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767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应用于地理制图学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地形图原始路网数据;为原始路网数据构造节点‑弧段‑多边形拓扑;计算原始路网中每个网眼的密度,并利用样图统计法确定网眼密度阈值,将网眼密度超过该阈值的网眼定义为小网眼;构建道路stroke,并识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提取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并将其定义为stroke末梢网眼,不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定义为stroke非末梢网眼;将步骤5得到的stroke末梢网眼放入待处理网眼候选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路网中的网眼分类进行定义,将与道路边缘相关的小网眼定义为末梢网眼并对其进行消除,避免道路网眼消除不合理对道路连通性和完整性形成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理制图学
,尤其涉及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
技术介绍
地图上的道路网是对真实地理世界道路网络连通与分布情况的客观构建,是地图的骨架要素。通常,道路网等级繁多、关系复杂、成网络状,因此,如何良好的实现道路网多尺度连续表达一直是难点问题。道路网通过各路段相互连接并形成一系列网眼,在进行多尺度连续表达时,需要对路网的网眼进行科学的消除,从而确保多尺度表达时,既能够保持道路本身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又能够准确反映道路的空间形状和路网密度特征。道路网的网眼消除一直以来就是道路网多尺度连续表达研究的热点。如国际上,学者Wanning和Muller等人,在1996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网眼消除方法,在消除过程中易于路网数据的组织,有效保持路网拓扑关系,但这种方法不能描述道路形状和路网结构。为此,Thomson在其1999年和2006年的研究中,将视觉知觉的格式塔理论引入到道路网网眼的消除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troke特征的道路网眼消除方法,提高了网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获取地形图原始路网数据;/n步骤2:为原始路网数据构造节点-弧段-多边形拓扑,拓扑多边形对应的封闭区域即为网眼;/n步骤3:计算原始路网中每个网眼的密度,并利用样图统计法确定网眼密度阈值,将网眼密度超过该阈值的网眼定义为小网眼;/n步骤4:构建道路stroke,并识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n步骤5:提取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并将其定义为stroke末梢网眼,不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定义为stroke非末梢网眼;/n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stroke末梢网眼放入待处理网...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stroke末梢特征的路网孤立网眼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地形图原始路网数据;
步骤2:为原始路网数据构造节点-弧段-多边形拓扑,拓扑多边形对应的封闭区域即为网眼;
步骤3:计算原始路网中每个网眼的密度,并利用样图统计法确定网眼密度阈值,将网眼密度超过该阈值的网眼定义为小网眼;
步骤4:构建道路stroke,并识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
步骤5:提取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并将其定义为stroke末梢网眼,不包含道路stroke末梢弧段的小网眼,定义为stroke非末梢网眼;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stroke末梢网眼放入待处理网眼候选集;
步骤7:采用网眼密度降序方式,对网眼候选集中的stroke末梢网眼进行排序,并选择其中网眼密度最大的stroke末梢网眼进行处理,处理后的stroke末梢网眼与邻接网眼合并形成新的网眼;
步骤8:计算步骤7中得到的新的网眼的密度,并判断其是否超过密度阈值,若超过,进入步骤9;若未超过,进入步骤10;
步骤9: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新的网眼是否包括道路stroke末梢弧段,若包括,则将该网眼放入并更新步骤6中待处理网眼候选集;若未包括,则进入步骤10;
步骤10:判断进入该步骤网眼的邻近网眼是否存在新的包含末梢弧段的网眼,若存在,计算该邻近网眼的密度,并判断其是否超过密度阈值,若超过,放入并更新待处理网眼候选集,若为超过,则进入步骤11;若不存在,进入步骤11;
步骤11: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名吴伟武鹏达戴昭鑫殷勇张成成郭沛沛刘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