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020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板式换热器用于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热交换,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通;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通过第三流道连通。换热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当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时,在靠近制冷剂流出板式换热器的位置,制冷剂与载冷剂的流动相反,两者的温差大,提升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换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采用单流程的设计,即当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载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而当板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载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或者,当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载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而当板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载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板式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和载冷剂的流通方向不是相同就是相反,导致板式换热器在其中一种状态下,制冷剂在出口处的温度和载冷剂在出口处的问题接近,两者平均温差小,从而导致换热性能难以提升,不利于换热,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其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至少部分不足。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于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热交换,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均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者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接形成所述制冷剂的第一过液通道,所述第一过液通道中设置有循环流分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流分配装置包括第一隔断板,所述第一隔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一过液通道分为上下两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流分配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断板,所述第二隔断板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分量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隔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的顶端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形成所述载冷剂的供应通道,位于所述供应通道中的所述载冷剂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二隔断板与所述第一隔断板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断板相较于所述第一隔断板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或者第三换热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断板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隔断板的上表面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所述板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板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沿垂直方向流动的第一空间和供所述载冷剂沿垂直方向流动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空间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空间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形成所述载冷剂的供应通道,位于所述供应通道中的所述载冷剂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板片的数量为第一数值,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中的板片的数量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的比值大于等于3,并且,小于等于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的比值为9。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板片设有第一过液口、第二过液口和第三过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板片上还设置有第四过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一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一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一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二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二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二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三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三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三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四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板片的第四过液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板片阻隔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在第一方向上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中的所述第三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区域中的所述第三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中的所述第四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一侧;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流道;自所述第三接口指向所述第四流道的方向,所述单向阀打开;自所述第四流道指向所述第三接口的方向,所述单向阀关闭。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载冷剂供应装置、制冷剂供应装置和上述的板式换热器;所述载冷剂供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以向所述板式换热器提供载冷剂;所述制冷剂供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制冷剂供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一端连接,以向所述板式换热器提供制冷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时,在靠近制冷剂流出板式换热器的位置,制冷剂与载冷剂的流动相反,即两者的温差大,以提升板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于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n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均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n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者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于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
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均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四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者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第三流道连接并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设有用于流通载冷剂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第三流道;
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的两端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三流道连接形成所述制冷剂的第一过液通道,所述第一过液通道中设置有循环流分配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分配装置包括第一隔断板,所述第一隔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一过液通道分为上下两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分配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断板,所述第二隔断板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分量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隔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的顶端存在间隙;
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三换热区域的第一流道连接形成所述载冷剂的供应通道,位于所述供应通道中的所述载冷剂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
所述第二隔断板与所述第一隔断板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断板相较于所述第一隔断板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或者第三换热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板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隔断板的上表面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所述板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板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板片;
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所述制冷剂沿垂直方向流动的第一空间和供所述载冷剂沿垂直方向流动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交替设置;
所述第一空间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空间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流道和第三流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