最上位,便完成了三通拔制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下拉杆40,将拉伸模30安装在底座20上,通过导向孔36和导向杆23完成定位,将底座20和拉伸模30一同放入联管10的内孔内,将拉伸模30和开口11完成对正,向拉杆40安装在中心孔37内,转动拉杆40直至最底部,继续转动拉杆40,直至拉伸模30抵达最高位,便完成了三通拔制工作。当然,拔制完毕后的三通顶部需要经过必要的修整,此外,若将联管10夹持在台钳上肯能更加便于完成操作。再有,必要时,可在拉伸模30上涂抹适当的润滑油可便于完成操作且可防止开口11被撕裂。以上实施例主要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尽管只对其中有限的实施例和技术特征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实施例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形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能涵盖各种修改与替换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包括联管(10)、底座(20)、拉伸模(30)和拉杆(4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30)安装在底座(20)上,拉杆(40)安装在拉伸模(30)上,底座(20)置于联管(10)内部,联管(10)上具有预先开出的开口(11),开口(11)上拔制三通,底座(20)包括半圆座(21)、上开口(22),半圆座(21)上部具有上开口(22),上卡口(22)的形状与拉伸模(30)的垫块(31)形状相匹配,拉伸模(30)包括垫块(31)、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圆角区(35)和中心孔(37),垫块(31)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孔形状相同,垫块(31)安装在上开口(22)上,垫块(31)顶部自上而下分别具有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和圆角区(35),顶弧面(32)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且顶弧面(32)与垫块(31)的高度与底座(20)相互协调设计,顶弧面(32)下方为扩口区(33),扩口区(33)将预留的开口(11)逐步扩大,扩口区(11)下方为定型区(34),定型区(34)与垫块(31)结合处具有圆角区(35),顶弧面(32)的水平投影直径与开口(11)的投影直径相等,定型区(34)的直径与拔制完毕的三通的内径相等,拉伸模(30)中心具有贯穿的中心孔(37),中心孔(37)为螺纹孔,安装拉杆(40),拉杆(40)包括螺纹杆(41),螺纹杆(41)通过螺纹安装在中心孔(3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汇油管三通拔制装置,包括联管(10)、底座(20)、拉伸模(30)和拉杆(4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30)安装在底座(20)上,拉杆(40)安装在拉伸模(30)上,底座(20)置于联管(10)内部,联管(10)上具有预先开出的开口(11),开口(11)上拔制三通,底座(20)包括半圆座(21)、上开口(22),半圆座(21)上部具有上开口(22),上卡口(22)的形状与拉伸模(30)的垫块(31)形状相匹配,拉伸模(30)包括垫块(31)、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圆角区(35)和中心孔(37),垫块(31)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孔形状相同,垫块(31)安装在上开口(22)上,垫块(31)顶部自上而下分别具有顶弧面(32)、扩口区(33)、定型区(34)和圆角区(35),顶弧面(32)的形状与联管(10)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且顶弧面(32)与垫块(31)的高度与底座(20)相互协调设计,顶弧面(32)下方为扩口区(33),扩口区(33)将预留的开口(11)逐步扩大,扩口区(11)下方为定型区(34),定型区(34)与垫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新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