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88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属于火电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煤粉管道弯头组件拆卸更换不便、高成本、适应煤种范围窄,且不能解决煤粉流场的问题。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包括外筒和可拆卸设于外筒内的内衬,内衬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内衬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外筒包括上外筒和下外筒,上外筒与下外筒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卸方便、成本低、适应煤种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火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煤粉输送管道通常包括直管和改变煤粉流动方向的不同角度的弯头或弯管组成,现有输送管道通常采用无缝钢管制成,其耐磨、耐热、耐腐蚀性以及机械强度、抗冲击性能均不佳,尤其在改变煤粉流动方向的弯头或弯管位置对管壁的磨损严重,且弯头或弯管的存在容易造成管道内煤粉的流场不均。我国地域广阔,燃煤种类众多,各地域间的煤种千差万别,同时由于不同火力发电厂磨煤机的种类及性能也存在差异,导致磨煤机出口的煤粉细度及湿度等参数各不相同,在通过空气传送的过程中,会造成输送管道不同程度的磨损及腐蚀,尤其是在改变煤粉传送方向的弯头或弯管位置,不仅会增加管壁的磨损,而且会造成煤粉流场的不均,磨损后更换非常的不便。传统型式的弯头或者弯管破损后需要停机才能进行更换,维修成本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煤粉管道内流场的不均也会影响锅炉内燃烧。针对此问题,目前国内的主要解决方式是在弯头或者弯管的内壁增加防磨内衬,出现磨损时需要将整个弯头进行更换,造成了成本增加,同时该种型式弯头也不能解决管道内煤粉流场的问题。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拆卸更方便、成本更低、适应煤种范围更广、又能解决煤粉流场问题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用以解决现有煤粉管道弯头组件拆卸更换不便、高成本、适应煤种范围窄,且不能解决煤粉流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包括外筒和可拆卸设于外筒内的内衬,内衬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内衬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外筒包括上外筒和下外筒,上外筒与下外筒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内衬由上内衬、中内衬、下内衬组成,上内衬、中内衬、下内衬的连接处能够实现自然拼接,拼接后的内衬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进一步地,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还包括导向板,导向板设置于内衬内,用于引导煤粉流并破碎煤粉绳,使煤粉流场均匀;导向板将内衬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供煤粉通过的子空间。进一步地,外筒设有检测通孔,检测通孔与内衬的内部子空间连通。进一步地,导向板的数量为两块,内衬的内部由两块导向板分成三个子空间;检测通孔的数量为3个,3个检测通孔分别与三个子空间连通。进一步地,下外筒在与垂直管道接触的位置设有第一外筒凸台,上外筒在与水平管道接触的位置设有第二外筒凸台;内衬的两端部能够抵靠在第一外筒凸台和第二外筒凸台上。进一步地,上内衬的顶部壁厚大于第二外筒凸台的厚度。进一步地,下内衬的壁厚与第一外筒凸台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内衬的外侧面设有弧形凸台,下外筒的内壁设置与弧形凸台相适配的凹槽。进一步地,上外筒的一端采用连接法兰与下外筒连接,另一端通过接口法兰与出口煤粉管道连接。进一步地,外筒材质为QT450-10,壁厚为13mm;内衬的材质为耐腐蚀、耐磨的碳化硅材料,壁厚为1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a)本技术提供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通过将外筒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外筒与下外筒,同时内衬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能够根据设备运行过程中内衬磨损位置及磨损程度及时更换内衬,弯头组件的外筒、内衬拆卸更换方便、成本更低、适应煤种范围更广,又能解决弯头位置流场不均的难题,保证在弯头内衬出现磨损后,可不停机(将需要更换弯头的磨煤机设置为备用状态)及时进行内衬的局部或全部更换,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锅炉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更换时间由原有拆卸整个外筒及整个完整内衬需要3小时,缩减至30分钟,成本降低60%以上。b)本技术提供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通过在内衬中设置导向板,导向板能够破碎煤粉绳,起到均布煤粉管道内流场的作用,同时煤粉流场的优化也能起到降低弯头位置及弯头连接设备磨损的作用,大大延长内衬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I区域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II区域局部放大图;图7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煤粉管系的CFD模拟建模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三维模型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工作原理流程图。附图标记:1-上外筒;2-下外筒;3-内衬;31-上内衬;32-中内衬;33-下内衬;4-导向板;5-第一外筒凸台;6-连接法兰;7-第二外筒凸台;8-检测通孔;9-接口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包括外筒和内衬3,内衬3可拆卸的装配在外筒内,内衬3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内衬3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外筒包括上外筒1和下外筒2,上外筒1与下外筒2可拆卸连接,优选采用法兰固定连接,下外筒2的垂直段与煤粉管道焊接连接,下外筒2通过连接法兰6与上外筒1连接,下外筒2与上外筒1组合装配连接后采用接口法兰9与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出口煤粉管道连接,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外筒1的一端与下外筒2通过连接法兰6连接装配后,上外筒1的另一端通过接口法兰9与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的出口煤粉管道连接。其中,下外筒2的垂直段是指图8中所示的检测孔8的下部管道。本实施例中,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还包括导向板4,导向板4的数量为一或多个,如图5所示,导向板4设置于内衬3内,用于引导煤粉流并破碎煤粉绳,使煤粉流场均匀,导向板4将内衬3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供煤粉通过的子空间。进一步地,导向板4与内衬3一体成型。导向板4为弧形板,导向板4的位置及弧度是通过对整个煤粉管系内的煤粉流场进行CFD模拟分析而设计的,利用CFD流场模拟分析软件并结合在线检测系统优化煤粉流场,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与传统贴在外筒内壁上的防磨材料不同,本实施例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通过在内衬3的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可拆卸设于外筒内的内衬(3),内衬(3)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内衬(3)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n外筒包括上外筒(1)和下外筒(2),上外筒(1)与下外筒(2)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可拆卸设于外筒内的内衬(3),内衬(3)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共型,内衬(3)至少由两部分拼接而成;
外筒包括上外筒(1)和下外筒(2),上外筒(1)与下外筒(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由上内衬(31)、中内衬(32)、下内衬(33)组成,上内衬(31)、中内衬(32)、下内衬(33)的连接处能够实现自然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板(4),所述导向板(4)设置于内衬(3)内,用于引导煤粉流并破碎煤粉绳,使煤粉流场均匀;
所述导向板(4)将内衬(3)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供煤粉通过的子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设有检测通孔(8),所述检测通孔(8)与内衬(3)的内部子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管道耐磨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4)的数量为两块,所述内衬(3)的内部由两块导向板(4)分成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耕垒李潇王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远顺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