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83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其结构包括框体、第一转杆、第二转杆、风叶、蜗轮、蜗杆、搭杆、抵持机构和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框体上设置了抵持机构,再通过凸球与转动的风叶进行相抵,令凸球受力带动滑盘滑入壳体,带动滑杆滑入后通过弹簧进行复位,使滑盘复位与壳体接触并产生碰撞音,对使用者进行提示,达到便捷直观的了解风叶开合状态,提高使用便利和避免空间浪费的效果,并且通过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设置了转动机构,使其转动后带动贴盘在外壳内转动,并通过垫圈带动套圈进行转动,通过转轴提高套圈的转动精度,达到对转杆进行转动保护,减少磨损,提高使用稳定和增加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
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
技术介绍
通风设备负责建筑内的通风工作,风量调节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现有的变风量调节阀在使用时,由于安装位置通常较高,较难看到风叶,在进行角度旋转时常在施力处设置开关角度参照标尺,以便对风叶的开合状态进行了解,操作时还需参考标尺,而且标尺通常规格较大,需占用较大的使用空间,导致变风量调节阀在使用时较难对开合状态进行了解,造成不便和安装空间浪费,并且变风量调节阀使用时,转杆与框体间的转动较为频繁,使用久后容易产生磨损,容易松动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以解决变风量调节阀在使用时较难对开合状态进行了解,造成不便和安装空间浪费,并且变风量调节阀使用时,转杆与框体间的转动较为频繁,使用久后容易产生磨损,容易松动和影响使用寿命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包括框体(1)、第一转杆(2)、第二转杆(3)、风叶(4)、护壳(5)、旋杆(6)、手把(7)、蜗轮(8)、蜗杆(9)、搭杆(10)和连杆(11),所述框体(1)内侧左端从上至下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外侧焊接有风叶(4),所述框体(1)左侧底端与护壳(5)螺栓固定,所述护壳(5)底端转动安装有旋杆(6),所述旋杆(6)底端垂直焊接于手把(7)上,所述旋杆(6)顶端穿入护壳(5)后焊接有蜗轮(8),所述蜗轮(8)后端与蜗杆(9)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外壁前端嵌入焊接有搭杆(10),所述搭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变风量调节阀,包括框体(1)、第一转杆(2)、第二转杆(3)、风叶(4)、护壳(5)、旋杆(6)、手把(7)、蜗轮(8)、蜗杆(9)、搭杆(10)和连杆(11),所述框体(1)内侧左端从上至下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外侧焊接有风叶(4),所述框体(1)左侧底端与护壳(5)螺栓固定,所述护壳(5)底端转动安装有旋杆(6),所述旋杆(6)底端垂直焊接于手把(7)上,所述旋杆(6)顶端穿入护壳(5)后焊接有蜗轮(8),所述蜗轮(8)后端与蜗杆(9)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外壁前端嵌入焊接有搭杆(10),所述搭杆(10)右端转动安装于连杆(11)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持机构(12)和转动机构(13),所述抵持机构(12)右端嵌入焊接于框体(1)内,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3)右端与转动机构(13)相抵接触,所述抵持机构(12)由壳体(121)、滑盘(122)、滑杆(123)、弹簧(124)和凸球(125)组成,所述壳体(121)内壁左端滑动安装有滑盘(122),所述滑盘(122)右侧中心处垂直焊接有滑杆(123),所述滑杆(123)外壁插设有弹簧(124),所述凸球(125)右侧与滑盘(122)焊接贴合,所述壳体(121)外壁嵌入焊接于框体(1)内,所述转动机构(13)由外壳(131)、贴盘(132)、转轴(133)、套圈(134)和垫圈(135)组成,所述贴盘(132)右侧中心处转动安装于外壳(131)内,所述转轴(133)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柯伟佳胡成林代品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鑫闽风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