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CN201910381618.X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箱体分成工作室和散热室,所述工作室内固定有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室内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传动连接有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镶嵌在推板上,所述推板的两侧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挡板与箱体的侧端紧密接触,所述散热室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箱体的下端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变压器的自动、快速散热降温,提高使用寿命。但是该设备无法对变压再常温状态进行户外的封闭保护,在温度高时进行有效的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其有益效果为变压器工作,温度高时,自动将封闭保护壳体打开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自调驱动器(3)、自调滑动前门(4)、多个通风侧门(5)和压缩气胀伸缩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的后端,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的前端与自调驱动器(3)相贴合,自调驱动器(3)与自调滑动前门(4)相啮合传动,自调滑动前门(4)转动连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内,自调驱动器(3)的两端均铰接多个通风侧门(5),多个通风侧门(5)分别铰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内壁的两端,压缩气胀伸缩器(6)固定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自调驱动器(3)、自调滑动前门(4)、多个通风侧门(5)和压缩气胀伸缩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的后端,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的前端与自调驱动器(3)相贴合,自调驱动器(3)与自调滑动前门(4)相啮合传动,自调滑动前门(4)转动连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内,自调驱动器(3)的两端均铰接多个通风侧门(5),多个通风侧门(5)分别铰接在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内壁的两端,压缩气胀伸缩器(6)固定连接在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的前端并与自调驱动器(3)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压器室外封闭保护框(1)包括保护箱体(1-1)、正面通风槽(1-2)、多个侧通风槽(1-3)、调节插槽(1-4)、两个转动圆孔(1-5)、两个内壁间隔通风板(1-6)、内壁下T形滑槽(1-7)、两个前滑座(1-8)和两个限位齿条滑槽(1-9),保护箱体(1-1)的后端的中心设置有连通的正面通风槽(1-2),保护箱体(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的多个侧通风槽(1-3),保护箱体(1-1)的后端的下侧设置有连通的调节插槽(1-4),两个转动圆孔(1-5)均匀设置在保护箱体(1-1)的后端,两个内壁间隔通风板(1-6)均匀固定连接在保护箱体(1-1)内壁,内壁下T形滑槽(1-7)设置在保护箱体(1-1)内壁的下端,两个前滑座(1-8)对称固定连接在保护箱体(1-1)的前端,两个限位齿条滑槽(1-9)分别连通设置在保护箱体(1-1)前端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变压器呈载固定座(2)包括变压器(2-1)、变压器呈载滑座(2-2)、调节连接板(2-3)和两个调节螺栓(2-4),变压器(2-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变压器呈载滑座(2-2)上,变压器呈载滑座(2-2)滑动连接在调节插槽(1-4)内,调节连接板(2-3)固定连接在变压器呈载滑座(2-2)的后端,两个调节螺栓(2-4)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调节连接板(2-3)上,两个调节螺栓(2-4)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转动圆孔(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力电气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调驱动器(3)包括驱动顶板(3-1)、两个顶板弹簧轴(3-2)、两个弹簧(3-3)、前齿条连接板(3-4)、两个前T形滑块(3-5)和两个驱动齿条(3-6),驱动顶板(3-1)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顶板弹簧轴(3-2),两个顶板弹簧轴(3-2)均滑动连接在保护箱体(1-1)的前端内,两个顶板弹簧轴(3-2)的前端均固定连接在前齿条连接板(3-4)上,两个弹簧(3-3)分别套接在两个顶板弹簧轴(3-2)上,弹簧(3-3)设置在保护箱体(1-1)的内壁和驱动顶板(3-1)之间,前齿条连接板(3-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前T形滑块(3-5),前齿条连接板(3-4)通过两个前T形滑块(3-5)滑动连接在两个前滑座(1-8)内,前齿条连接板(3-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驱动齿条(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