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05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属于炉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灶部件、柴火容纳部件和承载出料部件,所述柴火容纳部件设置在炉灶部件内,所述柴火容纳部件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相互连通,所述炉灶部件的四周均呈通透状,所述承载出料部件设置在炉灶部件的下半部分,所述承载出料部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增加了柴火容纳筒内设进柴口,通过进柴通道将大量待燃烧的柴火放入柴火容纳筒内,第一容纳圆筒出货焰口,四个通风板自然进风环绕式供氧,利用混合空气,第二次燃烧技术,通透进料环内设多个进气孔360度充分助氧双重燃烧,实现火力更猛,更省柴,无烟无尘,燃烧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
本技术涉及炉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
技术介绍
当今农村普遍使用柴火炉具进行炊事活动,但由于现有的柴火炉具一般是砖混堆砌的或铁桶内加砖混炉膛构成柴火炉具,柴火炉具均设有进材口、炉膛、排灰口和出气管,柴火堆积在炉膛内燃烧,直接向炉架上的锅底喷火,火焰烟气时常会从进材口排出,所以存在热能浪费大、热气利用率低、废气弥漫在炊事活动的空间等不足,而且现在很多炉具在生火后需要风机不断送入空气,这样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包括炉灶部件、柴火容纳部件和承载出料部件,所述柴火容纳部件设置在炉灶部件内,所述柴火容纳部件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相互连通,所述炉灶部件的四周均呈通透状,所述承载出料部件设置在炉灶部件的下半部分,所述承载出料部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上炉膛包括第一容纳圆筒、第二容纳圆筒和通透进料环,所述第一容纳圆筒和第二容纳圆筒均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容纳圆筒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内,所述第一容纳圆筒和第二容纳圆筒的中间部位均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容纳圆筒和第二容纳圆筒的侧壁设有方形出烟槽,所述通透进料环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进气孔。进一步的,所述下炉膛包括柴火容纳筒、两个竖直支撑柱和若干柴火遮挡板,所述柴火容纳筒与第二容纳圆筒同轴线设置,所述柴火容纳筒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的底部,所述柴火容纳筒与第一容纳圆筒和第二容纳圆筒连通,若干所述柴火遮挡板等间距的设置在柴火容纳筒的顶部,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分别设置在柴火容纳筒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炉灶部件包括方形台板、承载底板、出烟通道、进柴通道、通道遮挡板、四个通风板和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通风板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方形台板的底部,所述承载底板安装在四个通风板的底部,所述方形台板的中间部位设有供第二容纳圆筒承载的通槽,所述第二容纳圆筒固定设置在方形台板上,所述出烟通道的一端与方形出烟槽对接,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进柴通道贯穿其中一个通风板与柴火容纳筒对接连通,所述通道遮挡板安装在进柴通道的端部,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承载底板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出料部件包括承载箱和抽拉把手,所述承载箱与进柴通道设置在同一面通风板上,所述承载箱的顶部设有敞口向上设置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抽拉把手安装在承载箱的端壁上。有益效果: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增加了柴火容纳筒内设进柴口,通过进柴通道将大量待燃烧的柴火放入柴火容纳筒内,第一容纳圆筒出货焰口,四个通风板自然进风环绕式供氧,利用混合空气,第二次燃烧技术,通透进料环内设多个进气孔360度充分助氧双重燃烧,实现火力更猛,更省柴,无烟无尘,燃烧更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炉灶部件1,方形台板10,承载底板11,出烟通道12,进柴通道13,通道遮挡板14,通风板15,万向轮16,柴火容纳部件2,第一容纳圆筒20,第二容纳圆筒21,通透进料环22,圆形通孔23,方形出烟槽24,进气孔25,柴火容纳筒26,竖直支撑柱27,柴火遮挡板28,承载出料部件3,承载箱30,抽拉把手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包括炉灶部件1、柴火容纳部件2和承载出料部件3,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设置在炉灶部件1内,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相互连通,所述炉灶部件1的四周均呈通透状,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设置在炉灶部件1的下半部分,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首先整体的炉灶部件1的四周通透,能够为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满足柴火的充分燃烧,柴火容纳部件2能够实现对柴火的容纳,完成充分燃烧,柴火容纳部件2的上部分均能够实现对锅具的承载,完成轻便式、快捷式的作业。所述上炉膛包括第一容纳圆筒20、第二容纳圆筒21和通透进料环22,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均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21内,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的中间部位均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圆形通孔23,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的侧壁设有方形出烟槽24,所述通透进料环22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进气孔25,第一容纳圆筒20采用制灶的土胚完成,因为土胚成型的锅灶能够起到更好的燃烧以及承载,第二容纳圆筒21设置在炉灶部件1上,实现承载定位作业,通透进料环22内设多个进气孔25360度充分助氧双重燃烧,实现火力更猛,更省柴,无烟无尘,燃烧更充分。所述下炉膛包括柴火容纳筒26、两个竖直支撑柱27和若干柴火遮挡板28,所述柴火容纳筒26与第二容纳圆筒21同轴线设置,所述柴火容纳筒26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21的底部,所述柴火容纳筒26与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连通,若干所述柴火遮挡板28等间距的设置在柴火容纳筒26的顶部,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柱27分别设置在柴火容纳筒26的底部,以实现对柴火的充分容纳,以及柴火烧完之后产生的煤渣通过若干柴火遮挡板28之间的间隙进入承载出料部件3内,以保证整体设备的整洁干净。所述炉灶部件1包括方形台板10、承载底板11、出烟通道12、进柴通道13、通道遮挡板14、四个通风板15和四个万向轮16,四个所述通风板15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方形台板10的底部,所述承载底板11安装在四个通风板15的底部,所述方形台板10的中间部位设有供第二容纳圆筒21承载的通槽,所述第二容纳圆筒21固定设置在方形台板10上,所述出烟通道12的一端与方形出烟槽24对接,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进柴通道13贯穿其中一个通风板15与柴火容纳筒26对接连通,所述通道遮挡板14安装在进柴通道13的端部,四个所述万向轮16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承载底板11的底部,出烟通道12的设置能够实现将烧柴的烟及时排放至大气中,避免灶具内烟雾的堆积,四个通风板15的设置自然进风环绕式供氧,利用混合空气,提高燃烧效果。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包括承载箱30和抽拉把手31,所述承载箱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灶部件(1)、柴火容纳部件(2)和承载出料部件(3),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设置在炉灶部件(1)内,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相互连通,所述炉灶部件(1)的四周均呈通透状,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设置在炉灶部件(1)的下半部分,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灶部件(1)、柴火容纳部件(2)和承载出料部件(3),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设置在炉灶部件(1)内,所述柴火容纳部件(2)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相互连通,所述炉灶部件(1)的四周均呈通透状,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设置在炉灶部件(1)的下半部分,所述承载出料部件(3)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炉膛包括第一容纳圆筒(20)、第二容纳圆筒(21)和通透进料环(22),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均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21)内,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的中间部位均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圆形通孔(23),所述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纳圆筒(21)的侧壁设有方形出烟槽(24),所述通透进料环(22)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进气孔(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然进风烧柴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膛包括柴火容纳筒(26)、两个竖直支撑柱(27)和若干柴火遮挡板(28),所述柴火容纳筒(26)与第二容纳圆筒(21)同轴线设置,所述柴火容纳筒(26)设置在第二容纳圆筒(21)的底部,所述柴火容纳筒(26)与第一容纳圆筒(20)和第二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翔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